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麦

  • 甘肃崇信县引种冬小麦新品种种植比较
    “陇鉴111”“中麦175”“兰大211”,对照品种为“陇育4号”。“陇育”系列品种由陇东学院选育,“兰天”系列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陇鉴”系列品种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选育,“陇原235”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兰大211”由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选育,“长航1号”由长武县农技中心选育,“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1.2 试验设计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对应1个参试品种,3次重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7期2023-07-13

  • 模拟海水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量及生理响应机制
    号、石农952、中麦998、邯5092、济麦229、鲁麦21、烟农836、德抗961 为试验材料,以上材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德俊课题组提供。1.2 试验方法1.2.1 种子处理及播种 挑拣发育良好、外观相近的种子,置于10%的NaClO 溶液中消毒5 min,用蒸馏水冲洗3~5遍。4 ℃条件下浸种催芽24 h后,挑选长势一致的小麦种子置于盛有等量石英砂的培养盒中,平均种植密度为1株·cm-2,放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培养,设置温度25 ℃,光暗周期为14 h

    核农学报 2023年6期2023-05-06

  • 济源2020~2021年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丰德存麦5号、中麦578、周麦33、郑麦583、藁优5766、艾麦24、郑麦366,以本地主导品种丰德存麦5号为对照。1.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品种种植面积1亩,共10亩。各品种从南向北依次排列。播种方式为机械宽幅匀播,播幅5~8 cm,行距24 cm;播量12.5 kg/亩。1.4 田间管理1.4.1 精细整地。2020年9月29日玉米收获,随即进行深耕细耙,同时结合整地用3%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1.4.2 肥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2022-11-25

  • 50万亩中麦578订单收购助力农民增收
    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 在2021 年度的订单收购量达 27.5 万t,相当于50 万亩地的小麦产量。订单收购中麦578 的包括益海嘉里、大成良友、河北金沙河等知名面业企业,加价0.2 元/kg,仅优价部分实现麦农增收5500万元。该品种选育人何中虎研究员介绍,发展订单种植是提高麦农收入,保障面粉企业优质原料的重要举措。中麦578 为优质强筋小麦,面粉色泽亮白,适宜制作优质面包,面包加工品质达到进口加麦水平,还可配麦配粉生产优质面条粉和饺子粉,深受小麦

    中国种业 2022年2期2022-11-17

  • 甘谷县冬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38、中梁40、中麦175、兰大211、兰天33(CK)。2.3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小麦品种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5 m2(3 m×5 m),共36个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品种为兰大211,1 m)。试验种植方式为机械条播,播种深度3~5 cm、行距15 cm,每小区种植20行,各处理播量为187.5~225 kg/hm2。各试验小区于2020年9月29日统一播种,播种后田间管理均同当地露地小麦,于2021年7月8日收获。3 结果与分析3.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7期2022-09-23

  •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号、西农822、中麦895、西农059、西农99、中麦578、伟隆169、巨良8079、西农38、西农20、西农511、陕农33。1.2 试验设计选择地力、肥力均匀的地块集中成片栽种,前茬为玉米,土质塿土,地块平坦。播前采样测定土壤水分为:土壤有机质含量24.6 g/kg,速效氮含量223 mg/kg,速效磷含量27.0 mg/kg,速效钾含量205 mg/kg,pH值7.9。试验不设小区重复,按不同品种随机排序设置大区,每区面积1 334 m2,共占地1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7期2022-08-25

  • 大兴区节水冬小麦新品种筛选
    京农14-95、中麦159、科遗6261、科遗6115、BH1513、京农14-106、RS765、中麦501、农大212,其中前4 个品种为上年度续试品种,对照品种为农大212。1.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为北京市大兴区种子管理站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基地。1.3 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2m2,每小区种6 行,行距25cm。2018 年9 月27 日播种,基本苗为20 万~25 万/667m2,全生育期要求浇足底墒水和冻水,所有参

