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出发

2012-09-09 08:11陈曦
中国新时代 2012年2期
关键词:日本企业

| 文· 本刊记者 陈曦

2011年的大地震对日本部分制造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本国的经济活动一度停止,出口一落千丈。经过8个多月的重建和休整,日本已经做好准备再次出发。与二战后的经济重建不同,日本震后重塑经济的重点是深化国际化,并购外国企业和开拓国外市场

日本的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但在战后快速复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持续长达30年的高度增长,被誉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迹”。日本也曾出现过泡沫经济,增长停滞,但是仍然维持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日本GDP总量从1968年至2009年的41年间一直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2位,直到2010年被中国超越,退居第3位。

2008年开始的欧美金融危机并没有大肆蔓延到日本,日本的经济体系依旧稳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损失惨重,引起目前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福岛核电站的1、2、3、4号机组反应堆相继发生爆炸,发生5级核泄漏事故。地震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本国的经济活动一度停止,出口一落千丈。

经过8个多月的重建和休整,日本已经再次出发。与二战后的经济重建不同,日本震后重塑经济的重点是深化国际化,并购外国企业和开拓国外市场。

恢复经济的唯一选择

2011年对日本而言绝对是不幸的一年,一场地震不仅仅摧毁了福岛核电站,更震塌了一系列的工厂,因而让供应链节节断裂,导致部分核心零部件极度短缺。明治奶粉的核辐射超标是一个信号,让其他进口日本产品的国家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另外,日元的坚挺也让未来日本的出口不容乐观。泰国洪水打乱了日本在泰国的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布局。奥林巴斯掩盖亏损的丑闻严重威胁到日本企业的集体信誉。

除了密集发生的短期混乱,长期来看日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日本人口老化严重且增长萎缩;经济增长缓慢;国内消费稳中有降。日本百货店协会最新发表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百货商店销售额连续15年下降,2011年1月至11月,销售额为54,207亿日元,同比下降2.4%。种种因素让日本企业几乎不可能寻求国内增长。同时,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日元格外强劲。在过去四年中,日元兑美元升值了45%。现在是日本企业走出国门的好机会。

日本从十年前经历的金融危机中吸取到了经验:节俭和储蓄,保持良好的资金链。现在,日本的大型上市公司坐拥60万亿日元的现金储备。大笔资金为日企跨境并购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位大型日本企业的中国分公司职员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公司2012年在华业务的预期目标大幅增加,也招募了多名营销与投资工作人员,2012年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也比往年多了至少30%。国内购买力和扩张机会都难以突破,所以日本公司大量并购外国公司也不足为奇。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日本大型服装零售企业优衣库的董事长柳井正说:“想要扩张我们就不能局限在日本,现在与外国企业合作的时机已经非常成熟。”在美国和欧洲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下,欧美公司股价直线下跌,这是日本公司“捡便宜”的大好时机。

疯狂的海外并购

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800亿美元,共收购620家外国企业。2008年也是日本的海外并购年,总额达到750亿美元,共收购466家外国企业。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有过一次海外并购潮,那时的日本经济风头正劲,日本企业也摩拳擦掌的走向国际。而最近几年的日本海外并购并不是因为经济看涨,恰恰相反,是因为本国情势不佳。

在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让日元兑美元升值三倍,日本企业立刻财大气粗起来。去欧美购买地产和娱乐公司成了日本企业财力的展示。

1989年6月,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美国娱乐业巨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更重要的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

当时的日本被金钱冲昏了头,也做了很多傻事。有一则有趣的故事,一栋美国大楼报价4亿多美元卖给日本,交割时刻,日本人忽然拿来了新的合同书,价格是6.1亿美元。日方人员的解释竟然是,他们的老板前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一时头脑发热买下的美国资产,后来经营困难,很多都变然成了“负资产”,日本这次“出国”可谓损失惨重。

现在,日本企业又兴起了新一轮“出国潮”,与之前不同的是,他们这次吸取教训,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日本企业购买处于增长市场中的企业,或者以填补自己的产品空白为目的。

例如,2011年日本最大的一笔跨境收购是医药公司Takeda以1万亿日元价格收购瑞士医药企业奈科明。选择奈科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40%的销售额从新兴市场获得。

索尼2011年投入巨额现金用于控股其与爱立信建立的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同黑石集团等公司一起收购百代唱片和发行业务,又与苹果和微软联手收购北电网络的专利组合。收购爱立信持有的索爱50%股权,让索尼全面掌握了这家年营收达83亿美元的公司。

