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分歧及发展

2012-08-30 16:01肖红钱雅文刘壮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儿童家长课程

肖红 钱雅文 刘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理财理念不断进入人们的大脑,理财已是人们口中的时髦词汇。对理财教育,大家也不陌生。但是,关于理财教育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正确认识理财教育,首要的就是要知道理财教育的概念。

一、理财教育概念的两方面解读

究竟应该如何解读理财教育,综合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方面,从金融角度来看,理财是指一种财务规划,英文翻译为financial planning,是指针对个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依据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制定个人财务管理的预算规划方案,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需求目标。在整个理财规划中,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和保值,还要考虑财富的稳定增值。

从这个角度讲,个人理财主要是针对成人来设计的,理财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个人资产品种和个人负债品种,基金、股票、债券、存款和人寿保险等属于个人资产品种;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则属于个人负债品种。同时,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市场风险等。

第二方面,从教育角度来看,中小学的理财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学校主导,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所进行的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促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的影响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理财教育是指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一种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格的养成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技能是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基础,也是儿童及青少年拥有幸福人生的基础。

对比理财教育概念的两种解读,我们发现主要差别体现在对理财教育的专业性认识上:理财教育应该侧重理财品种的规划,还是侧重生活教育的理财理念培养?

二、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分歧

在我国,对中小学生是否应该进行理财教育?理财教育的内容、形式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家庭和教育机构。由于理财认识的侧重点不同,对于理财教育是否必要,理财教育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理财教育的对象,理财教育和智育、德育关系等,不同家长和教师的看法还存在许多分歧。归纳起来,分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上的不同认识。

1.理财教育没必要,花钱挣钱的事情家长管

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没必要。他们认为中小学生年龄还小,是未成年人,花钱挣钱的事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孩子要多少钱给多少就行,无需孩子参与理财。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好,就多给孩子一些钱;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家长宁愿自己省吃俭用,甚至砸锅卖铁也供孩子花费。如果让孩子接受理财教育,整天想着钱,家长心理上会过意不去,认为那样是家长无能的表现。

2.理财教育负面作用大,会滋生中小学生拜钱的不健康心理

有些家长认为,理财即管理和经营金钱,理财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如何用钱进行投资,使钱再生钱,以获得经济回报。如果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孩子过早侧重在如何生财上,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容易让中小学生形成唯金钱论观念,将金钱、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这些家长担忧,比如孩子出钱雇同学写作业、做教室卫生等。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把本来纯洁的同学关系变成了商业性的雇佣关系、买卖关系,形成利益至上的理念。通俗地说,谈到理财教育,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理财就是让孩子认识钱、花钱、挣钱,理财教育会让孩子掉进钱眼里,容易催生追求物质享受、校园拜金主义、攀比成风等问题。

3.理财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大学生或成人,中小学生的任务是学习

在中国,国家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由于考试和升学制度的特点,中国的学校更多的是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家长和教师只求孩子好好念书。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灵应该是一片净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知识学好了一切就解决了。理财是大人的事,理财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大学生或成人,对少年儿童首先要进行的是基础文化和道德品质教育,而不是过早教他们去理财投资。等孩子长大后真正踏入社会时,自己也能学会理财,不必操之过急。

4.理财教育观念和传统文化冲突,不利于孩子终生高尚品德素养的形成

俗话说,无商不奸,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理财就是让孩子认识钱、花钱、挣钱,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把眼睛盯在钱上——学生当推销员,卖文具、倒玩具;当代理人,租耳机、代售车票、卖图书等——表面看似乎赚了些小钱,但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认识。金钱是把双刃剑,可以让孩子在富裕的生活中健康成长,但如果缺乏健康完善的价值观的指导,和源远流长的淡泊名利的传统文化冲突,它就会对孩子、对社会产生长期的负影响。理财教育过早会影响孩子终生高尚品德素养的形成,未必就好。

5.中小学生财商的培养同智商、情商同等重要,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

随着我国个人家庭生活条件不断的提高,一些幼儿园、中小学名校里,孩子之间的攀比风席卷各个方面,今日富裕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不仅不懂得赚钱的辛苦,不懂得艰苦朴素,甚至根本不尊重劳动,不尊重他人。因此家长意识到,在孩子的智商、情商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财商。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FQ),是指理财能力。所谓“富不过三代”,没有理财的本领,父母辛苦积攒下来的事业,最后也会败在无财商的子孙手中。有家长认为,中小学时代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股市有风险而让大家远离股市一样,与其一味地让学生与理财绝缘,不如让理财给中小学生们上一堂人生课,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科学理财的习惯,更重要的一点是,讓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学会做人。

三、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发展方向

由于家长和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对中小学理财教育的认识不同,明确中小学理财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1.借鉴国外理财教育的理念和经验

国外很多国家对于年轻一代的理财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在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学校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把理财教育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这些国家有很多成熟的方案,值得我们国家去借鉴。

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同时也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在美国,孩子打工、拍卖玩具等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美国许多学校都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等。