    中国种业 2022年4期2022-04-19

  • 山东郓城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西农822”“中麦895”;中强筋小麦品种 2个,分别为“农大399”“农大1108”。1.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菏泽市郓城县小麦田间,试验田所处地势平坦、易排易灌,为中等肥力的棕壤土。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12个处理,每个品种即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各个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小区的播种面积为6.67 m2。1.3 试验实施地块前茬作物为玉米,播种前用深松机深耕25 cm,深耕后自然晾晒7 d后再进行1次旋耕,结合耕地施加基肥尿素25 kg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4期2022-04-18

  • 中麦998河北省生产测试试验和性状分析
    1)1 品种来源中麦99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以豫麦34为母本、轮选987为父本培育而成的小麦品种。抗倒伏性较好,抗病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强,品质优良,属于强筋麦。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试验品种为中麦998,对照品种为中麦175。2.2 试验地点。河北省冀中北4个地区9个试验点:唐山市丰南区、唐山市滦南县、廊坊市广阳区、廊坊市永清县、沧州市青县、沧州市中捷农场、沧州市河间市、保定市易县、保定市徐水县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2期2022-03-04

  • 50万亩“中麦578”订单收购助力农民增收
    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在2021 年度的订单收购量达27.5 万吨,相当于50 万亩地的小麦产量。订单收购“中麦578”的知名面业企业包括益海嘉里、大成良友、河北金沙河等,每千克加价0.2元,仅优价部分实现麦农增收5 500万元。该品种选育人何中虎研究员介绍,发展订单种植是提高麦农收入,保障面粉企业优质原料的重要举措。“中麦578”为优质强筋小麦,面粉色泽亮白,适宜制作优质面包,面包加工品质达到进口加麦水平,还可配麦配粉生产优质面条粉和饺子粉,深受小

    电脑迷 2022年1期2022-02-11

  • 晚播对山西中部地区不同品种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种为晋太182、中麦175和济麦22,其中,晋太18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自1998年来经11 a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品种,于2012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是晋中地区的主推品种;中麦17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BPM27/京411选育的小麦品种,适宜在黄淮地区的山西晋南地区种植;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1.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为一个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2021-12-17

  •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京冬26
    期、成熟期与对照中麦175相当。幼苗直立,分蘖力和分蘖成穗率均中等。株高74 cm左右,抗倒伏性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平均穗数648×104穗·hm-2,穗粒数34.4粒,千粒重 43.3 g。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繁茂性好,三要素协调,产量高。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北京市高产、稳产组第一年试验,平均产量为8 383.65 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5.82%,增产≥2%的点率为100%,居该组11个参试品种第3名。2017

    麦类作物学报 2021年3期2021-12-11

  • 不同类型小麦新品种生育特性与产量的比较研究
    5、西农822、中麦895开始进入分蘖期,农大1108最晚。强筋组西农20、西农511开始进入分蘖期,其余品种较晚。拔节期调查:中筋组西农822、农大1108拔节较早为3月15日,西农585最迟为3月19日,中麦895介于二者之间;强筋组西农20、西农578拔节较早为3月15日,西农511最迟为3月19日,其他品种介于二者之间。抽穗期调查:中筋组西农822、西农585抽穗最早为4月16日,强筋组西农20 抽穗较早为4月16日,10个品种中西农511抽穗最迟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8-25

  • 中麦895高产稳产优质特性遗传解析
    先春,何中虎,3中麦895高产稳产优质特性遗传解析张勇1,阎俊2,肖永贵1,郝元峰1,张艳1,徐开杰2,曹双河1,田宇兵1,李思敏1,闫俊良2,张赵星2,陈新民1,王德森1,夏先春1,何中虎1,3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 455000;3C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 100081解析中麦895高产潜力、广泛适应性、综合抗性及其优良品质性状机理,有助于为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用中麦871/

    中国农业科学 2021年15期2021-08-20

  • 北部冬麦区主栽品种光合产物贮运特性研究
    7、农大211、中麦175、中麦816和中麦1062(表1)。育成年份从1994年至2016年,供试材料基本可反映当前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状况。表1 供试品种的系谱、育成年份、推广区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基本信息Table 1 Pedigree,released year,promotion zone,heading date and maturity of seven cultivars in the trial冬小麦品种连续两年种植于中国农业科学

