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高效栽培模式

2012-09-12 00:55朱林耀宋朝阳龚伟李茂年刘文军万兴华朱文革张良兴龚世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技术

朱林耀 宋朝阳 龚伟 李茂年 刘文军 万兴华 朱文革 张良兴 龚世伟

摘要: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从2008年开始在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蔬菜生产中成功示范了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高效栽培模式,从周年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及用种量、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实践和探索,并在武汉市蔬菜生产中成功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模式;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6-3501-04

High-Efficiency Cultural Pattern of Spring Balsam Pear Interplanting with Sweet Potato for Vegetable Use -Winter Lettuce

WAN Xing-hua3,ZHU Lin-yao1,SONG Chao-yang1,GONG Wei1,LI Mao-nian2,LIU Wen-jun3,WANG Xing-hua3,

ZHU Wen-ge2,ZHANG Liang-xing3,GONG Shi-wei2

(1. General Extension Station of Vegetable Technology in Wuhan City,Wuhan 430012,China;

2. Caidian District Extension Station of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uhan City,Wuhan 430100,China;

3. Jiangxia District Extension Station of Vegetable Technology in Wuhan City,Wuhan 430200,China)

Abstract: The yearly high-efficiency pattern of spring balsam pear interplanting with sweet potato for vegetable use -winter lettuce was demonstrated in Caidian district and Dongxihu district, Wuhan city.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had been achieved by extending the culture pattern on a large scale. The cropping arrangement, species selection and amount, land preparation and fertilization, sowing and raising seedling, and other techniques about the culture pattern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many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 culture pattern of spring balsam pear interplanting with sweet potato for vegetable use-winter lettuce; high-efficiency; cultural technology

从2008年开始,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在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蔬菜生产中成功示范了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的高效模式,该模式采用大棚骨架,充分利用了菜用红薯耐阴习性和莴苣的耐寒习性,实现了立体高效种植,和谐生长。菜用甘薯是一种新型绿色蔬菜,与苦瓜的立体高效种植(菜用甘薯种植在苦瓜的棚架下)不但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6~8月高温季节棚架上的苦瓜蔓叶可起到覆盖遮阴作用,避免了薯尖老化,有效地改善了菜用甘薯的食用品质。10月中下旬开始定植冬莴苣,春节左右上市,正好利用了冬季保护地生产一茬高效蔬菜。2011年示范面积达200 hm2,每公顷产苦瓜60 000~75 000 kg,产值105 000元;每公顷产菜用甘薯60 000~75 000 kg,产值150 000元;每公顷产冬莴苣45 000 kg,产值45 000元;全年实现每公顷总产值300 000元。

1茬口安排

2月上中旬春苦瓜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在大棚两边定植,5月中旬至10月下旬收获;菜用甘薯3月中下旬在棚内扦插,4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冬莴苣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12月至翌年2月收获。

2春苦瓜栽培技术

2.1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绿秀、台湾大肉、春晓4号等。

2.2施足肥,整好厢

结合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30 000~45 000 kg、三元复合肥300~450 kg作底肥,肥料宜入土15~20 cm,做到土肥相融。深耕20~30 cm,按高20 cm、宽30 cm作厢。厢面土壤要求平、松、软、细。

2.3培育壮苗

每公顷用种量3 kg。采用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约55 ℃热水中,维持水温稳定浸泡15 min,然后保持约30 ℃水温继续浸泡18~22 h,用清水洗净黏液后即可催芽。浸泡后的种子沥干水后用纱布包好,在28~33 ℃条件下保湿催芽,种子每天冲洗并翻动1次,7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营养土选用2年内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沙壤土为好。土壤选好后先翻晒、细碎,然后按土肥质量比4∶1的比例加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并加入1.0%的钙美磷肥和0.2%的复合肥。每立方米营养土用7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 g或50%的多菌灵可溶性粉剂40 g撒在营养土上,混拌均匀,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3 d,掀开薄膜后即可装入塑料营养钵或营养盘待用。根据栽培季节和习惯,可在塑料棚、温室或露地育苗。播种前1 d将营养土浇透水,每钵或每孔点播1粒已发芽的种子,种子上盖0.5 cm厚的细土。早春育苗在苗床或营养盘面上先盖一层地膜,再用小拱棚防寒。有条件的可采用工厂化育苗并进行嫁接。保持苗床湿润,厢面见白时及时浇水,早春育苗宜在晴天11∶00~15∶00浇水。苗期可追施10%腐熟人粪尿2~3次,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3次。苦瓜早春育苗要保暖增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 ℃。定植前7 d适当降温通风,夏季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1]。

