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视域中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及反思: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

2012-09-19 02:04陈瑜林谭敬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公共课师范生专业

陈瑜林,谭敬德

(1.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科研处,湖南长沙410205)

一、引言

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是现代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如中小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等项目。然而,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重视在职教师,却忽视了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1],即忽视了广大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其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未来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有效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快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要求,是教育界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

目前研究者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培养策略等方面。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主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因为全日制本专科师范生均需修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他们在学习时对该课程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授课方法等均有切身体会,故他们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看法和意见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从师范生的视角出发,采用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探寻改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编制而成的一头问题表格,是由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3]。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力图通过问卷调查把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教改措施。调查问卷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下文简称为《标准》)等资料为基础进行设计[4],共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态度与看法六个部分。

受条件所制,研究对象选择广东某高校的师范生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均已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的学习,所属专业包括物理教育、小学教育、数学教育、化学教育、中文教育、外语教育、美术教育等文、理、艺、体类师范专业。调查发出的问卷为300份,收回的问卷有278份,回收率为92.7%;其中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为98.2%。

三、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对目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开展调查。

(一)意识与态度

具有良好的意识与态度是教育技术能力的首要要求。笔者根据《标准》中对教师所应具备的意识与态度从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调查结果如下:

表1 意识与态度调查

由表1可知,表中的所有问题,回答“赞同”的比例最大,然后是“非常赞同”,两者比例加起来,远远超过了“不赞同”和“不确定”。说明师范生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有较好的意识与态度,大部分师范生能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师教学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认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六成以上的师范生将会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大部分师范生有较强烈的运用技术资源进行终身学习的愿望。

(三) 知识与技能方面

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是师范生能否胜任信息时代教师工作的重要条件。师范生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有利于深化对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解,有利于指导实践。同样,技能的掌握也会进一步促进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从师范生对自己教育技术能力的整体满意程度来看,52.3%的师范生认为“一般”,“比较满意”的仅有21.7%,仍有22%的师范生对个人的教育技术能力表示“不满意”。说明他们对自身所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还不是很满意,自我感觉能力有限,还需继续提高。

从师范生自己对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来看,仍有不少师范生对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会。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表2 师范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1.基本理论知识方面

根据上表数据来看,仍有29.6%的师范生“完全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有44.4%的师范生“完全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甚至高达84.1%的师范生“完全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

对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习兴趣相对不高。但理论知识是学习一门学科或一个领域的基础,对理论知识不甚了解就不可能对学科或领域有深刻理解。对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一方面我们应该“以够用为原则”[5],不要把理论知识扩展太大,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变成《教育技术学导论》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标准》所规定各项基本知识要点,都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师范生能够主动学习,如通过设置一些课内外科研活动,激发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学习的兴趣等。

2.基本技能掌握方面

必要的技能是师范生在信息时代成为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从表3可知,在信息检索、加工和利用方面,有61.9%的师范生认为“完全掌握”或者“基本掌握”,在常用教学媒体选择方面,有56%的师范生认为“完全掌握”或者“基本掌握”,在教学系统设计方面,有57.4%的师范生认为“完全掌握”或者“基本掌握”,在教学评价方面,有58.2%的师范生认为“完全掌握”或者“基本掌握”。可见,目前的教师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使师范生在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但整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3 师范生教育技术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此外,从表4里可以得知,从应用软件及常用教学媒体的掌握情况来看,大多数师范生认为对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操作比较熟练,而对于Flash、Authorware、FrontPage、Dreamweaver等动画、课件及网页制作软件的操作则不够熟练甚至完全不会。

表4 师范生应用软件及媒体的掌握情况

从研究结果可知,师范生技术能力水平还比较有限,对于各种应用软件技能,除简单的Office系统软件应用技能掌握较好外,专业些的教育资源开发技能还比较欠缺。实际上,不少教育技术基本技能在计算机公共课程中有所涉及,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中,教师可以围绕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计算机公共课的合作,让计算机公共课程承担一部分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养,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专攻于师范生教育资源开发能力的深层次培养。

(四)应用与创新方面

教育教学是探索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是对信息时代教师的基本要求。《标准》从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要求。笔者根据标准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表5 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调查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绝大部分师范生选择“基本能够”及“有考虑”,其中“基本能够”的比例最大,说明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应用与创新还是比较自信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师范生的实际表现跟自我认识有所偏差,主要原因是师范生还比较缺乏教学实践,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方式”[6]来加强师范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五)社会责任方面

对于社会责任方面,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对师范生进行调查:

在回答“在你的班里如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你将会依据哪类学生来制定教学?”时,56%的师范生选择“中等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兼顾不同水平学生”,说明师范生对“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这个“有效应用”标准还是比较认同和遵循的。

在回答“是否会采取可靠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时,“绝对会”、“尽量”、“可能会”和“不会”的比例分别为34.3%、59.9%、5.4%和0.4%。表明会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的师范生占了94.2%,说明师范生在“健康使用”方面的责任心很强。

(六)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看法

为了深入了解师范生对目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看法,笔者调查了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的意见和看法。

1.对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有一定作用

在回答“对目前开设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能否真正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这一问题中,选项“完全能够”、“基本能够”、“完全不能够”、“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13.4%、70%、11.2%、5.1%,说明大部分师范生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作用的。