    核农学报 2021年8期2021-07-28

  • 12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对比筛选试验初报
    1、西平1 号、中麦175。1.3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1 个处理,3 次重复,小区面积3 m×5 m=15 m2。采用人工播种,播深3~5 cm,行距15 cm,每小区种植20行,播量262.5 kg/hm2,小区播量0.39 kg/15 m2,各处理播量相同,播前要选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各处理施肥量相同,施N 180 kg/hm2、P2O5120 kg/hm2、K2O 60 kg/hm2,全部磷肥、钾肥及2/3 尿素按小区称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3期2021-07-16

  • 孕穗期不同渍害时长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育的国审高产品种中麦895。1.2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渍害胁迫处理,副处理为供试品种。渍害胁迫处理设置9个持续时间,分别为0、1、3、5、7、9、11、13和15 d。以不渍害处理为对照(CK),每处理5盆,3次重复。在透明防雨棚内进行盆栽控水试验,采用盆口直径34 cm,底直径30 cm,高度27 cm的塑料盆,并配套相同规格的无孔套盆。土壤过筛与基肥混匀后装盆浇水(基肥用量为每kg干土施用N 0.15 g,P2O50.10 g和K2O

    福建农业学报 2021年5期2021-07-16

  • 中麦安全鞋 更多世界500强的选择
    应商中选择了浙江中麦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麦公司”)作为其集团安全鞋供应商。此外,致力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安全鞋定制服务”的中麦公司还得到了德国大众、博世、奔驰、ABB 的认可;也成为中国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青山控股等众多世界500 强的优质供应商。浙江中麦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防护鞋、消防靴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现拥有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德士玛圆盘机及四条现代化制鞋标准流水线,以及透气安全防护鞋等十几项发明专利。中麦公司拥有一支6

    劳动保护 2020年11期2020-12-23

  • 强筋小麦中麦578 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3.33 hm2中麦578,该品种抗“倒春寒”性强、产量较高、品质好,经专家测产,单产较普通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增长8.4%,得到农户一致好评,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种植该品种。2019 年,南乐县中麦578 种植面积达0.33 万hm2。笔者现将该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特征特性中麦578 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5 d,平均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 早熟1 d。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苗势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耐低温。该品

    河南农业 2020年7期2020-12-18

  • 国审优质强筋小麦中麦578 平均单产达到841.5kg
    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在位于焦作市修武县的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平均667m2产量达到841.5kg,创下黄淮麦区高产纪录。在实打验收现场,来自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技推广中心、山东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在“中麦578”30 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内进行测产。现场用联合收割机随机收获1 个样点,实收面积1.135 亩,共计收获籽粒鲜重1002.5kg;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样品6 个,

    中国种业 2020年7期2020-12-18

  • 减少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因此,本试验选用中麦998和中麦1062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试验田进行遮雨处理,探讨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强筋小麦的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省昌黎县施各庄试验点(119.13°E,39.44°N)进行。试验地表层(0~20 cm)土壤含全氮0.92 g·kg-1、速效氮0.13 mg·kg-1、速效磷16.66 mg·kg-1、速效钾35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8期2020-12-17

  •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以2019—2020年为例
    麦7698”、“中麦578”、“百农AK58”、“周麦27”、“百农207”、“西农979”、“中麦895”、“郑麦379”、“郑麦136”、“郑麦583”、“伟隆169”、“师栾02-1”、“丰德存麦5号”、“百农4199”、“众麦7号”、“百农418”、“新麦26”、“中植0914”、“科林201”、“新植9号”。3 田间管理2019年10月15日采取旋耕(深耕、旋耕或免耕),耕深25cm,耕后用机耙3遍。底肥:尿素46%加二铵(N16%加P46%)。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3期2020-12-16