除了购买有前途的外国公司,日本企业还在大张旗鼓地购买他国能源,特别是页岩气资源。日本日经商业日报2011年底报道,日本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日本国际石油开发公司(Inpex)和日本日挥株式会社(JGC Corp.)计划联合从加拿大资源公司尼克森公司收购页岩气矿业的40%股份。

2011年,日本资源购买资金额达到100亿美元,而2010年总额还不到30亿美元。地震引起的福岛核事故,使得许多日本人担心能源供应,担忧加速了日本能源购买的步伐。

2011年8月,东芝花费16亿美元收购创始于1896年的全球领先的能源计量设备、系统和服务的供应商兰吉尔(Landis+Gyr)。兰吉尔智能计量和智能电网技术,结合东芝的能源管理经验和配电网的丰富产品线,使得合资公司有能力向全球客户提供更多、更新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日本企业跨国并购多是从东京直接调一个主管过来,这些“空降兵”大多没有跨文化背景,工作能力也比较平庸。现在,日本企业明智地选择依靠本地人才。日本境外公司的许多新一代高管都有丰富的国外当地生活和工作经验。有跨文化背景的高管能够更自然、流畅地与当地人交流,能够更好地调节日本新业主与标的公司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更系统、细致地整合利用当地资源。

疯狂国外并购是日本产业实行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多家手握重金的日本公司就像一个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把资金投资在境外,在日本赚取投资收益,帮助日本保持盈余。

瞄准新兴经济体

面对欧美经济危机,日本想要震后重塑本国经济,最佳选择就是增加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2011年,日本与巴西、印度和中国的合作空前火热。

多年来日本本国啤酒市场基本持平,难有突破;而巴西的啤酒市场每年增长则达到10%。针对巴西市场,日本大型啤酒生产商麒麟在2011年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西企业Schincariol,希望借此打入巴西市场。

2011年11月,日本住友倍克公司(Sumitomo Bakelite)宣布,将在印度收购当地工厂,设立本土化生产基地,开展车用酚醛树脂及复合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日本Kurabo实业公司2011年底也开始在印度建立基地,与此同时,Kurabo实业还在中国广州也建立了聚氨酯软泡生产基地,在巴西圣保罗的新厂也将在2012年投产。

2011年11月24日于孟买召开的2011年印度汽车塑料大会上,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印度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将从2010年的370万辆大幅增长至2020年时的1300万辆,届时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甚至可能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为占领印度潜在市场,日本的多家汽车厂商,如丰田、日产等纷纷投资印度建厂。2011年8月,日本积水化学工业公司在印度德里市与印度DLJM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注塑成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日系汽车厂商服务,借此加速该公司汽车零件成型事业在海外的发展。

作为全球GDP排名第二位的国家,中国当然是日本的重要战略合作目标。日本与中国的合作不仅限于两国之间的投资并购,而是从远期目标出发,力求打造“中日合作”的国际影响力。

2011年12月25日,日本与中国签订了一份双边金融协议,其中一项重要条款是中日贸易弃美元而改用日元结算。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这一举动有利于降低两国进出口商的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促进日本向中国内地进行人民币直接投资,包括投向日本企业在华附属机构。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日本当局投资中国政府债券的有关申请程序正在进行中。日本购买中国国债的规模最高将达100亿美元。此外,中国央行表示,将鼓励私营部门在海外市场发展以人民币和日元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建立“中日金融市场发展联合工作组”以推动在上述领域的合作。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约为3.2万亿美元,日本持有1.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两国合作,任何对“4.5万亿”美元的操作都可能会改变全球的货币流通状况。

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的金融教授Jeffrey H.Bergstrand认为,这个协议的最初目的是减少中日贸易中兑换美元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短期内,这个协议可能会使美元兑人民币疲软,可以增加美国出口中国,限制中国出口美国。长期看,这份协议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美国乔治敦大学教授国际事务和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Charles A.Kupchan说,“中国官员已明确表示,他们认为国际经济过于依赖美元,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部分,国际体系应该转轨到一个更平衡的结构中。”Charles A.Kupchan认为,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流通货币,所以短期内人民币不能成为主要结算货币。虽然日本与中国达成了协议,但是双方并没有给出确定的执行时间和办法,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方向。

地震后,面对本国面目疮痍的制造业,日本企业利用手中大量的现金进行国际化扩张。这或许是日本恢复经济的唯一选择。现在的日本企业手里有钱,加上吸取了以往失败经验,这次的再出发想必会得到好的结果。

猜你喜欢
日本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日本元旦是新年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