2.4适时规范定植

壮苗标准:早春育苗苗龄35 d,株高10~12 cm,茎粗0.3 cm左右,有3~4片真叶,子叶完好,叶色浓绿,无病虫害发生。早春棚内10 cm最低土温稳定在15 ℃以上为定植适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按厢高25 cm、厢宽30 cm整厢覆膜,每公顷定植3 750~4 500株。

2.5科学田间管理

2.5.1温度管理缓苗期白天25~30 ℃,晚上不低于18℃;开花结果期白天25 ℃左右,夜间不低于15 ℃。

2.5.2光照管理大棚宜采用防雾滴膜,保持膜面清洁。

2.5.3水分管理缓苗后选择晴天上午浇一次缓苗水,保持土壤湿润,相对湿度大时减少浇水次数,遇干旱时结合追肥及时浇水,浇水时力求均匀,根瓜坐住后浇一次透水,以后5~10 d浇一次水,结瓜盛期多浇水。生产上应通过地面覆盖、滴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使土壤湿度控制为60%~80%。多雨季节做好清沟排渍工作,做到雨住沟干。

2.5.4追肥管理根据苦瓜长势和生育期长短,按照平衡施肥要求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同时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根据需要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定植成活后,每隔5~7 d每公顷追施1次10%腐熟人粪尿15 000 kg,第一次采摘时,每公顷深施30 000 kg腐熟猪、牛粪,盛果期时每隔7~10 d追施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和15 000 kg/hm2 30%腐熟人粪尿或复合肥450 kg/hm2。

2.5.5瓜蔓管理宜在棚高1.8 m处系上爬藤网,将瓜蔓牵引至爬藤网上。以主蔓结瓜为主, 摘除100 cm以下的所有侧蔓。及时摘除病叶、黄叶和100 cm主蔓以下的老叶。

2.5.6人工授粉头天下午摘取第二天开放的雄花,放于约25 ℃的干爽环境中,第二天8∶00~10∶00去掉花冠,将花粉轻轻涂抹于雌花柱头上,每朵雄花可用于3朵雌花的授粉。

2.5.7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猝倒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主要虫害有瓜野螟、烟粉虱。防治原则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综合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调控、生态控制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第一,农业防治。深耕炕地,清洁田园;轮作换茬,高厢栽培;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清沟排渍。第二,物理防治。在大棚内每公顷用375片左右黄板诱杀,大棚两端用银色避虫网忌避烟粉虱。第三,化学防治。猝倒病、霜霉病用72%克露500倍稀释液或霜霉威800~1 000倍稀释液防治;白粉病用30%醚菌酯1 000~1 500倍稀释液防治;枯萎病用恶霉灵1 500倍稀释液防治;瓜野螟用1%甲维盐2 000倍稀释液或啶虫隆1 500倍稀释液防治[2-4]。

2.6及时采收

及时摘除畸形瓜,及早采收根瓜,当瓜条瘤状突起十分明显,果皮转为有光泽时便可采收,采收完后清理田园。

3菜用甘薯栽培技术

3.1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腋芽再生能力强,节间短,分枝多,较直立,茎秆脆嫩,叶柄较短,叶和嫩梢无绒毛,开水烫后颜色翠绿,有香味、甜味,无苦涩味,口感嫩滑,适口性好,植株生长旺盛,茎尖产量高的品种,如福薯10号、福薯18等。

