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卒中恢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2-09-05 10:55黄宏敏赵光峰王家艳陈琪许玉皎卢瑞丽周晓晖张冠壮刘卫花
海南医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压法耳穴中风

黄宏敏,赵光峰,王家艳,陈琪,许玉皎,卢瑞丽,周晓晖,张冠壮,刘卫花

(海南省中医院脑病科,海南海口570203)

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卒中恢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黄宏敏,赵光峰,王家艳,陈琪,许玉皎,卢瑞丽,周晓晖,张冠壮,刘卫花

(海南省中医院脑病科,海南海口570203)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PSD)(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SD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采用耳穴贴压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均治疗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21项(HAM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各检测1次,共4次。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共有83例完成试验(分别为42例、41例)。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下降,各自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有提高,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PSD可获得与百郁解相似的疗效。

中风后抑郁;耳穴贴压法;汉密顿抑郁量表-21项;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临床上除脑卒病的运动或感觉障碍外,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障碍最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回归社会。有研究发现约40%的急性期中风患者发生抑郁,而在恢复期抑郁的发生率为18%~54%[1]。因此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目前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三环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四环类抗抑郁药、非典型抗抑郁药等,配合心理治疗、电惊厥治疗、重复经颅电磁刺激治疗等[2]。中医药在治疗PSD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笔者观察了耳穴贴压治疗PSD患者(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88例PS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入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4例,共有83例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42例(年龄53~76岁,病程1~4个月),对照组41例(年龄51~75岁,病程1~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S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PS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对照组P值42 41 18 19>0.05 24 22 67.3±7.56 68.3±7.14>0.05 2.32±1.64 2.16±1.93>0.05

1.2 纳入标准诊断标准:脑卒中恢复期参照2007年全国脑血管病学组成员及有关专家共同合作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抑郁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年龄在45~76岁之间;体重在50~90 kg之间;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30分;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BI)指数<60分;能理解抑郁量表内容并配合治疗等。排除患有诸如各种失语、视听障碍等其他疾病。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1.3.1 试验组用探针选定耳穴神门、脑、内分泌、耳背肾、肝的位置,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取中心粘上王不留行籽割好的方块胶布,对准穴位贴压。嘱患者或家属每日揉按5次,每次5 min,至耳廓有胀痛发热的感觉。两耳交替贴用,一日1换。

1.3.2 对照组口服百忧解胶囊,20 mg qd,早餐1 h后服用。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可影响PSD病情的中西药物。

1.4 疗效观察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缺损)和BI指数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各检测1次,共4次。在用药前后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可能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先做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PSD患者HAMD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下降,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PSD患者HAMD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PSD患者HAMD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t=3.013,P<0.01;与治疗组比较,2)t= 0.3315,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42 41治疗前20.46±3.7 20.43±3.52第2周末17.81±4.19 18.84±4.52第4周末15.12±3.45 15.71±2.96第8周末9.31±2.841)11.71±3.562)

2.2 两组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t=4.3017,P<0.01;与耳穴贴压组比较,2)t= 0.3871,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第8周末10.61±2.321)10.52±3.322)例数42 41治疗前22.61±3.98 22.70±3.86第2周末19.86±3.63 18.96±3.20第4周末16.13±3.24 16.34±3.29

2.3 两组PSD患者B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有提高,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PSD患者BI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PSD患者BI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t=5.0015,P<0.01;与治疗组比较,2)t= 0.6141,P>0.05。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例数42 41治疗前45.92±13.01 45.23±14.25第4周末52.80±15.32 49.25±13.63第8周末57.23±13.45 56.23±13.16第12周末66.78±12.351)65.12±13.112)

2.4 不良反应及试验完成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不良反应:试验组有2例因胶布过敏,出现耳廓瘙痒而退出试验,42例完成试验;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晕,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持续2 d后消失,1例出现腹泻,经对症处理,1 d后症状消失,此2例患者均完成试验。对照组有3例患者因未按试验方案治疗而剔除。

3 讨论

PSD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obinson等[1]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径路,使这两种递质水平下降而致抑郁等。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焦虑不安、不能应付应激、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其次,中风患者突然丧失各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做简单的动作,这种压力容易造成患者抑郁焦虑的心境。第三,性格敏感、内向人群,缺乏亲属关怀或家庭的支持,社会关系突然中断等也易使患者产生抑郁。PSD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可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增加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导致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下降[3]。中医方面,黄世敬[4]认为本病属中医“郁病”、“癫证”、“脏躁”、“不寐”等范畴,脏腑虚衰、气血郁滞是PSD的主要病机。一是风、火、痰、瘀蕴结于内,不得宣泄,上犯清窍,神明失用,因实致郁;二是气虚及阴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因虚致郁。楚彩云等[5]总结各学者研究,认为治疗以疏肝解郁、活血解郁、安神解郁、涤痰解郁、益肾疏肝为主。耳穴贴压疗法属于耳针疗法的一种,是以局部反应整体为特点的全息疗法,《灵枢·邪气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五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在耳内的阳性反应点(耳穴点)可以反映人体的某些疾病,通过对该阳性反应点的调整,就能治疗体内的某些疾病。耳穴贴压对防治脑卒中可干预危险因素如肥胖、血糖、血压、血脂、心功能、吸烟、饮酒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又可调治诸多疾病,并有较满意的疗效[6]。刘广志等[7]运用耳穴按压,取心、肝、胆、肾、神门等穴区敏感点,配合针灸治疗抑郁患者,结果提示耳穴按压能有效治疗抑郁症。

我们采用耳穴贴压法(选取具有行气活血、补益肝肾的作用神门、脑、内分泌、耳背肾、肝五个耳穴)治疗PSD(卒中恢复期)患者,观察8周,结果提示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BI评分升高。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情感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耳穴贴压法可获得与百忧解胶囊相似的疗效,但耳穴贴压法更经济,除个别患者胶布过敏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更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推广。

[1]Robinson RG,Rubos KL,Roo K,et al.Mood disorder in stroke patient importance of loca-tion of lesion[J].Brain,1984,107:81.

[2]周波.中西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 2009,18(11):1864-1866.

[3]农文军.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治疗进展[J].医学文选,2005, 24(4):625-627.

[4]黄世敬.中风后抑郁症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1908-1910.

[5]楚彩云,张元兴.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214-216.

[6]朱靓贤,王彩虹.耳穴贴压应用于脑卒中可干预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127-130.

[7]刘广志,贾云奎,詹丽,等.电针治疗早老期、老年期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1,(5):36-38.

R743.3

B

1003—6350(2012)24—02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4.012

2012-07-02)

2008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08228)

黄宏敏(1963—),男,海南省文昌市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在职研究生

猜你喜欢
压法耳穴中风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混凝土强度的新型剪压法检测技术研究
耳按摩法可有效改善产后妇女失眠现象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蜗壳差压法在印尼ASAHAN一级水电站的应用
量压法和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方法学比较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