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青春文艺群像

2012-09-06 03:52本刊综合整理
当代贵州 2012年14期
关键词:从江丑丑黔东南

文Ⅰ本刊综合整理

黔东南青春文艺群像

文Ⅰ本刊综合整理

聂远:黔东南给了我艺术灵感

聂远,演员,1978年出生于黔东南镇远县。代表作有《雪山飞狐》、《倩女幽魂》、《隋唐英雄传》、《大唐情史》、《三国》、《西游记》等,被称为“内地新四小生”,曾获大众电视十佳演员奖。

“家乡话是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的。” 离家多年,聂远仍能说一口流利的镇远话,毫不掩饰对乡音的依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镇远。

聂远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不过西方的节日,他说镇远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聚集地,有很多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希望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能不断传承下去。

2008年,贵州遭到几十年不遇的冻雨袭击,聂远在北京率先捐款后还主动联系了黔东南办事处,表示将发动一切力量,为家乡受灾人民做一点贡献。他受聘为黔东南政府爱心使者,向演艺人士以及其他企业家和各界人士发出倡议,希望大家一起抗击灾害,为家乡筹得过千万爱心赞助。

2011年,聂远又成为2011中国·贵州黔东南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形象代言人,向外界宣传和推介家乡黔东南。他说:“我生在黔东南,长在黔东南,美丽的黔东南给了我艺术灵感,给了我自信和勇气。”

阿幼朵: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苗族歌后

阿幼朵,中央民族歌舞团歌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77年出生于黔东南黄平县谷陇镇。1999年,阿幼朵在贵州省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举夺得金奖,又在国家民委组织的新世纪民间歌手选拔赛中赢得贵州赛区第一名。曾随国家及演出团体出访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地区演出,2005年1月参加了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演唱《苗岭飞歌》,成为第二位走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苗家人。2月,又参加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名字很快传遍千家万户,得到了“苗族歌后”、“苗族小夜莺”等名号,获得国家和省内外多个奖项及荣誉。

阿幼朵对本民族特有的服饰以及动听的歌声情有独钟,她一般都用苗语演唱、着苗族服装。每当她有机会穿上苗族服饰,唱起苗族歌曲时,她都感到无比自豪。但随着老一辈们的离去,年轻一辈走出家乡接触大千世界,苗族特有的文化开始面临失传。作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她开始致力于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

2008年的“两会”上,阿幼朵提交了建议国家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传统艺术方面加大力度,让年轻人能够更多的了解传统,从而热爱传统的提案。阿幼朵看着身边很多年轻人,他们不唱民族歌曲、不穿民族服装、甚至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心里备感焦虑,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几近消失的传统文化。

阿幼朵的提案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这之后,她很快发现了变化。在她的家乡苗族学生较多的学校,陆续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和领导,加大力度宣传民族文化。现在到黔东南,一路上都会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苗族和侗族姑娘,嘴里哼唱着民族的歌曲,已经很久不见的“游方场”(每一个苗寨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上,重新又回荡起动人的情歌。

丑丑:用电影表达对家乡的爱

丑丑, 1983年出生于黔东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目前中国影坛最年轻的一位女导演,也是迄今为止,苗族和侗族历史上第一位电影导演,还是出生在80年代的第一位独立执导、并担任制片人、编剧和主演的青年电影导演……2005年担任独立制片人、编剧、导演拍摄第一部电影作品《阿娜依》;2009年,担任独立制片人、编剧、导演拍摄第二部电影作品《云上太阳》。

丑丑的父亲是侗族,母亲是苗族,在黔东南土生土长的她,是喝着清水江、都柳江的水,听着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在吊脚楼和风雨桥上长大的。

丑丑有一个梦想:要用电影来向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爱有很多种,每个人爱家乡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我选择用电影来表达我对家乡、对我的民族最纯洁、最真挚的爱。”

在丑丑看来,电影的魅力是无穷的,它拥有超出国界的能力,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它的覆盖面和所拥有的观众,是各种艺术中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魅力,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它能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视觉、听觉效果,从而使它更接近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的本质。

她希望能通过电影,把贵州,把黔东南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引起国内外更多人的关注。

2012年2月24日,丑丑的第二部影片《云上太阳》在贵阳举行了观影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看完影片后评价:“丑丑,一个80后的小女孩有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对贵州文化自强肩负如此的责任是值得大家称道的。”