  • 强筋小麦品种耐倒春寒性状分析
    ;即将审定品种为中麦578。以高产优质中筋主导品种百农207为对照。1.2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7—2018年度在滑县不同小麦品种展示地点进行。3个试验地点的栽培管理条件为: 1) 留古镇东留固村:土质为中壤, 2017年10月20日播种,播量为165 kg·hm-2, 2018年3月28日浇水。 2) 白道口镇后安村:土质为粘土, 2017年10月23日播种,播量为180 kg·hm-2,春季未浇水。 3) 留固镇小营村:土质为中壤, 2017年10月

    种子 2020年7期2020-10-09

  • 19个小麦新品种在南阳市的性状表现
    、中育1526、中麦255、山农116、泰田麦118、天民184、中麦4007、中育1211、中洛1号、洛麦28、商麦12、西农868、西农369、新麦32、徐农029、云台301、泉麦890、中育187、华诚2019。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张堂村,面积1.53 hm2,前作玉米,土壤为沙姜黑土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17.9 g/kg、全氮1.66 g/kg、有效氮112 g/kg、速效磷26 mg/kg、速效钾135 mg/kg、p

    农技服务 2020年9期2020-09-21

  • ?强筋小麦中麦578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3.33 hm2中麦578,该品种抗“倒春寒”性强、产量较高、品质好,经专家测产,单产较普通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增长8.4%,得到农户一致好评,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种植该品种。2019年,南乐县中麦578种植面积达0.33万hm2。笔者现将该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特征特性中麦578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5 d,平均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 d。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苗势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耐低温。该品种春季起身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7期2020-07-26

  • 冀中北地区强筋小麦品种的筛选
    -1,石优20,中麦629,中麦998,中麦1062。1.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在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院徐水科研基地进行,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2.4 g·kg-1,全氮质量分数1.27 g·kg-1,有效磷质量分数25.7 mg·kg-1,速效钾质量分数225 mg·kg-1,土壤pH 8.3。试验地统一施基肥,N 103.44 kg·hm-2,P2O5119.88 kg·hm-2,K2O 120 kg·hm-2,整地后于2017年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7-02

  • 武功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农大1108、中麦255、中麦578、伟隆169、新麦26、冯德存5号、藁优5218、藁优5766、藁优2018。四、试验设计试验品种间随机排列,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个品种。设36个小区,每小区10平方米(小区行长3.5m,宽2.75m,行距25cm,10行/区),品种试验严格按照亩基本苗16万株控制小区播量,每行播量精确到粒。五、栽培管理播前亩撒施腐熟牛粪2t和中衡缓控释肥(25—17—6)80kg作为基肥,亩施2kg克百威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10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贵德县冬小麦生产试验
    ,代号8238、中麦175(CK)。试验地点为贵德县河西镇瓦家村,该村距离河西镇镇政府驻地南13公里,海拔2550米。三、试验设计、种植管理试验采用随机排列,二次重复,小區面积200平方米,播种量按照我县实际确定为27.5公斤/亩,田间种植排列图如下(图一):2019年9月15日进行了田地整地,9月25日播种,磷酸二铵作种肥30公斤/亩,撒施后旋耕,采用人工手溜种植,每小区播种量按我县常规播种量每亩27.5公斤计算,每小区播种量412.29克;10月9日浇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7期2020-04-08

  • 播期播量对小麦中麦89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主推小麦新品种中麦895,连续两年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效应,旨在丰富完善该品种的适宜栽培技术,为其推广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点概况试验于2013-2015年在关中灌区中部三原县安乐镇西毛村进行。试验地位于东经109°25′84″,北纬34°61′49″,海拔396 m,年均温度 14.9 ℃,年有效积温4 338 ℃,年无霜期 269 d。试验地土壤类型为褐土,耕层(0~20 cm)土壤pH值8.1,有机质11.7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11期2020-03-05