3.2选好地,整好厢

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平整、土壤结构好、肥力水平高、排灌方便、3年内没种甘薯的田块。施足基肥,精细耕整,做到土层细碎疏松,干湿适度。为了管理和采摘方便,厢长不超过20.00 m,厢宽1.20 m,沟深0.25 m,沟宽0.30 m。厢沟、腰沟、围沟三沟畅通,排灌方便。

3.3培育壮苗,合理密植

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即剪取15 cm左右薯藤,留3个节,基部剪成斜马蹄形,去叶,株行距10 cm×10 cm,扦插后浇水盖膜,保温促长,25~30 d根系发育好后,选择壮苗定植。也可直接定植于大田。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后,适时早插,选用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危害薯藤,剪取4~5节薯藤段,斜扦插入土2~3节,外露1~2节。扦插后浇水紧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公顷定植18万株左右为宜,株距18~20 cm,行距25 cm。

3.4科学施肥

基肥以腐熟人粪尿、厩肥或堆肥等为主,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30 000~45 000 kg或生物发酵鸡粪6 000 kg加复合肥1 500 kg。追肥应以人粪尿和氮肥为主,大肥大水促进茎叶生长。菜用甘薯生长前期植株小,对肥料需求少,宜在扦插后7~10 d每公顷用10%的腐熟人粪尿15 000 kg浇施;扦插后20 d和30 d两次结合中耕除草,每次每公顷用10%的腐熟人粪尿15 000 kg加配150 kg尿素、60 kg氯化钾浇施。采摘期每隔20 d补1次肥,在采摘和修剪后及时施肥,一定要注意待伤口干后再施,以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

3.5调控温、光、水,提高产品品质

菜用甘薯对温度、水分和光照要求较高。采用小水勤浇措施,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补水,保持土壤湿度80%~90%,茎叶在18~30 ℃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但高于30 ℃生长缓慢,且易老化;光照过强易使茎叶纤维提前形成,含量增加;高温强光情况下,在苦瓜藤架下遮阴降温,可提高菜用甘薯食用品质。

3.6适时采摘,及时修剪

菜用甘薯成活后,有5~6片叶时应立即摘心,促发分枝。封行后及时采摘生长点以下12 cm左右鲜嫩茎叶上市,以后每隔10 d左右采摘1次。由于菜用甘薯产品为幼嫩茎叶,含水量大,易失水萎蔫,要保持较高的产品档次,应适时采收,及时销售。为保证菜用甘薯田间生长通风透光,提高产量和产值,必须进行修剪。首次修剪时间应在第三次采摘完后及时进行,修剪必须保留株高10~15 cm内的分枝,每株从不同方向选留健壮的萌芽4~5个,剪除基部生长过密和弱小的萌芽,以后每采摘3~4次修剪1次。保证群体的通风透光和营养的集中供给[5]。

3.7综合防治病虫害

菜用甘薯适应性较好,病虫危害轻。一般没种过甘薯的地块种菜用甘薯很少发病,但容易遭受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烦夜蛾等食叶性害虫危害,以7~9月为甚。食叶性害虫应尽量采取捕捉和诱杀、防虫网隔离等非药剂方法防治,或采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如Bt粉剂、天霸、菜喜等防治;害虫稍大以后,可选用除尽、终极、菜虫四决、夜明珠等中、低毒农药防治,采收时注意安全间隔期。同时加强管理,防止蔓割病、薯瘟病和病毒病的危害。使菜用甘薯达到无公害标准,确保食用安全。

3.8安全越冬

菜用甘薯安全越冬方法有两种:薯苗大棚种植越冬和薯种贮藏越冬。一是菜用甘薯苗大棚越冬。武汉地区需要在三膜(地膜、小拱棚膜和大棚膜)基础上才能安全保苗越冬。二是菜用甘薯种贮藏越冬。建立留种田,不采摘薯尖,像普通甘薯那样生产薯种。在打霜前挖种并晾晒2~3 d,用稻草或麦秆垫底,分层存放。应注意不能用薄膜覆盖;晾晒时,晚间要覆盖薯藤;存放的薯块不能沾水。

