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08-15 00:47赵建宁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实训

赵建宁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28)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应按照工学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紧密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汽车专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汽车专业人才。

一、汽车专业建设目标

汽车专业以服务汽车后市场为宗旨,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按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汽车专业成为能跟踪汽车产业发展的、适应汽车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汽车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聘请省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基层技术主管和职业教育课程专家,与汽车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及学术水平较高的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推动机制,从职责上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和组织实施;建立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效率;建立激励机制,从管理制度上调动师生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就业机制和评价机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长效机制的建设,推进了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校企共同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托汽车市场,寻求与更多的企业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以“一条主线(能力主线)、两元结合(学校、企业两元)、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素质教育全程贯穿”为特色的具有“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促进“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企业专家的建议,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阶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编制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在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突出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三)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充分发挥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组建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理论教学校本教材及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进一步规范专业教学。

(四)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建设、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努力打造一支与学院教育、培训规模相当,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1.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完善教师到企业轮训机制,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2.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及与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企业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和技能大赛,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技术交流活动,共同提高整体素质。

5.依托国外培训项目,有计划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发达和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国家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引领汽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6.有计划地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形成院、系、企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及时反馈信息,逐步完善动态调控机制,构建责、权、利相结合的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和制度保障,强化师生自我监控意识,充分调动广大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量化指标及各种教学监控管理制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系级督导小组,以系级督导小组监控为主,院级督导宏观调控,实行教学管理全程化、责权对等制度化、监控信息公开化、动态调控及时化的“四化”运行模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根据企业的管理制度、汽车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及管理流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教学与日常管理,促进顶岗实习的圆满完成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

(1)学院、系部、企业相互配合,组织实施顶岗实习计划。

(2)实习带队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系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实习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负责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汇总信息及时反馈到专业教研室,作为修订培养方案的资料之一。

(3)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做好实习生的岗位考核工作,汇总考核成绩并提交。

(4)顶岗实习就业指导小组不定期的深入企业走访,促进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5)实习生毕业前夕,与企业商议考核和毕业答辩事宜,为方便工作,采取返校答辩和企业现场答辩两种方式,并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答辩工作。

(六)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市场有需求,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建设指导思想,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要求创建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为抓手,通过改造、扩建或新建方式,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建成能容纳150人左右实习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与企业生产情景一致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了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顶岗实习等需要,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建成区域分布合理,可接纳200~300名学生顶岗实习的20家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个校内网络仿真实习实训平台,可以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仿真实习实训,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软件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七)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

面向汽车后市场,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在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基础上,扩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增强和拓展汽车检测服务功能,建成青海省汽车检测人员培训中心;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汽车技术咨询服务站,构建新型的现代信息与咨询服务平台,面向企业、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利用汽车专业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开展企业技术合作和研发;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做好省内、外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帮扶工作,促进汽车专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三、汽车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汽车专业建设项目工作小组。

2.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原则。

3.实行专业建设项目管理责任制。专业建设项目实行两级责任人责任制和建设过程管理合同制,明确各级项目责任人和管理小组的职责。

4.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月报、季报信息公布制度,每月末和每季末由各项目组负责将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学院,以便对项目进行及时全面的跟踪监测。

5.制定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6.制定专业建设项目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和使用办法。

7.专业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建立项目绩效考核和整体绩效考核两级考评制度,根据考核结果施行奖惩。

总之,通过汽车专业的建设,探索出“平行交替,岗群轮训”和“系企合一、项目驱动”的以“一条主线、两元结合、三个平台、四种能力、素质教育全程贯穿”为特色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框架,健全“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及质量体系管理系统;使汽车专业教学团队成为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以真实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的校外基地,进一步满足学生各阶段的实习需要;继续开展社会人员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汽车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的进修、培训,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