  • 2018-2019 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分析
    6、航麦305、中麦175、科茂53、中麦88、中信麦15、京农14-62、BH3757、中麦5 号、SDWW-21、中麦220、中麦6079、津17 鉴14 共17 个品种,中麦175 设为对照品种,试验用种由各参试单位提供。1.3 试验设计区域试验小区面积为13.3m2,全区收获;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设3 次重复,区组排列的方向与试验田的肥力梯度方向一致。试验田周围设有保护行,试验与保护行间走道宽0.4m,区组内小区间走道宽0.4m,区组间走道宽1m

    中国种业 2020年1期2020-02-06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育出优质小麦新品种
    为了进一步确认“中麦578”的产量表现,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等省陆续举行了“中麦578”实打实收活动。活动表明,“中麦578”在各地实打实收活动中大面积产量接近高产品种,既优质强筋又高产稳产的特性符合产业的需求,受到市场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其中,河南省焦作地区沁阳市百亩平均亩产730.1千克,高产攻关田亩产785.2千克;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和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高产攻关平均亩产分别为745.6千克和718.5千克;河北省邢台市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科学种养 2019年9期2019-09-24

  • 青海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①
    作物科学研究所‘中麦415’‘中麦122号’‘中麦175-1’‘CA 13012’;中国农业大学‘农大212’;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津农6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麦22号’;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1083’;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冬11号’;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冬47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麦8号’;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鑫麦296’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麦175-2’引进的13个品种。通过在相同地理、气候条件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5期2019-05-19

  • 大林和小林(中)
    来,乔乔的鼻子被中麦伯伯拾到了。11.中麦伯伯是位火车司机。他拿出鼻子给乔乔装上,又问他们怎么丢了鼻子。小林就把前因后果讲了一遍。中麦伯伯说:“你们没有家,就住在我这儿吧。”12.就這样,小林和乔乔还有中麦伯伯一起生活了。中麦伯伯还教小林开火车。小林常常想念哥哥大林:那天分头逃走后,哥哥怎么样了?他现在又在哪里呢?13.那天,大林也是一口气跑了好多里路,等他回头一看,怪物不见了,小林也不见了。他也累坏了,躺在大树下做起了美梦。他梦见自己当上了富翁,住在大房

    阅读(中年级) 2019年12期2019-02-14

  •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
    ~1.0 d;与中麦175成熟期相同,常年抽穗期为5月5号;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容重高,饱满度好;株高80.0 cm(北京市区试节水组平均为74.8 cm,国家区试水地组平均83.2 cm)抗倒伏性较好。在北京、延庆的越冬死茎率分别为 16.5%、14.9%,抗寒性分别为中等和较好。抗病性接种鉴定中,表现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北京市区试节水组平均穗数630×104·hm-2,穗粒数27.2粒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7期2019-01-07

  • 中麦175 助力甘肃旱年增收
    麦新技术新品种暨中麦175 现场观摩交流会”。与会人员观摩了庆阳市合水县、宁县、镇原县,平凉市泾川县、灵台县、崆峒区、庄浪县及定西市通渭县等8 个县区的中麦175 高产示范田,在不同地区地膜覆土穴播、宽幅均播、秸秆覆盖、条播等栽培条件下皆表现突出,在2019 年特别干旱的情况下,每667m2大面积产量为400~500kg,部分田块产量超过550kg。大家一致认为中麦175 不仅为陇东冬小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为改变育种思路提供了典型品种,中麦175 为偏

    中国种业 2019年8期2019-01-05

  • 抗旱节水小麦中麦36在极旱年创高产新记录
    中麦36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景蕊莲研究员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潜心选育而成,2018 年通过国审,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北部旱地及同类生态区种植,2019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 月17 日,“小麦抗旱节水品种中麦36 现场考察暨研讨会”在陕西省宝鸡市召开。现场专家组依照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对位于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的600 亩高产示范田进行现场实收测产,用联合收割机随机收获3 块样方,合计实收面积8.094 亩,加权平均后折合亩产

