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务系统内的管理: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2012-09-19 02:04洪雪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系部教务管理系统

洪雪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湖南长沙,410205)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加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学生层次的增多,如何有效提高教务系统管理服务质量也成为现代各高校面临的问题。作为一所传统的、以培养小学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从2010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培养计划,该计划针对免费师范教育的基本特点,从基本制度、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等对免费师范教育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和创新,实施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1]。这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于教务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拟从教务系统这一方面谈管理经验,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期待后续研究。

一、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基本概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招生专业主要为小学教育专业,在此基础上分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技术学、英语、科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体育教育和音乐学九个专业方向,覆盖整个小学课程。每个学生从入学开始自行选择九个方向之一,随后按方向进行分班,学习相应专业方向的课程。学生在校时间为六年,其中一、二年级着重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主要开设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必备的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归口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相当于大学预科。从三年级开始,通过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按照各自选定的具体专业方向被分别归口到相应的系部,换句话说,接下来的这四年里学生将接受大学本科教育,其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与在校高考毕业的本科生基本一致。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务系统管理成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于2005年购买了青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并开始投入使用。青果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属于高校通用的教务管理系统,与我院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因此,我院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在其系统内的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排课系统的处理上尤其要花费很大心思,因为排课系统在所有教务系统处理中难度最大[2],它对排课条件、课程设置、教室情况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统筹考虑教师、教室、学生、时间、课程性质等,课程安排和教室调度的高校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从2010年至今,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学籍管理等方面。

(一)专业设置

如前所述,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为小学教育专业,在此基础上分为九个方向。现行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与该专业方向设置存在较大矛盾。教务系统内专业设置中没有方向之分,但是我院六年制学生均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也大相径庭。这一部分学生实际上从三年级起依据四年制本科教育的模式被重新编入九个专业系部,分别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技术专业、英语专业、科学教育专业、思想政治专业、美术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以及音乐学专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系统内部设置的不是小学教育专业,而是设置了九个专业,专业名称为“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方向名称)”,通过这种办法来区分方向问题,区分了方向也就区分了各专业的一系列问题,如: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等。

(二)教学计划

我院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是以小学教师培养为主要目标,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成为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和小学教育带头人,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整个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等五大板块构成。通识课程,以基本素质培养为主,分文化课程,技能课程,教育课程。而在青果教务管理系统中,没有此类课程设置。为此,我们依据四年本科管理经验,将通识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看待,通过在课程编号前加入TS字母以标识此课程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为区别它们,我们在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代码中加入ZB标识,专业限选课在课程代码中加入ZX标记。依照同样做法,任选课程的课程代码中以RX标记,辅修课程在课程代码中加入FX标识,实践课程在课程代码中以SJ标记,这样,五大板块课程就可以以不同的课程编码来进行区分了。

课程设置问题在教务系统内得以解决之后,接着出现了许多教学安排问题。比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第一学年学生所学的课程承担单位都为教科系,但教科系受教师、学科限制,致使部分课程教学无法安排,或教师课时超多等问题,必须请求其他系部安排老师进行协助,但其他系部的教学任务已安排好,此时不易调动;还有些系部教务员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不熟悉,或者由于每年新生人数不确定导致对下学期教学任务不明确引起部分课程开学时教学任务还未安排好。种种问题都会给全院教务工作安排带来困扰,最终使教学处于被动的局面。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将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任务的承担单位变更为对口系部,由各承担系部根据教学任务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再将教学任务提交给教育科学系进行统一排课,这样就避免了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三)学籍管理

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制为六年,采用“2+4”培养方式,前两年由我院教育科学系统一管理,两年学习期满后参加“学籍转换”升学考试。考试成绩达到湖南省当年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学生升入本科按方向归口到相应系部,进入后四年的学习。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初中起点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未通过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跟班读三年,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根据以上所述专业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三学年时要进行学籍异动处理。此种情况目前在青果的教务管理系统内可以通过专业分流来实现。比如,当第三年要将教育科学系下的2010级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的班级586,587,588,589,590五个班的学生转到中文系下时,可以在中文系下增设一专业“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与“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相对应,并在学籍系统下添加12级5个班级,因系统内部不允许出现两个相同班级名称,为与原来的班级相对应,在原来班级名称前加上“12级”来与原来的586,587,588,589,590名称相对应,学制设为四年。设置好相应专业班级后,通过青果教务管理系统下的学生学籍子系统内的学籍异动中的不同年级/专业学生来实现分流,流程如图1所示。进行分流后,不同方向班级学生就被分到各个系部,各个系部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进行管理。

图1 分流示意图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经过两年的实践,虽然我院在教务系统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1.使用教务管理系统最主要任务是使信息共享,但在实际应用中各系部没有明确职责,协调工作不到位,使得系统内的数据没有及时更新,数据无法得到及时共享,不能为学校及各系部提供准确的决策性的数据。特别是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是一种新兴事物,在教务系统内对其管理需要各系部协调要一致,系部与学院教务处也要及时沟通,数据要及时更新,才能确保该专业教学顺利进行。

2.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较复杂,因此对管理员的要求比较高。就我院而言,教务管理员的技术培训不到位,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管理系统各种软件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而我院由于各种原因很少花时间对教务管理员进行培训。再则,我院各系部教务管理人员的变动比较频繁,往往前一个人刚熟悉又换一个新人上来,其对教务管理的熟悉程度就可想而知,如果不加以培训,那管理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新上岗的人员更要花时间以老带新,使其熟悉管理系统的灵活操作和使用。

3.我院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学生经学籍转换后,重新设置的专业学籍系统与原来的教学考评子系统、教材管理子系统、学生成绩子系统、学生学籍子系统以及考试事务子系统等是否数据发生不关联还有待考证。

四、结语

以上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在这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但无论如何,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在我院教务管理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效能,为不断变化繁杂的教务管理探索最方便、最简洁的服务,我们需要完善改善硬件设施,转变观念,改变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1]詹小平,李茂平.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新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67-71.

[2]钟庚艾.浅谈大学教务系统的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2007,(6):145-146.

猜你喜欢
系部教务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