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动态1)

2012-09-18 01:27杨自立马履一贾忠奎公宁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栓皮栎矿质生长量

杨自立 马履一 贾忠奎 王 梓 公宁宁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栓皮栎林是组成我国落叶阔叶林的一个基本群系,在保护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栓皮栎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2]。但目前栓皮栎林遭人为破坏的现象严重,分布区内资源严重萎缩,可利用资源枯竭,已严重影响到该树种生态及经济价值的正常发挥[3]。所以,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大力开展栓皮栎育苗工作,提供高质量苗木用于造林,对于恢复我国栓皮栎的种群资源,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栓皮栎育苗方式相对粗放,田间水肥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苗木质量低下,造林成活率低。所以,本研究旨在摸清栓皮栎1年生苗木的年生长动态规律以及体内养分含量(N、P、K)变化规律,为其育苗过程中合理水肥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村北京市林学会新品种示范基地开展,该基地位于东经115°50'~116°29',北纬40°02'~40°23',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大。年平均气温11.8℃,年降水量550.3 mm。试验地土壤为褐潮土,pH 值约为8.6,有机质13.83 g·kg-1,全氮 0.15%,全磷 0.08%,全钾 0.23%,碱解氮 37.03 mg·kg-1,速效磷 18.11 mg·kg-1,速效钾68.91 mg·kg-1。

2 材料与方法

栓皮栎种子于2008年10月初采收于北京市平谷区熊儿寨乡四座楼林场25年生的健康母树,种子即采即播。播种低床南北走向,苗床长12.0 m,宽1.5 m,采用点播,株行距10 cm×10 cm,播种后覆土1~2 cm,播种后及时浇水,11月初用草帘覆盖防冻至第2年3月中旬。第2年春季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出苗,至5月初,出苗整齐之后,在苗床内随机设置5个观测样方,样方面积100 cm×100 cm,每样方随机选定10株挂牌,总计50株作为苗木苗高和地径测定的固定样木,从2010年5月1日至11月30日,每10 d定期测定苗木的苗高和地径,以此建立苗木生长模型。从5月底到11月底,每30 d,根据最近1次苗高、地径的测量结果,在苗床内选取30株平均木(平均木的苗高、地径尽可能接近最近1次对50株固定样木苗高、地径测量的平均值,相对误差限±5%),整株收获,分株并分器官(根、茎、叶)置于烘箱中80℃烘干24 h,测定干质量,最后分器官(根、茎、叶)测定苗体内N、P、K质量分数(浓H2SO4-H2O2消煮法消煮,凯氏定氮法测全N,钼蓝法测全P,火焰光度法测全K)。数据分析由Excel等软件完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生长的年变化规律

如图1所示,栓皮栎播种苗在第1个生长季内高生长有2次高峰:第1次是出苗后40 d内(5月初至6月10日),净高生长量达16.9 cm,占全年苗高总生长量的54.3%;从6月10日到6月20日,高生长速率减缓,但持续时间较短(10个生长日);之后,从6月20日到8月10日(50个生长日),高生长迎来第2次高峰,净高生长量12.5 cm。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0.0%,2次生长高峰累计净高生长量占全年94.3%;8月10日后(第100个生长日后),苗高生长进入生长末期,生长速率逐步减缓直至停止。

图1 栓皮栎播种苗苗高生长节律

3.2 地径生长的年变化规律

如图2所示,与高生长节律相似,栓皮栎播种苗在第1个生长季内地径生长也有2次高峰。第1次是出苗后40天内(5月初至6月10日),净地径生长量达2.48 mm,占全年地径总生长量的59.9%。从6月10日到6月底(20个生长日),地径生长速率减缓。之后,从6月底到9月20日(共80个生长日),地径生长迎来了第2次高峰,净生长量1.48 mm,占全年总生长量的35.7%。2次生长高峰地径累计净生长量占全年的95.6%。9月20日后(第140个生长日之后),地径生长进入生长末期,生长速率逐步减缓直至停止。

图2 栓皮栎播种苗地径生长节律

3.3 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年变化规律

如表1所示,总的来说,整个生长季内,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呈逐步上升趋势。根生物量从5月末的0.405g上升到10月末的4.592g,茎生物量从0.300 g 上升到1.846 g,叶生物量从5 月末的0.408 g上升到9月末的2.165 g,到10月末,由于部分叶子凋落,叶生物量有所下降。但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根生物量对整株生物量的贡献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5月末的36.3%下降到7月末的29.9%,再上升到10月末的59.5%);茎生物量所占比例在整个生长季内变动幅度不大,最大值(5月末27.0%)只比最小值(9月末22.2%)高出4.8%;叶生物量的贡献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从最初的36.7%升至7月底的45.2%,再降至10月末的16.5%)。

表1 栓皮栎播种苗生物量年变化

3.4 苗木体内氮、磷、钾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规律

如表2所示,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体内N、P、K质量分数年变化呈现相似的特征,即:初期(出苗30 d),苗体各器官相关营元养素质量分数都较高(叶、茎、根 N 质量分数分别为 22.60、13.28、15.08 mg·g-1;P 质量分数分别为 1.84、1.56、1.12 mg·g-1;K质量分数分别为 5.87、5.68、3.90 mg·g-1)。之后,苗体N、P、K质量分数有所下降(出苗60 d时(6月底),叶、茎、根 N 质量分数分别降至 19.05、8.21、10.34mg·g-1;P质量分数分别降为1.19、1.02、0.86mg·g-1;K质量分数分别降为4.81、3.53、3.25 mg·g)。随后(出苗后 60 ~150 d),苗体 N、P、K质量分数变化幅度不大,相对平稳:出苗150 d(9月底)时,叶、茎、根N质量分数分别为18.86、8.84、9.26 mg·g-1;P 质量分数分别为 0.82、0.78、0.85 mg·g-1;K 质量分数分别为 4.18、1.70、3.25 mg·g-1)。生长后期(9 月底后),叶片在凋落前,N、P、K开始向根茎转移,导致此时叶部相关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明显下降,而根中元素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与9月底相比,叶部 N、P、K 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 31.5%、19.5%和 12.0%;根部N、P、K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9.8% 、20.0% 和16.9%。