    中国种业 2019年8期2019-01-05

  •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 实打实收创佳绩
    ,为了进一步确认中麦578 的产量表现,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等省陆续举行了中麦578 实打实收活动。活动表明,中麦578 在各地大面积产量接近高产品种,既优质强筋又高产稳产的特性符合产业的需求,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其中,河南焦作地区沁阳市百亩方平均每667m2产730.1kg,高产攻关田产785.2kg;新乡市新乡县千亩方平均产625.8kg;阜阳市颍上县和济南市章丘区高产攻关平均产量分别为745.6kg 和718.5kg;河北省邢台市金沙河农作物

    中国种业 2019年8期2019-01-05

  • 国家小麦良种攻关节水小麦新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展的轮选103、中麦5051、中麦6032、中麦6079、航麦3290 等品种表现优异,引起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据悉,我国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冬小麦生育期与干旱季节重叠,节水灌溉对于单产、总产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培育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发掘生物节水潜能,利用节水品种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保障华北麦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把北方小麦抗旱节水研究作为重点任务,取得了明显效果。

    中国种业 2019年7期2019-01-05

  •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实打实收创佳绩
    东等省陆续举行了中麦578实打实收活动表明,中麦578在各地实打实收活动中大面积产量接近高产品种,既优质强筋又高产稳产特性符合产业需求,受到企业高度认可。中麦57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历时20年选育而成,已经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并正在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和黄淮北片第2年区域试验,有望于2019和2020年底分别通过相应区域国家审定。该品种表现高产早熟抗倒伏、抗病抗逆适应性广、优质强筋且品质稳定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平均增产

    种业导刊 2019年10期2019-01-04

  • 基于典型污灌区土壤筛选耐盐、Cd低吸收小麦品种
    轮选 1690、中麦 415、中麦 175、轮选 987、中麦 816、中麦 1062、中麦 14、中麦 996、中优 206、中优 9507,共计10个品种,小麦品种购自北京和保定的种子公司。1.2 实验处理实验采用室内盆栽方法。选取不同小麦种子,经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后,用蒸馏水清洗,移入铺有灭菌滤纸的培养皿中浸泡,在32℃无光照下放置36~48 h,待胚根长至约2 mm,移至已备好的种植盆中。每盆装土1.0 kg,每盆10粒种子,7 d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3-26

  • 三种限水灌溉水平下中麦175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特性解析
    种限水灌溉水平下中麦175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特性解析李法计1,徐学欣2,何中虎1,3,肖永贵1,陈新民1,王志敏2(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 100193;3CIMMYT中国办事处, 北京 100081)【目的】中麦175是中国北部冬麦区水浇地和黄淮旱肥地大面积种植的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研究旨在明确其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节水高产机理,为培育水旱兼用的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提供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18年2期2018-02-04

  • 滑县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69、西农20、中麦578、郑麦7698、郑麦366,以百农207为对照;田间专人负责同一般大田管理。2.3 试验地管理收获后进行深耕、耙地;于10月21日用精播耧进行精细播种;小麦生长过程中分别在3月23日、4月10日、5月12日共浇水3次;11月22日用锐超麦(双氟磺草胺10%,氟氯吡啶指10%)进行全田喷雾防治田间封闭杂草;4月25日用保美乐2袋、尊保1袋、多菌灵50g、三唑酮30g进行一喷三防。3 试验结果与分析3.1 气候特点对试验和小麦生长发育

    新农村 2018年8期2018-01-22

  • 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推广应用
    畜牧局)小麦品种中麦895来源周麦16/荔垦4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出申请,于2012年12月24日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2010。1 品种特性及产量表现1.1 品种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较多。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株型紧凑,株高70~75

    种业导刊 2018年9期2018-01-16

  •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中麦93、京麦1727、航2566及农大348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及抗病性,田间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参与下年度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冬麦区;太原区试点;小麦;区试结果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喜食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在各育种单位的努力下育成大批新的小麦品种(系)。小麦区域试验的设立是为了鉴定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综合农艺性状,同时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1-5]。本研究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对参试小麦品种各生育期进行详细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6-19