吴娜:写给故乡的一封情书

吴娜,侗族青年女导演,1987年出生于榕江县仁里水族乡,2009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2011年,非科班出身的她开拍自己编剧并导演的处女作《行歌坐月》,成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评选出的“2011年度青年导演特别推荐6部展映影片”之一,吴娜更是荣获2012伦敦国际大学生电影节“中国最佳新人导演奖”。

影片将黔东南侗族村寨生活作为故事背景,演员均为当地村民,以极富诗意的镜头语言全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风情,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优美动听的侗歌、原汁原味的侗语……展示侗族风情的同时,也探讨了侗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变迁。

用吴娜的话说,“行歌坐月”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也是渐渐远去的风情。“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侗族青年人进行社交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活动内容以唱歌、对歌为主,所以才以“行歌”为名。又因为是在夜晚进行,才有“坐夜”之称。几个年龄相当的姑娘晚上聚在一起纺棉花、做针线活,几个小伙子来到姑娘处,分别选择辈分相当者对歌,互诉衷情。青年人在行歌坐夜的过程中,从相识到相知,有的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订下终身。现在这些形式在侗族村寨已经渐行渐远,片子取名为《行歌坐月》,也是对那些消失的民族文化的一种追忆。

《行歌坐月》是吴娜创作的第5个剧本,“是写给故乡的一封情书”。

谢安辉:一文道尽家乡

谢安辉,1980年出生于黔东南州从江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学硕士。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展览中获奖,是中国书协千人千作展贵州最年轻的作者。

2008年,谢安辉为家乡作《从江赋》:

生民为从,汇河成江。地处珠水之源,山锁云贵之乡。三十万黎庶,东域侗寨,西岭苗疆;千百里都江,北启匀水,南入溶川。斯民热情好客,斯地天朗气清。

先祖迁徙,筚路蓝缕。唐属福禄,宋置从州;世衍人勤,明清开邑,府属黎平,厅设下江。时惟民国,析下江、永从二所,于丙妹置从江一县。俞家湾里,古榕参天;江岸新区,老幼欢颜。斯城沿江而建,斯楼傍水而居。

美哉从江,丽也山川。月亮山作枕,保吾民安乐;都柳江为裙,育此地灵光。龙王潭传声数里,夔蛟戏瀑;观音阁击水石鸣,春鸢云翔。国策赞占里,信地比桃源。增冲鼓楼,数百年安然,吉星朗照;广场飞檐,廿九层巍峨,直指云霄。三百米风雨桥,画凤图龙,移步换景;数千年原生态,和风丽日,养憩心灵。江舟渔调,寻青踏柳;木叶幽声,友鹿侣麋。防河堤畔,风飘柳絮;吊脚楼旁,雨打芭蕉。山容水意,影驻从江。

壮哉大歌节,人文荟萃。哒哌啊嘎,腊更哆耶。小黄歌声,调宫徵角羽;岜沙髻型,访秦汉遗风。瑶浴神州盛誉,壮语八桂联姻。全民齐颂哎啾之调,各族纷陈美味之肴。田角追鱼,溪源问虾,酸汤烹成留远客;岭上牧羊,山间奔牛,瘪味精调宴嘉宾。水明如镜,酿玉液琼浆;沃野平疆,育黑米香稉。椪柑累累,汁滴玉露,味缀甘甜,名入省优部优;香猪弥弥,红肉白扎,且烤且熏,香引骚客丽人。牯臟盛会,红椒调蔬中上品;农家乐里,扁米影浪漫情思。尚有沙田柚解馋、夏橙消暑;争尝糯米酒驱寒、甜糟滋阴。山清兮水秀,果真人居胜地;物奇兮味美,确然游客佳池。

值繁盛之世,黎民不甘落后,拼搏进取;御开发之风,从江勇往直前,承古启今。兴科技,各族同操一语;促流通,士庶共铸辉煌。地覆天翻,荒夷之域除旧貌;和谐发展,吾土之民著新装。

朗朗乾坤,崛起之日可望;翩翩凤翔,腾飞之时可期。盛矣从江。(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从江丑丑黔东南
从江香猪种质资源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遇见黔东南
欢天喜地游艺乐
海宝小队护城记之遇见丑丑
哪怕是只丑丑猪(中)
这里有一枚“金钉子”——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诗书画苑
从江县委离退局召开“铸勤行动”动员会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白雾从江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