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奥运动25年研究评述*

2012-09-14 07:29莉谢
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智障运动体育

梁 莉谢 伟

(1.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桂林 541004)

我国特奥运动25年研究评述*

梁 莉1谢 伟2

(1.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 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桂林 54100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特奥运动25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统计和整理,发现:我国开展特奥运动专题研究起步较晚,但增长较快。在基础理论、发展对策和活动参与等方面有较多的论述。但与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相比,国内研究在实证性和学科纵深方面的相对落后,应予加强以促发展。

中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智力障碍;特殊体育

自1985年7月加入世界特奥组织以来,我国特奥运动经过25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特奥会的支持和配合下,特奥运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普及,“特奥融合运动”、“家庭联网计划”、“高校发展计划”、“运动员健康计划”、“运动员领袖计划”等活动陆续开展使我国成为特奥运动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县级以上行政部门都先后成立了相应的特奥组织机构,每年举办各种规模的特奥运动会和主题日活动不计其数,使之很快成为全民关心的特教活动之一。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奥运动也成为当前特殊教育、残疾人体育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当前,在“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特奥运动事业正大踏步向前发展,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我国特奥运动25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对我国特奥运动相关的研究内容、方向和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与国外先进研究进行比较,旨在分析不足,寻找突破,为我国特奥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特奥运动研究概述

我国的特奥运动是由特殊教育中的特殊体育发展而来的。1958年在北京西城第二聋哑学校开设的第一个弱智教育辅读班和它其开展的体育活动是我国智力残疾人体育的萌芽。1985年6月我国成立了弱智人体育协会,同年 7月加入国际特奥会组织,成为国际特奥会的会员国之一[1]。由于种种原因,2002年以前,我国对特奥运动和特殊体育的研究相对几乎没有。2002年后才开始出现“特奥”主题研究。笔者以“特奥”、“特奥运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为主检索词对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了“模糊——精确”检索,并对相关书籍进行了查询,结果见图1:

图1 1985~2010年间我国特奥运动研究成果图示

如图1所示,截至2010年6月,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以“特奥”为主题的科研论文、专著共 47 篇(部),其中硕士论文 5 篇,教材(科普读物)4部。2002年以前没有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2002年以后逐年增多,2007年达到本阶段的研究高峰。这与2007年上海第12届世界特奥会有直接关系。另外,在一些相关专著和论文研究中也有一些涉及特奥内容的论述,对本文的研究也起到极好的参考作用。总体上看,虽然特奥运动是残疾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起步晚,对特奥运动的研究也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仍需广大特教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加强研究和探讨。

2 我国特奥运动研究的内容

从国内学者对特奥运动研究的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对策研究、运动效应研究和参与性研究等几个方面。

2.1 基础理论研究

特奥运动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对特奥运动的基本问题进行高度的分析、概括,是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和归纳。当前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内容界定、项目属性、目的、任务、功能以及价值、意义等方面。

2.1.1 特奥运动的内容界定

“特奥运动”,是智障人在正常人组织、引导下,力所能及地参加的体育运动,旨在使智障人士增强体质开发智能,提高社交活动能力,从而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康复,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1]。特奥运动是专门为智障人组织的一种体育活动,属于特殊体育的范畴,由于其对象、目标、任务较为特殊,是针对于智商在70以下且年龄在 8周岁以上的轻、中度智力障碍患者开展的体育运动。因此,它不但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也与常规理解的残疾人体育活动有着较大的区别。

2.1.2 特奥运动的特性

特奥运动由于在对象、目标、任务方面与传统体育活动和残疾人体育有着较大的区别,因而表现出其特有的内容属性。吴雪萍[2](2006)的研究认为:“特奥运动的特性主要指参与对象、参与目的、竞赛规则、获奖及颁奖办法以及工作人员的特殊性,公益性为其主要特征。”由于特奥运动的参与对象表现为轻、中度智力缺陷,无法行使正常人的行为能力,决定了其只能是在正常人组织、引导下开展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慈善性特征的体育活动,这也是特奥运动所特有的项目属性。

