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也能识路径

2012-08-20 08:14王东梅
中学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玻片磁铁矿磁性

王东梅

信鸽能够传递书信、蜜蜂能够识别回家的路、鳗鱼能够回游、蜗牛能够定向等等生物“识别”路径的现象,你感到惊奇吗?原来,这是由于强大的地磁场做了它们的“指南针”。

可是,你知道吗?微生物中某些更细微的细菌也能“识别”路径,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的“趋磁细菌”。

1975年某一天,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微生物试验。一名研究生用显微镜在盐泽的泥浆沉淀物里发现,有些微生物持续不变地穿过视场向一个方向游动,它们最后聚集到玻片上一滴污水的某一边缘。显然,这不是一种趋光性反应,因为不管落在显微镜玻片上的光如何分布,细菌总是游向玻片北边的一侧。但是,当显微镜玻片附近放入一块磁铁时,细菌的运动方向就发生改变了。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趋向性行为是由地磁场引起的。因此,这名研究生将这种细菌称为“趋磁性细菌”,简称为“磁细菌”。

迄今为止,已观察和分离到的“趋磁性细菌”有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随着这些不同形态和特征的磁细菌的发现,人们认识到磁细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单位,而是具有对磁场产生感应的一类细菌的总称。最初,磁细菌均是在北半球发现的,它们都朝着地球的北极(地磁南极)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两名科学家在南半球发现朝着地球南极运动的磁细菌,以及赤道附近磁细菌运动向两极的机率的均等性,磁细菌的趋磁行为现象才完整起来。

磁细菌一般生存在一种微好氧的环境中,科学家将它们分为“铁氧化物型磁细菌”和“铁硫化物型磁细菌”。

磁细菌为什么会对地磁场产生行为上的感应而“识别路径”呢?

原来,这类细菌是依靠体内的指南针——磁铁矿石结晶粒(又称磁小体)来识别方向的。这些磁铁矿晶体是由细菌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铁,通过一定的生理反应生成的。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数磁细菌体内的磁小体能够排列成链状,宛如一串黑色珠链。

在生物研究中,利用磁小体制成磁性细胞,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完成细胞融合和减少污染,另一方面也使得细胞分离变得容易。在医药卫生事业上,因为磁小体属于生物磁铁,不会产生细胞毒性,因而利用它来进行载运药物,开展靶器官定位治疗,对治疗内脏、组织水平以及癌症等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在磁性记录材料工业方面,由于磁小体的细微均匀程度,使用它来制造计算机的记忆元件、录音、录相磁带等,都将提高产品质量,优良于人工制成的磁小颗粒。同时,对趋磁细菌的研究,还将对地质学中,对地磁场和磁铁矿石形成原因的研究,开拓一新的视野。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磁细菌将为人类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风采。

猜你喜欢
玻片磁铁矿磁性
磁铁矿对废水中U(Ⅵ)的固定途径与机理
新疆某超贫钒钛磁铁矿工业指标探讨
预先抛废技术在低品位磁铁矿中的工业应用
可见光响应的ZnO/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磁性研究
围棋棋子分离器
按键精灵链接数据库自动打印免疫组化玻片标签
新型细胞荧光实验漂染装置探讨*
使用尖玻片、毛细管和尖滴管三种玻璃尖端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
自制磁性螺丝刀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