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英国政府公布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在日本,传统观念认为学校传授金钱知识是不道德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让孩子们从儿童时期开始就在实践中掌握金钱知识,中学时期采用多种方式,分别以“储蓄与消费”、“不法经营”和“用卡知识”为主题进行授课。

虽然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并没有明确地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专门开设的理财课程,但是在理财教育中关于物权概念、讲究节俭、慈善、责任等几方面都有明确的原则需要遵循,犹太人强调,理财教育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根据学者研究,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以语言能力训练为例,二至四岁为关键期。若是希望培养儿童数理能力,那么四到六岁便是关键期。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而言,培养的关键期为五到十四岁。

例如法国,早在儿童三至四岁阶段,家长们便展开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莫十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在美国,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三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六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十三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2.拓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项目和渠道

近几年,中国中小学理财教育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專业性课程项目,如阿福童课程、神探贝妮儿童戏剧项目,另外我们自己也开发出一些新的中小学生理财教育项目。

(1)阿福童课程

阿福童课程是由国际非营利组织国际儿童储蓄基金会赞助的公益性项目。阿福童课程是提供给小学生的儿童社会与理财课程。此套课程特别适合作为小学和初中的选修课程,或者社区中心的活动课程。阿福童课程一套共有四册活动手册,根据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活动手册。课程互动性强,以儿童为中心来实施课程,帮助儿童自我激励,成长为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负责任地、积极地改变世界的公民。

(2)神探贝妮项目

神探贝妮是东南亚享有盛名的小学生理财教育项目,旨在通过戏剧和漫画教育书把原本枯燥难懂的理财知识展示给小学生看,在欢声笑语中让学生们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理财观念和知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了解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消费、储蓄等生活道理。

(3)Visa青少年专业理财教育网站

Visa国际组织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设国内首家青少年专业金融理财教育网站——《理财有道——青少年金融技能探密》。该网站内容针对6岁~18岁的青少年,让他们可以了解和学习各种理财知识,参加各项理财技能培训活动。Visa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持续开发了各种金融理财教育培训课程,向人们传授如何以负责的方式进行理财。此外,Visa还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如政府、学校、银行等进行广泛的合作,提高课程的覆盖范围及其产生的影响。

(4)生活理财项目

近几年,国内生活中理财教育项目和途径日益增多,如民生银行的“小鬼当家卡”,工行的“雏鹰理财”,中国建设银行的“生肖储蓄卡”等,父母可以让孩子开设儿童个人账户,通过持有银行卡,从小培养储蓄理财的习惯。

(5)理财主题教育项目

在中小学学校要多开展理财教育训练主题项目,如“梦想储蓄罐”,“今天我是小报童”,“明日CEO”,“成功日记”等,通过这些财商训练项目,做游戏、搞活动,利用实训项目培养中小学生的理财理念和理财技能。

3.消除分歧,规划未来中小学理财教育的重点

(1)统一理财教育理念,消除分歧

对目前我国家长和教师对理财教育存在的分歧,首先我们要统一理财教育理念。虽然一部分家长和教师觉得,理财是大人的事,与小孩无关,或理财教育助长拜金风气,负面作用大,不利于高尚品德培养。但正确的理财教育理念是:良好的理财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3~13岁是儿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在孩子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观念之前,应帮助孩子建立理性投资理财的观念,让孩子知道钱是怎样来的,应该怎样合理地花。理财教育会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社会、体验理财的责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中小学理财教育的重点

对比理财教育概念的两种解读,我们认为,中小学理财教育的重点不应该侧重于对金融角度的理财教育的理解、侧重财务规划、侧重于对中小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的银行、保险等理财品种,而应该侧重于从教育角度来解读理财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理财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学校主导,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所进行的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促使中小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的影响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对于我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内容,初期应根据孩子年龄培养理财概念和能力,如认识货币、明确钱和商品的关系,学习购物等;再逐步深入,学会制定开销计划,明确钱和劳动的关系,学习打折、优惠概念,建立勤俭节约理念;再进一步,能正确使用银行业务,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尝试商务、打工等活动,了解简单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习一些宏观经济基础知识,学会关注全球市场信息。在理财教育过程中,让孩子体会赚钱的幸福和艰辛,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慈善做人。

4.加强对中小学理财教育的指导

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认为钱是充满铜臭的万恶之源,钱可以不劳而获,现在享用以后付钱,滥用别人的钱,理财不作计划,专业理财知识缺乏等。这些问题摆在面前,要求中小学理财教育必须接受指导。在中小学理财教育的过程中,要聘请专家学者、职业人员,针对理财教育中出现的认识问题或专业问题,给与中小学生及家长教师及时指导。

中小学理财教育是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一种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人格的养成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借鉴国外理财教育的理念和经验,拓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项目和渠道,消除分歧,规划未来中小学理财教育的重点,加强对中小学理财教育的指导。

(责任编辑郭振玲)

猜你喜欢
儿童家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自行车的发明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