2.1.3 特奥运动的目标和任务

特奥运动是智障人的体育运动,是正常人为他们专门组织的公益性体育活动,为的是提高智障人的能力,增强他们自尊和自信,改善身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特奥运动强调的不是竞技和竞争,而是参与。追求的不是“更快、更高、更强”而是参与者挑战其自己个人的极限。因此,特奥运动的目标:通过为智障人士提供平等参与运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被社会认可、接受和尊重的公民。其任务:提供机会,发挥潜能、勇敢表现,在参与中与其他运动员和家人分享快乐、交流技艺并增进友谊。

2.1.4 特奥运动的功能

由于特奥运动的目标、任务不同,其功能也与传统的体育活动和残疾人体育不同。多数研究[3-9]指出:“有效的体育训练和比赛可提高智障者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自控能力和社交意识发展,减少随意行为的发生;对心理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智障者的生活质量和周围关联人的生活质量。唤醒社会对智障人士的接受、包容和尊重,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郑卫荣[10](2006)认为:“特奥运动实现了智残人个体功能的代偿和延伸,促进了智障者健康水平的发展及社会活动的参与和融合,强化了智残人的社会支持,从而得到社会的接纳、认可、帮助与支持。”说明:特奥运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智障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以及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获得社会的尊重、包容、接纳和帮助,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

2.1.5 特奥运动的价值和意义

特奥运动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增进健康、促进参与、培养自信、自尊和得到接纳和认可等方面。特奥运动对改善智障人及其周边关联人的生活质量是勿庸置疑的,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同时,特奥运动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喻和文等人[11](2007)认为:“特奥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整体发展’四个方面。”王占坤[12](2007)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开展特奥运动有助于良好的社会效应的形成,可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对国际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方面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马洪亮[9](2010)在研究中认为:“特奥运动增进了健全人和智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消除社会偏见和障碍,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说明,开展特奥运动不仅仅对智障人本身有明显的作用,对其家庭、社会也有明显的效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

2.2 特奥运动的发展对策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2年上海成功取得第12届世界特奥会的举办权后,我国的特奥运动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期间,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特奥工作的意见》(2004),《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配套实施方案》(2006)等政策和法规文件,其中明确指明了特奥运动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各项措施等内容,为我国特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众多专家、学者也积极投身于特奥研究之中,对特奥运动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直接推动了特奥运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李文辉等人[13](2002)通过对追溯特奥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素提出 :“增加投入、加强合作、提高组织和管理水平、组织开展更多的特奥活动和比赛可吸引更多的智障人和志愿者参加特奥运动,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加强政策引导等方面可促进特奥运动的健康发展。”张繁[14](2006)的研究认为:“特奥运动本身的特点、特奥运动所宣扬的精神、特奥运动员的参与以及丰富多彩的特奥内容,为特奥运动注入生机。家庭的支持、志愿者的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助是特奥运动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特奥运动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文特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公益事业。”郑兆云[15](2010)研究认为:“特奥运动的发展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其中,国际特奥运动的蓬勃发展、和谐社会理论的建立、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政策法规的扶持以及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提升,尤其是2007上海特奥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特奥运动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当前特奥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如:社会环境不容乐观、推广力度不够、管理体制滞后、投入不足和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多数研究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特奥运动的开展成效,同时也对特奥运动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总体上集中于: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管理力度;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培养更多的特奥志愿者和吸引更多的特殊家庭参与特奥活动等等。特奥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社会文明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特奥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3 特奥运动的运动效应研究

当前,我国学者对特奥运动的运动效应研究并不多见,吴雪萍、陈仁蒙、王兵、周莹等人分别从智障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水平、问题行为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智障患者在参加特奥运动后其身心健康水平和行为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提高。说明:特奥运动对改善智障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对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多以调查方式进行,成果尚缺乏有效的学科支撑,因此应加强从心理学、生理学、医学、行为学等方面方面进行实证性研究。

