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2012-09-15 08:04张兰萍任永康逯成芳唐朝晖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中麦区域试验生育期

张兰萍,任永康,逯成芳,唐朝晖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各小麦育种单位通过多年的努力,近几年育成了一大批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后到推广前的中间性试验[1-2],是连接育种到用种的重要桥梁和纽带[3-5]。

本研究通过试验筛选,鉴定小麦参试品种的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稳产性以及生育期等,旨在为品种审定、布局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6-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试验地位于榆次区东阳镇西阳村以北,生态条件代表性强,试验地肥力中上等,土质半黏土,前茬作物为大豆。

1.2 试验品种

12个参试品种由北部冬麦区育种单位提供。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 m2,种 10行,行长7.5 m,行距0.2 m,小区全部收获。试验区周围设有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2010年9月20日大型拖拉机深翻,23日用旋耕机旋2遍,施硝酸磷600 kg/hm2;10月6日播种,采用人工点播[9]。播种前自然降雨满足了播种的需要,未浇底墒水。2010年10月18日浇出苗水,11月20日浇越冬水;2011年3月24日浇返青水,追施尿素225 kg/hm2,4月28日浇拔节水,5月4日浇抽穗水,5月26日浇灌浆水。2011年5月2日喷洒氧化乐果防治蚜虫,7月1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

参试的12个品种生育期为254~259 d,各品种间最多相差5 d,津07006生育期最长,为259 d,中麦548、京麦9号生育期最短,为254 d。中麦861、CA0629、中麦548、京麦9号抽穗期较早,津 07006、河农 130-12、宝麦 38、太 13606和长8255抽穗较晚,相差7 d左右。幼苗习性分别有半匍匐和直立型,以半匍匐居多。京麦9号的基本苗为420万苗/hm2;其有效分蘖率最高,为93.7%;最高总茎数最低,为562.5万茎/hm2。群体高度60~70 cm,其中,太13606最高,为90 cm。

表1 各品种物候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记载

2.2 抗病和抗逆性

由于生育期天气较为干旱,田间病害整体发生较轻,太 13606、河农 130-12、津 07006、农大212、京麦9号轻感白粉病,宝麦38、航麦309、津07006、农大212以及京麦9号轻感锈病。

自播种到返青期,持续少雨雪,旱情较为严重,返青期和起身期温度明显低于往年,成熟期又遇阴雨天气等,造成小麦推迟成熟,比往年推迟3~5 d。经田间调查,参试的12个品系(品种)均较耐寒,各品种都没有倒伏现象发生(表2)。

表2 抗病和抗逆性汇总

2.3 室内考种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穗型以长方型为主,均为白壳,粒色有红粒和白粒;粒质均为硬质,籽粒饱满度中等;千粒质量40 g左右,其中,津07006和中麦548的千粒质量较大,分别达到52.0,50.1 g。

表3 室内考种汇总

续表3

2.4 产量结果及方差分析

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重复间无5%和1%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品种间有5%水平和1%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说明重复间几乎无差异,而品种间有显著差异,且太13606与京麦9号、CA0629、中麦861、宝麦38有极显著差异。太 13606与津 07006、长 8255之间,津 07006、长8255与中麦548间,中麦548与河农130-12间,河农130-12与航麦309、农大212、中麦175之间,航麦309、农大212、中麦175与宝麦38、中麦861之间,宝麦38、中麦861与CA0629之间,CA0629与京麦9号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同等种植条件和管理水平上,各品种间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10-11](表4、表5)。

表4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汇总及差异比较 kg/hm2

表5 方差分析结果

3 品系(品种)综述

太13606:平均产量7 251.5kg/hm2,位居试验第1名,冬性,生育期257 d,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56个,千粒质量40.3 g,株高90 cm,较抗锈病,中感白粉病,越冬表现较好,落黄好。田间综合表现好。津07006:平均产量6 906.5 kg/hm2,位居试验第2名,冬性,生育期259 d,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38个,千粒质量52 g,株高68 cm,较抗锈病,中感白粉病,越冬表现较好,落黄好。田间综合表现好。

长8255:平均产量6 775.5 kg/hm2,位居试验第3名,冬性,生育期256 d,越冬表现较好,分蘖多,抽穗期表现一般,后期灌浆快,落黄好。田间综合表现较好。中麦548:平均产量6 558.0 kg/hm2,位居试验第4名,冬性,生育期254 d,越冬一般,有死苗,分蘖多,抽穗期表现好,后期早衰,落黄一般。河农130-12、航麦309、农大212、中麦175依次位居试验第5~8名,增产潜力不大。

宝麦 38、中麦 861、CA0629、京麦 9号依次位居试验第9~12名,产量相对较低。

4 小结

通过区域试验及结果分析认为,太13606、津07006、长麦8255、中麦548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参加下一年度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1]张国庆,张楚.小麦新品种区试的选地和播种技木要点[J].种子科技,2008,26(5):53-54.

[2]李红梅.小麦区域试验技术研究与探讨 [J].天津农林科技,2009(5):5-7.

[3]王继滨,李慧东,李凤云.我国小麦区域试验中的问题与对策[J].作物杂志,2010(14):87-91.

[4]郭凌云.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小麦生产试验简报[J].山东农业科学,2010(5):21-23.

[5]马航运,王秀芹.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简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1(5):67-69.

[6]周素英.如何做好小麦的区域试验 [J].农业科技通讯,2010(7):171-174.

[7]张海晖.西北干旱地区做好小麦区试工作的体会[J].中国种业,2009(10):36-37.

[8]关东山,许纪东,陈长山,等.做好小麦区试工作的几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9(9):102-104.

[9]张兰萍,唐朝晖,逯成芳.小麦晚播品种筛选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53-54.

[10]李世平,张哲夫.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15(3):10-15.

[11]罗维禄.2007—2008年度福建省小麦新品种区试结果与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1):61-64.

猜你喜欢
中麦区域试验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中麦安全鞋 更多世界500强的选择
青海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①
中麦175 助力甘肃旱年增收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中麦通信用户数超50万聚焦公交平台 寻求商业模式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