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2012-09-05 10:55莫泰峭黄春新符锐
海南医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环丙沙星喹诺酮类药物

莫泰峭,黄春新,符锐

(海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海南海口570311)

住院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莫泰峭,黄春新,符锐

(海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海南海口570311)

目的了解我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从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强度、抗菌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来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先后应用过喹诺酮类药物13个品种,其中注射剂9种,口服剂10种。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强度、喹诺酮类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有上升的趋势,注射剂型相比口服剂型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口服剂型日均费用相对比较少,平稳。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应加强应用规范化,注意调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和应用频度,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喹诺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药物浓度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体内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疗效良好、药品不良反应相对轻以及价格低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可诱导病原微生物对其耐药率快速上升。为了较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卫生部也先后多次出台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使用范围和相应的干预措施[1]。本文对我院2006-2010年间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计算机药品数据库与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在我院《药讯》公示的抗菌药物耐药结果,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住院患者消耗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DDD值采用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公布值,部分来自药品说明书。

1.2 分析方法应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2]。

1.3 分析指标及计算公式用药频度(DDDs)=药物量(g)÷DDD值;药物使用强度(DUD)= DDDs×1 000住院人数×天数;药物使用强度(Duge utilization desity,DUD)指每1 000人数每天所用DDD数,单位:DDD/(1000人数×天);住院人每天数=住院总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单位:人×天。

抗菌药物费用强度(DCD)=抗菌药物金额(元)×1 000÷住院人数×天数。

指每1 000人每天所用抗菌药物的金额,单位:元(1 000人×天)[3]。药物日用金额(DDc)=抗菌药物金额(元)÷DDDs;药物日用金额(Daily dose cost,DDc)指应用1个DDD的药物所需金额,单位:元/d或元/DDD。

1.4 数据处理外用药不计入DDDs、金额及相关指标。数据分析采用Excel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临床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品种数2006-2010年我院供应临床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品种数,见表1。

表1 2006-2010年我院供应临床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品种数

2.22006 -2010年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的情况

2.2.1 喹诺酮类药使用数量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使用数量,见表2。

2.2.2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强度前三年有下降的趋势,但从而2009年开始大幅度上升。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见表3。

2.2.3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费用强度在1 000住院每人天的喹诺酮类药物消耗费用中注射剂占绝大部分,并且从2009年开始大幅度上升。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剂型DCD,见表4。

表2 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使用数量

表3 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使用强度(DDD/1 000人×天)

2.2.4 喹诺酮类药物日均消耗费用(元/ DDD)每使用1个DDD喹诺酮类药物所需的费用逐年上升,但2010年开始下降。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日均消耗费用(元/DDD),见表5。

表4 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费用强度(元/1 000人×天)

表5 2006-2010年喹诺酮类日均消耗费用(元/DDD)

2.3 2006-2010年我院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病原菌耐药率(%)的变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部分病原菌耐药率变迁情况见表6,从表中可见,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率变化不大,维持在44%左右,但是对铜绿假单孢菌的耐药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70%左右降至2010年的32%,对于不动杆菌的耐药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29%上升到2010年的46.9%;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2006-2007年间有上升趋势,但对铜绿假单孢菌的耐药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52%左右降至2010年的27.7%。

表6 2006-2010年我院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病原菌耐药率(%)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对我院2006-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用量换算成DDDs、药物使用强度来评价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并将金额换算为药物消耗费用强度、日均消耗费用(即使用1个DDD药物所需费用)来评价喹诺酮类药物的费用情况。连续5年均被选用的品种6种,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妥舒沙星,其中注射剂4种,口服剂型5种。

本研究结果显示连续5年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不论是注射剂还是口服剂型使用频度、使用强度、药物消耗费用强度都是最大的。许多品种在消耗金额中排位靠边前的并不一定使用频度较大。平均日使用费用差异很大,日使用费用最高的是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注射用莫西沙星高达333元/DDD,而口服环丙沙星小于1.00元/DDD。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大量广泛使用,细菌对其耐药率也已很高,在临床经验应用中已近失去作用。本研究药敏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金葡菌的耐药率在44%以上,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耐药率达50%左右,环丙沙星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率达50.2%,在治疗相应细菌感染时需在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合理把握相关指南的推荐问题,治疗相应细菌感染需在药敏试验指导下并结合最低突变浓度制定适当的给药方案,注意调节某些药品的作用频度和用药管理模式,减缓细菌对其耐药的产生[4]。喹诺酮类药品有较共性的毒副作用[5],各自又有自已特殊甚至少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要密切观察,早发现,早处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1]张永红,张荣杰.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101-102.

[2]张静华.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 2011,22(9):112-113.

[3]李志军,李荔.2008-2010年北京同仁医院氟喹诺酮类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1):987-990.

[4]袁红宇,孟玲.喹诺酮类药物于2007-2009年在南京地区23家医院利用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7):63-64.

[5]吕冬莲,朱秀华.2006~2009年我院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12):692-694.

R978

B

1003—6350(2012)24—107—04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4.046

2012-02-17)

莫泰峭(1983—),男,海南省陵水县人,药师,本科。

猜你喜欢
环丙沙星喹诺酮类药物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与敏感株耐药性分析
环丙沙星在盐碱土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Co2+催化超声/H2O2降解环丙沙星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