2.4 特奥运动的参与性研究

特奥运动的参与性研究主要是研究志愿者和特殊家庭中的健全人在组织、引导智障者参与特奥活动过程中的问题。特奥运动是智障人的体育运动,需要在正常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开展,没有志愿者的投入和智障者家属的配合,特奥活动将无法开展。单劲松等人[16](2005)研究指出:“特奥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志愿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几乎涉及特奥运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练、队员、裁判、医生、管理者等等。志愿者不仅是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最主要的宣传者和推动者,还是沟通智力残疾人士与一般公众的桥梁。”赵春琪[17](2008)研究后认为:“影响城市社区特奥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由领导的组织管理、特奥志愿者、智障人和智障人家属等4个方面构成,其中,领导的组织管理起引导作用,志愿者和智障人家属的态度决定了智障者本人参与运动的程度和效果。”金昌龙等人([18]2006)对智障者家属进行研究后指出:“特殊家庭普遍认可和支持特奥运动事业,对特奥工作的成效给予较高的评价和肯定,但对特奥运动的基本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有关职能部门和特奥工作者需加强特奥活动的宣传和发动工作, 加大普及力度。”贾永朝[19](2010)指出:“中国特奥运动的开展主要存在:①社会观念的腐朽与落后阻碍了智障人社会融入;②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特奥运动的开展;③特奥志愿服务的局限性影响了特奥运动的社会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等等。”志愿者是特奥运动的脊梁,家庭成员的支持是智障者参加活动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强对特奥运动参与性的研究将有助于特奥运动的发展。

3 当前国内外特奥研究特点与不足

特奥运动起源至今不过40来年,作为一项年轻的,充满阳光和爱心的体育事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其发展历程不长,对它的专项研究也不多。陆颖[7](2006)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归纳和整理,发现:国外学者们多是从心理学、生理学、医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对特奥运动员、志愿者、运动员家庭成员进行实证性、调查性研究,研究内容专一,成果能反映现实问题,但缺乏系统性,主要从某一学科角度纵向讨论特奥运动给特奥运动员、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国内的研究由于起步晚,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研究内容多以基础理论、发展性、参与性研究为主,内容的横向联系较多,但实证性和学科纵深不够。且在研究中,还存在概念混淆,数据来源不明确等不足,部分研究内容还停留在基本问题的说明上,研究深入有待加强等等。总体上看,当前国内外对特奥运动的研究各有特点和不足,作为一项新兴事物,特奥运动尚有极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挖掘。诸如:有关特奥运动的运行机制、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学科支撑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研究,对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内容、原则、方法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也少有讨论,应予加强以促发展。

4 结语

我国特奥运动的发展已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特奥运动的研究基本上反映出当前国家、社会、人民对特奥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特奥运动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在广大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特奥运动的发展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1 中国特奥会编著.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

2 吴雪萍.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性、结构和功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28-31.

3 周莹,吴雪萍.对智障成年人参加社区特奥运动后适应行为变化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5):364

4 吴雪萍.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对智障成年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8(3):5-7

5 陈仁蒙.浅述参与特奥运动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8(6):164-166

6 王兵.浅谈特奥运动会对智障儿童的能力培养[J].科技文化,2009(7):286

7 陆颖.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7-10

8 戴听.对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J] 首都体育学院学,2003(4):13-14

9 马洪亮.论特奥运动对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0(1):4-7

10 郑卫荣.特奥运动视野中的智力残疾人生活质量[J].医学与社会,2006(9):17-21

11 喻和文,刘东锋.我国发展特奥运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7:473

12 王占坤.特奥运动发展现状及其社会效应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3):72-75

13 李文辉,等.国际特奥运动的溯源及新世纪的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1-3

14 张繁.对特奥运动发展壮大原因的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6(1):43-44

15 郑兆云.中国特奥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127-129

16 单劲松,卢伟鹏.志愿者服务对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5(1):38-40

17 赵春琪.城市社区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1456-1460

18 金昌龙,赵春琦.上海市智障人家属对开展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的认知状况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 (50):32-35

19 贾永朝,于志江.特奥运动在高校的融合空间[J].内江科技,2010(2):44

Comment on the Researches of China's Special Olympics in Recent 25 Years

LIANG Li,etal.
(Guilin Colleg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Through the data, it counts and analyzes the materials of the researches of China's Special Olympics in recent 25 years and gets the following collusions: first, our research about Special Olympics starts late, but grows rapidly; second, the researches mostly focus on basic theori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 third, when compared with foreign advanc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domestic studies are comparatively behind in academic depth and empirical aspects ,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China’s special olympics;intelligence obstacle; special sports

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0C025。

梁莉(197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特殊体育。

猜你喜欢
智障运动体育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让数学教学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为智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