  • 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中麦175节水特性分析
    旱兼用型小麦品种中麦175节水特性分析肖永贵1,陈新民1,李思敏1,王德森1,夏先春1,何中虎1,2(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 100081; 2.CI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 100081)为了解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中麦175的节水特性,设置两组试验,第一组试验在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进行,分析不同灌溉处理下中麦175的产量表现;第二组试验将包括中麦175在内的66份品种(系)分别种植于正常灌溉和节水条件下,结合生理和产量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2期2017-03-01

  • 中麦175助力甘肃陇东科技扶贫
    中麦175助力甘肃陇东科技扶贫为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的支撑作用,甘肃省平凉地区将中麦175作为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收益的优良品种,采用“行政支持-推广机构-贫困户”的操作模式,为国家级贫困县灵台县和泾川县的600多贫困户增加收入提供科技支撑。其中,灵台县涉及260户,种植面积约100hm2,分别采用宽幅匀播和全膜穴播技术种植,田间表现穗层整齐,灌浆快,结实性好,株高约85cm,抗倒伏,抗病性好,预计每667m2产568kg;泾川县涉及436户,通过县政

    中国种业 2017年7期2017-02-01

  • 小麦新品种“中麦66”通过河南省审定
    小麦新品种“中麦66”通过河南省审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矮秆、多抗、高产新品种“中麦66”,日前通过了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研究人员介绍,育种家常采用“性状互补”的新品种(系)作为亲本杂交选育更好的品种,不太愿意将一些老的资源纳入育种亲本。针对黄淮南片麦区对照品种“周麦18”分蘖偏少,植株偏高的缺点,作科所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张学勇、郝晨阳、王兰芬等研究人员将在血缘上是“奶奶”和“孙子”关系的“矮孟牛”与“周麦18”杂交,F

    中国种业 2017年7期2017-02-01

  • 京花11号
    d,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4.5 cm,抗寒性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每667 m2穗数46.3万穗,穗粒数27.3粒、千粒重44.8 g。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69 g/L,蛋白质含量15.80%,湿面筋含量34.0%,沉降值31.3 ml,吸水率61.2%,面团稳定时间3.8 min,最大拉伸阻力201E.U.,延伸性174 mm,拉伸面积51 c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5期2017-01-21

  • 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1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李法计1徐学欣2肖永贵1何中虎1,3王志敏2,*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北京 100193;3CI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 100081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黄淮和北部冬麦区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氮高效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以及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对不同施氮处理的响应。2013—2014和2014—2015连续两年在

    作物学报 2016年12期2016-12-16

  • 2014~2015年度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
    范以登峰168、中麦895、中麦175、九麦2号、西农509等5个小麦新品种与大荔县常规品种小偃22作对照,在大荔县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合大荔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中麦895,以及可作为大荔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种植的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中麦175。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品种评价为了进一步提升大荔县小麦高产创建的质量和水平,筛选出适合大荔县小麦高产创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新品种,为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和大田推广提供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0期2016-12-07

  • 播期对冬小麦成穗能力的影响
    、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设均10月5日、10日、15日、20日4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成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对冀麦585和金禾9123冬前分蘖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可通过推迟播期降低枯叶率,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需推迟至10月20日枯叶率才能明显降低;播期推迟至10月15日对多数参试品种5叶以上大蘖形成无明显影响;衡4399和中麦155播期推迟至10日,冀麦585播期推迟至15日,金禾9123播期推迟至20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3期2016-09-22

  • 中麦通信用户数超50万聚焦公交平台 寻求商业模式
    本刊记者│郄勇志中麦通信用户数超50万聚焦公交平台 寻求商业模式本刊记者│郄勇志“中麦通信现在主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二是继续扩大用户规模,其中商业模式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首批获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的企业,巴士在线旗下的虚拟运营商中麦通信自2014年6月正式推出业务已过了一年半时间。中麦通信CEO宋宏生日前在接受《通信世界》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麦通信移动转售用户数已超50万,这一数字在42家获牌企业中居于“中前阵营”。创新产品层出