2.普遍反映实践课时不足

在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看法”的调查中,有63.2%的师范生表示“实践操作太少,应增加实践内容与时间”;有12.4%表示“理论内容太少,应增加理论的学习”;有10.9%表示“理论学习内容丰富,实践练习充足”;另外还有11.6%表示“理论与实践内容都不够,二者均需要增加”。可见,绝大部分师范生认为实践课时不足,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3.课件制作等能力是比较重要的教育技术能力

在回答“哪些教育技术技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比较重要”时,各教育技术能力选项从高到低依次是:媒体操作能力(80.5%)、课件制作能力(68.6%)、教学设计能力(60.3%)、课程整合能力(52%)、网络应用技术(44%)、教育技术理论(32.5%)。可见师范生对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能力的认同比较高。

在问及“课程应重点加强培养的教育技术能力”时,师范生选项从高到低依次是:课件制作能力(69%)、课程整合能力(68.6%)、媒体操作技能(63.2%)、教学设计能力(60.3%)、网络应用技术(52%)、教育技术理论(42.6%)、其他(7.9%)。从这一结果则反映出师范生认为以后教学中比较有用但目前还比较缺乏、需要重点培养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是课件制作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媒体操作技能及教学设计能力。

4.对课程建设的相关意见

在问及“是否有必要开发一个辅助学习平台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贯彻整个大学过程”时,师范生表示“完全有必要”、“有必要”、“没有必要”、“无所谓”的比例分别为31.8%、57.8%、6.1%、和4.3%。说明大部分师范生都已经有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经验,对网络学习的优势也比较了解,赞成网上学习平台的应用。

在问及“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开设教育技术与自己专业相结合课程,如外语专业的《英语课件制作》、中文专业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等”问题时,师范生表示“完全有必要”、“有必要”、“没有必要”、“无所谓”的比例分别为33.2%、50.9%、11.9%和4%。说明绝大部分的师范生都认为有必要增设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等课程。

四、讨论与反思

从对师范生的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展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取得一定成效,在意识与态度、社会责任等方面效果较好,但其他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进行改革。

(一)增加公共课课时,扩大实践课时比例,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阵地,理论和实践内容都比较多,但该门课程在高校中设置的课时往往仅在30-50课时之间,不能满足有效教学的需要。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公共课”[5],不仅要掌握的技能种类多,而且难度往往不小,需要花费一定的课时去学习。从调查结果看,师范生大都反映实践课时不足。因而增加公共课课时,扩大实践课时比例非常有必要。我们要在课时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努力向《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课程看齐,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二)差异化设置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专业个性化教学”

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面向不同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各学科和专业师范生的知识背景、技术背景相差甚远,特别是对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养需求不一样,特别是“专业性质因素对部分技能性教育技术子能力培养效果有重要影响”[7],因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不宜采用“一刀切”教学,而应“按需开课”,根据师范生的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差异化教学,让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师范生实现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专业个性化教学”。这里有两种方案可供实施:1.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划分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教育技术意识、态度、知识、理论、社会责任等所有专业都必须学的“必修内容”;另一部分是各种教育技术能力的“选修内容”,由教师根据师范生专业特点进行“选讲”,或者仿照大学体育的“选项课分班”形式,由师范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选择不同的“选修内容分班”进行学习。2.按专业特点差异化授课方案。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由教师依据师范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差异化设置该专业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差异化培养。并且每个专业每学期由固定的教师进行授课,保持“专业个性化教学”的稳定性。

(三)加强与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公共课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学、心理学本身就是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基础,不少教育技术理论和知识都来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8];而教育技术的不少技能也是计算机公共课的内容。因而,有必要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的联系和合作,强化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公共课对有关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教学的重视,让这些公共课承担师范生某些方面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和资源浪费,也使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能更专注于核心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四)深入学科,深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科专业的结合,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发展

早在电化教育时代,南国农老先生就提出了“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的媒传教学观[9]。相继又有学者提出了“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10]的观点,并强调“教育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深入学科、博采众长、自主创新、讲求实效”。作为所有专业师范生都必须参加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理应更重视深入学科,在深入学科中谋求新突破新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深入学科,首先要充分认识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学科教学法课程中强化教育技术方面的内容,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专业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等课程,以确实提高师范生的专业信息化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类选修课程,如《信息化教学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网络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等课程,供感兴趣的师范生报选学习。

(五)举办各项教育技术能力竞赛,激发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技术影响力

竞赛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高校校园竞赛可以起到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11]。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全校性的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案例大赛、课件制作大赛、DV大赛等竞赛活动,激发师范生掌握各项教育技术能力的兴趣,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提高教育技术学科的影响力。

(六)建立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平台,为师范生平时学习、教育实习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网络培训平台可以使学生随时上网学习,可以方便师生、生生交流,同时也是营造学习共同体的有力工具。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涉及成千上万的师范生,网络培训平台可以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并且在教育实习时,师范生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及时学习和巩固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即使师范生毕业后走正式走上教学岗位,网络培训平台也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保障。因而,为了持续有效地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平台很有必要。

[1]张文兰,艾敏.探寻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道路[J].现代教育技术,2007,(9):27-30.

[2]林万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80-83.

[3]谢幼如,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

[4]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Z1):60-65.

[5]张剑平.锐意改革、努力探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之路[J].信息技术教育,2006,(3):10.

[6]苗逢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解读与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05,(13-14):2-5.

[7]陈瑜林.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47-51.

[8]成玲.关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32-35.

[9]沙景荣.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深入学科——南国农先生媒传教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72-75.

[10]张景中,等.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J].电化教育研究,2010,(2):8-13.

[11]张剑平,章苏静.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8):35-41.

猜你喜欢
公共课师范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