4冬莴苣栽培技术

4.1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冬季栽培,特耐寒,圆叶,茎粗棒状,皮嫩白,肉嫩绿,节间稀,品质佳,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在适宜的气候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单株重可达1 kg以上的品种,如香山飞雪、超级雪里松、种都青、极品雪松、清香、绵阳冬寒2号等[6]。

4.2整好地,施足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炕地,然后将炕过的地再翻耕1次,每公顷施45 000 kg厩肥加1 500 kg饼肥,最后再翻耕1次,将肥料翻入土中,按2.0 m开厢,厢高0.3 m,厢宽1.6 m,要求深沟高厢,沟路畅通,排灌便利,盖地膜待栽[7]。

4.3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9月上中旬播种,先用25 ℃的水浸种4 h,滤干水后,用纱布包好,放在常温下,种子露白时播种,苗床播种前1d先浇透水,将发芽的种子拌以干细土,均匀撒在苗床内,再盖一层薄土,以不露种子为宜,用双层遮阳网浮面覆盖,苗床土要疏松肥沃,苗床要利于排水。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遮阳网。幼苗出土15 d后,及时间苗,以每公顷留苗15 000株为宜,为培育壮苗,在间苗后及时用滴滴神、绿芬威等叶面肥喷施[8]。

4.4适时定植

10月中下旬,苗龄不超过35 d时定植,应带土块取苗,避免伤及根系。定植宜在晴天进行,定植后浇透定根水,以利活苗,株行距0.35 m×0.35 m,每公顷定植57 000株[9]。

4.5科学田间管理

追肥:定植成活后,及时用腐熟的10%稀薄人粪尿每公顷15 000 kg浇施,每7 d浇1次,莲座期后,肉质茎迅速膨大,这个时期养分以磷、钾肥为主,每公顷穴施复合肥750 kg。排灌:定植成活后,前期若温度高遇干旱,可沟灌跑马水,但灌水不能漫过厢面,厢面出现湿润时,放干厢沟内余水;中后期温度低,可浇灌;雨后注意清沟排渍。盖膜:一般在11月上中旬搭棚盖膜。通风换气:白天将棚两头打开,以利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保持棚内空气干燥。病虫害防治:以病害为主。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防治方法为清沟排渍,降低土壤湿度,摘除老叶、病叶,拔除菌核病病株带出田外销毁;霜霉病可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稀释液或大生600倍稀释液或仙生600倍稀释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稀释液或55%霜尽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续喷2~3次[10]。

4.6适时采收

莴苣应适时采收,过老过嫩都影响商品价值,一般在莴苣肉质部分可食率达90%以上时采收比较适宜。

参考文献:

[1] 屈云涛,张常秀,李宪国,等.春菜豆套作苦瓜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2(2):19-20.

[2] 牛颍涛.苦瓜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2(1):26.

[3] 赵建社,张建荣,魏祯,等.苦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8):100-102.

[4] 张传海.苦瓜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11(5):145-147.

[5] 梅再胜,刘飞,易成龙,等.百薯1号薯块直产薯尖早熟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1):16-17.

[6] 祝花,刘立军,龚世伟,等.苋菜-苦瓜-秋莴苣-春莴苣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0(23):13-15.

[7] 葛建忠,纪宏,陈爱山.大棚早春丝瓜-秋大白菜-冬莴苣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08-110.

[8] 龙启炎,骆海波,徐翠荣,等.武汉地区早番茄-秋辣椒-冬莴苣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0(9):31-32.

[9] 朱凤娟,王永斌,聂启军,等.早春西红柿-早秋花椰菜-冬莴苣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09(11):16-18..

[10] 颜琴,周成刚.大棚冬莴苣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9(8):69-70.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技术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