表2 栓皮栎苗木各器官N、P、K质量分数及质量季节变化

出苗120 d(8月底)时,叶部N、P、K质量分别为 41.71、2.17、10.04 mg·株-1,达到整个生长季的最高值,而生长后期(出苗150 d后),随叶片凋落和N、P、K向根茎转移,叶部矿质元素质量迅速下降,到10月底(出苗180 d)时,叶部N、P、K质量分别比8月底下降了 60.2%、59.4%和 50.0%;根部相关矿质元素质量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前期较低,生长中、后期才开始逐步增大;而相对叶和根而言,茎部矿质元素质量在整个生长季内变化较平缓。

4 结论与讨论

陈劼等[4]在对比12个不同种源栓皮栎1年生苗木高生长差异时发现:所有种源栓皮栎苗高生长具有共同趋势,即从种子萌发到6月中旬生长缓慢,7月初至7月中旬为第1次生长高峰,7月中旬至8月初经历1个短暂的相对生长停滞期,8月初至10月上旬为第2次高峰期,但生长速率明显低于第1次高峰,然后逐步停止生长。所以,栓皮栎1年生苗木生长应属2次生长型。与陈劼等[4]的研究相比,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年生长中也存在2次生长高峰,但不同的是:前者的研究结果中,苗木第1次生长高峰在7月初至7月中旬,在第1次生长高峰到来前,经历了50个生长日左右的缓慢生长期,而在本研究中,栓皮栎种子萌发,即进入第1次生长高峰,没有前期的缓慢生长阶段;同时,前者的研究中,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高生长第2次高峰比本研究晚40个生长日左右,但持续时间更长(长20个生长日左右)。这可能是由于种源和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结果。

栓皮栎当年生播种苗前期(6、7月)侧重于高生长和增加叶面积。在野外杂草丛生的环境中,这种前期生长特性有助于苗木率先占据有利生态位,增强对有限光资源的利用能力。7月份后,光合C同化产物向根系分配比例增加,苗木生长转而以地下部分生长为主。北京地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8月份之后,大气降水明显减少,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栓皮栎苗木这种生物量后期分配特征,有利于苗木根系的深扎和扩大根表面积,增强对有限土壤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保证苗木安全越冬。在生长初期(出苗0~30 d),苗体各器官相关营养素质量分数都较高,之后,随着光温条件逐步转好,苗木生长加速,导致栓皮栎苗木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小于光合C同化速率,发生营养元素“稀释”效应[5],苗体内N、P、K质量分数下降。而随着生长中期(出苗后90~150 d)苗木生物量向根系分配比例逐渐增加,根系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得到加强,所以,该阶段苗体内N、P、K质量分数变化幅度较小,处于相对平稳期。另外,K进入植物体内后仍呈离子状态,而N、P则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3种元素均可被循环再利用[6]。所以,到了苗木生长后期(出苗150 d以后),叶片在凋落前,N、P、K 开始向根茎转移,导致此时叶部相关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明显下降,而根中元素质量分数升高。

在苗木体内营养元素质量(mg·株-1)的年变化规律方面,前期生长(出苗30~90 d)生物量向地上部分分配的比例较大,同时,生长盛期苗木生理代谢旺盛,叶部相关矿质元素质量较高,而在生长末期(出苗150 d之后),随着叶片凋落和N、P、K向根茎的转移,叶部矿质元素质量迅速下降,而根中矿质元素质量上升;相对叶和根而言,茎部矿质元素质量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较平缓,说明栓皮栎播种苗茎的主要功能是矿质元素的运输通道,而不是苗木进行生理生化过程的主要场所和主要的营养贮存器官。

从年终苗体N、P、K的积累量看(N:107 mg·株 ,P:9 mg·株 ,K:31 mg·株 ),栓皮栎1年生苗木苗体内3种矿质元素的积累量大小依次为:N>K>P。就本次试验栓皮栎播种的土壤看,其全P和速效P的质量分数都低于全K和速效K,因此,苗木体内P积累量低于K的原因,有可能是栓皮栎苗木对P元素的需求量低于K元素,也有可能是土壤供应磷较低所致。所以,在今后,需进一步开展栓皮栎大田施肥试验,排除土壤干扰,得到栓皮栎苗木对N、P、K3种矿质元素的确切需求量和需求次序。

[1]吴明作.栓皮栎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1998(4):65-69.

[2]周建云,林军,何景峰,等.栓皮栎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43-49.

[3]张建民,陈恩军,罗军民,等.栓皮栎遗传改良迫在眉睫[J].中国林业,2003(3):23-24.

[4]陈劼,潘艳,徐立安.栓皮栎种子及苗期种源变异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3):62-65.

[5]陈金林,姜志林,吴春林.栓皮栎磷素营养动态及转移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6):14-17.

[6]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53.

猜你喜欢
栓皮栎矿质生长量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栓皮栎定向培育技术要点浅析
栓皮栎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不同产地三叶青中27种矿质元素的综合评价
豫南山区栓皮栎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ICP-AES 法测定红心李花粉中矿质元素含量
种植 栓皮栎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