    通信世界 2016年2期2016-04-07

  • 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中麦1062
    节水小麦新品种—中麦1062肖永贵1,陈新民1,夏先春1,王德森1,张 艳1,李思敏1,张文祥1,张运宏1,王忠伟1,何中虎1,2(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北京 100081;2.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中国办事处,北京 100081)中麦106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以豫麦34为母本,与轮选987做父本进行杂交,再用轮选987回交2次,并结合优质基因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节水广适性小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10期2016-03-31

  • 作科所三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47、轮选99和中麦1062分别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定。航麦247(国审麦2016029)是我国通过航天诱变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首个适应北部冬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冬性,株高69.4cm,全生育期253d,平均667m2产508.1kg,适宜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种植,也适宜新疆阿拉尔冬麦区种植。轮选99(国审麦2016017)弱春性,株高81.2cm,全生育期216d,平均667m2产528.

    中国种业 2016年7期2016-03-27

  • 耐高温品种“中麦895”表现突出
    适性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灌浆快,叶子持绿成熟,籽粒大且饱满,被农民誉为耐高温的新品种。相关专家认为,“中麦895”实现了高产潜力与抗病抗逆性的良好结合,矮秆抗倒,粒大饱满,耐高温,于2012年通过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在黄淮南片有重大推广价值。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江苏和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播期以10月上中旬为宜,亩播量以8~12千克为宜,应注意蚜虫、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据介绍,这一品种有四大突出特点:一是高产稳

    科学种养 2014年8期2014-08-22

  • 小麦播种和苗期管理
    87、济麦22、中麦 629、中麦 996、中麦 175、津麦 0108、津农6、良星99等;中低产田选用石家庄8号、冀麦32、津引2号等。做好种子处理:选用发芽率85%以上的种子,并做好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选用70%的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g兑水1.0~1.5kg稀释成母液,均匀拌种20~25kg;预防根腐病可选用高巧+立克秀+碧护。提高整地质量: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秸秆必须彻底粉碎,增加旋耕次数,旋耕深度15cm以上。播前耙压,增施底氮肥,实现地块平

    天津农林科技 2014年5期2014-02-10

  • 中麦60”等成为突破性小麦新种质
    中麦60”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课题组培育而成,该品种既是一个新品系,也是一份难得的多花、多实、抗病新种质。该课题组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和国家小麦产业体系的长期支持下,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小麦的核心种质,以5%的样本(1160份)代表种质资源(23100份)9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达到了浓缩遗传变异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对核心种质广泛开展应用研究,通过与黄淮麦区推广品种周麦18、周麦16、邯郸6172、偃展4110等品种的

    种业导刊 2013年7期2013-01-22

  • 中麦175”大旱之年优势凸显
    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分别通过北部冬麦区水地和黄淮旱肥地两个区域国家审定及北京、山西、河北、甘肃和青海五省市品种审定。该品种实现了高产潜力与水肥高效利用、优质面条品质、抗寒抗病抗倒伏抗高温、早熟性的良好结合,是我国北部冬麦区和黄淮旱肥地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新品种。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介绍,该品种最大特点是产量高,产量三要素协调,穗数(亩)45~56万,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40~42克,大面积容易达到单产(

    种业导刊 2013年7期2013-01-22

  •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
    ,为259 d,中麦548、京麦9号生育期最短,为254 d。中麦861、CA0629、中麦548、京麦9号抽穗期较早,津 07006、河农 130-12、宝麦 38、太 13606和长8255抽穗较晚,相差7 d左右。幼苗习性分别有半匍匐和直立型,以半匍匐居多。京麦9号的基本苗为420万苗/hm2;其有效分蘖率最高,为93.7%;最高总茎数最低,为562.5万茎/hm2。群体高度60~70 cm,其中,太13606最高,为90 cm。表1 各品种物候期及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11期2012-09-15

  • 冬小麦品种——中麦415
    务中心 温 静)中麦41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6。该品种为天津市冬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特征特性 中麦415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0 cm左右,抗倒性较好,落黄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2009年和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穗数41.9万穗/667 m2和38.4万穗/667 m2;穗粒数33.9粒和35.7粒;千粒重37.5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5期201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