论《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012-08-15 00:50丁国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21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会计科目会计学

□文/丁国萍

(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基本课程,也是广大学生开启会计专业知识的钥匙,是熟悉会计职业,掌握《基础会计》操作方法的重要工具。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会计学知识的能力和学习会计学的兴趣,同时还对后续的会计学学习有着长远的影响,甚至对从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但是,《基础会计》并不是一门简单易掌握的课程,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讲,没有相关知识基础作铺垫,缺乏相应的思维模式和相应的认知环境。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往往是对着课本宣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耐着性子听课,教学后果很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觉该课程学习很吃力,对该课程的信心会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对会计学学习的兴趣。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对如何解除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了很多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

一、设置情景,启发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入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如,在教学“会计科目”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是会计要素?”并加设几个小问题:会计要素有什么作用?是否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能用会计要素反映?举三个同是资产增加,又是资产减少的例子,结论是会计要素是反映经济业务最基本的必要语言,但不能确切反映经济业务,要确切反映经济业务必须进一步引出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会计科目?再设几个小问题: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第三个问题是会计科目设置原则、作用;第四个问题是会计科目种类,等等。大部分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个别问题必须动脑筋,努力思考,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教师和学生对话。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动静相生、起伏有致,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会计应用能力。

二、专业术语生活化,抽象内容具体化

学习《基础会计》,术语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根据会计的内在特点,用自拟的形象化语言对各知识点进行描述,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而倍感亲切。在讲解“在途物资”与“原材料”的区别时。假设我们单位买了一些货物,在进入仓库之前,便是“在途物资”,然后搬入仓库,才是“原材料”,学生都会意地点点头。在固定资产概念中,其中一句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实物形态”讲解时举例:汽车开着、开着会不会变成拖拉机;楼房住着、住着会不会变成茅草屋……,学生全都开怀大笑。又如,在学习“坐支”这个抽象概念时,从字面意义上给他们解释为“坐着支付”,做企业的会计人员哪有这么舒服的啊,制度不允许,该存的应存到银行,该取的应到银行去取,不能偷懒。学生顿时领悟,轻松掌握了要点。

三、运用案例再现经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这种方法在基础会计中的表现也很明显。虽然学生对于入门课程都抱有很大的热情,但对于毫无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总会让很多学生知难而退,入门的不顺将严重影响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在讲错账更正方法这节内容时,我给学生这样一个案例:甲公司11月2日提现1,000,000元,以备发放工资。账簿上记了100,000元,该怎么办?学生开始讨论并提出了各种改正办法:用橡皮、用透明胶、用修正液,等等。接着又问,如果账可以随便改的话,将会产生什么结果?由于贪污、腐败,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由此可见,错账的更正绝不等同于平时订正作业,它有三种专用的方法: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用案例讨论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学生自己动脑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并推测事物发展的结果,这样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掌握相关知识点。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声像并茂、生动丰富、直观易懂的方式,将基础会计知识展现出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为《基础会计》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等计算机教学对教学资料进行处理,把教材上有关内容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其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分散难点,便于学生比较分析。如:在“会计凭证”一节中,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各种原始凭证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发票的演示中,具体用鲜艳红色箭头标明原始凭证名称、日期、编号、经济业务内容、金额、单价、有关经手人员的签章、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等具体内容的位置,有助于学生掌握原始凭证七项内容;对于讲授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时,教师也可利用电脑中的多媒体课件事先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以不同的颜色演示出来,要求学生指明记账凭证的七项内容分别指什么,具体在哪些位置。并且在需要填写内容的地方设计了动物动画,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教师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在课件中演示记账凭证的具体填制方法。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填制,随后我将填好的凭证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出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热情。

五、重视实践操作,进行分组合作模拟实习,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若只注意把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教给他们,学生会觉得老师讲课喋喋不休,所讲内容不知如何运用,很难集中精力。因此,在注重精讲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开设实践操作课,让学生动手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操作。学生亲自参与,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零乱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会计职业领域有深入了解,同时体验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对学习本课程充满乐趣。如,在学生已掌握单项会计凭证填写和账簿登记基础上,由5~6名好中差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教师将高度防真的实习资料发放给小组,要求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都由小组合作完成,成绩好的学生起领队和辅导作用,让他们互帮互学,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控制好学生操作进度,对不同的小组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以免学生操作严重出错,导致偏离会计实务操作方向。实习操作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实习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表等进行规范化会计业务实训后,再对学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组轮岗制”。每组代表一个财务科,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设置出纳、记账、主管、稽核和档案管理等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每一循环结束后,将岗位进行轮换调整,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的权限及职责。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及广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辩,而这种争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智慧。

[1]施卓晨,姚春虹.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

[2]刘丽丽.强化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3]陈彬剑.论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会计科目会计学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浅谈会计科目扑克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职称考试会计科目知识点归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