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泉:奉献光明的使者

2012-10-10 05:20张晓慧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3期
关键词:眼科医患专科

本刊记者 张晓慧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患了眼病无疑是尘封了人们的心灵之窗,幸而有眼科医生,他们就是为眼病患者擦拭心灵窗户的天使。耕耘于眼科诊疗领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主任刘新泉工作近30年,无数次,在光线昏暗的诊室里,他用一双慧眼辨析着隐匿于内眼深部那千差万别的眼底疾患;无数次,在洁白静谧的手术室内,他用一双巧手在直径仅为23毫米的眼球上进行微妙而精细的手术,为无数眼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心灵之窗。

学医之路 义无返顾

国内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专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共行白内障手术万余例,使许多无望复明的疑难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同时对慢性泪囊炎、视网膜脱离修复术、眼斜视、弱视矫正术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各类眼科手术都能熟练处置。特别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谈起现在的成就,刘新泉医生说,这都得益于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它使他确立了当眼科医生的志向。

那还是他在山东潍坊市第二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他读到了这本著名的小说,他被震撼了,虽然盲人的执著、盲人的毅力令人钦佩,但盲人的痛苦更令人同情。刘新泉从书里感到了一个盲人的渴望,仅仅三天的光明,而在这三天里,她将会拥有一生的记忆,用眼睛去抚摸蓝天白云、高山大海,用眼睛去感恩爱她的人们,将熟悉的声音变成目光中的永恒。于是,青年时代的刘新泉带着他的使命,在1979年报考了山东潍坊医学院的医疗系,他发誓要让光明伴随人们的一生。

苦读有恒 好学无时

四年寒窗,潜心研读,大胆实践,初出茅庐。大学毕业后,刘新泉有幸师从著名眼科专家谢立信教授。见习期间,刘新泉所在的小组共12人由他带教,一次,他们检查了一个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病人,之后分别对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描述,那时他们都是在见习期间,看法都很肤浅,讲的也“天花乱坠”,当谢教授总结时,不但对此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而且对12人每一个人不对的和对的描述都进行了一一的分析,他清楚的记得12个人的描述!刘新泉被他严谨的教学、超强的记忆力和对学术的造诣深深的震撼了!使他更加坚定了以后要做一个像谢立信老师这样的眼科医生的决心!

参加工作后,刘新泉第一次上手术台,老师给他一把眼科剪刀,对一个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行眼球摘除术,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例手术,手术完成后他想了很多:一个患儿没有了一只眼睛,这将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眼科医生的职责是让失明的人恢复光明,他却让这个患儿失去这一切,从此处在黑暗中……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刘新泉选择了白内障这个专业。

1990年,得知上海率先引进在白内障手术后植入人工晶体的技术,刘新泉立即到上海学习。当时正值冬天,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易宿舍,上下铺住了七八个外地学生,既没空调又没暖气,这让他这个北方人非常不习惯,一个晚上就冻醒了好几次,更使他苦恼的是听不懂的上海方言,学习受到很大影响,但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终于掌握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白内障治疗技术。后来,他得知江苏在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培训,又赶到江苏学习,成为我国最早一批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专业人员。

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

年轻的心不知疲惫,齐鲁之子的刚毅、勤奋和大胆开拓精神,使刘新泉在眼科高峰上攀登,更加自信。1995年,刘新泉来到了江南大地的常州,在常州市的钟楼口腔医院一干就是六年。虽然江南古城桃柳芳菲、小桥流水,但他无暇欣赏,白天在临床的第一线,晚上青灯孤影查资料做预案,他率先在江苏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当一双双无望的眼睛在刘新泉的面前发出惊喜的光芒时,他比病人更高兴。因为他的使命在一点一点地完成,他的技术在日臻成熟,随之而来的还有常州人民给他的褒奖:1998年常州市立功者钟楼区十佳青年、常州市十佳医务工作者……

2007年,刘新泉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工作,龙华医院眼科有上海市名中医邹菊生教授,是国家重点专科,对许多疑难眼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刚到龙华医院时,刘新泉的一个朋友患了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他用西医为病人常规治疗一个月后,效果不大,他想既然在中医院工作,为什么不用中药治疗呢?于是他请邹菊生教授给病人开了中药,没有想到的是,用药后病人病情一天比一天好,3个月后,眼底出血完全吸收,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恢复到1.0。此事对刘新泉触动很大,他想能否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西医治疗较为棘手的眼病从而走出一条新路呢?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全部的大学中医课程,取得了中西医结合临床的硕士学位。在工作中他虚心向老专家求教,不断充实自己,这也是他今后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

科室建设 不遗余力

临床之外,已是眼科主任的刘新泉还要兼顾科室管理的工作。作为科室主任,刘新泉认为首先要切实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培养人才上采取以引进、培养为主,形成一支以博士生、硕士生为主体的科研人才队伍,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科。充分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任期考评制度;充分发挥老专家、老前辈的传帮带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中、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对有培养前途的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不搞论资排辈,采取合理的奖惩机制和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其次要提供科研条件的有力保障。根据专科发展的需要添置必要的设备,使设备建设和专科建设有机的结合。突出发展优势专科、特色技术,加强兄弟医院之间的横向及纵向联合,优势互补,支撑优势专科的长足发展。

最后他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开设了专病门诊,不仅解决了病人就医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化培训而且还能够对临床上的难题进行研究。这样一是加强了科室的管理,探索多重并举的发展模式;二是注重内涵建设,努力把团队建设成精品团队,三是对人才的培养有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同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增强软实力,形成科室建设发展的合力!

医患关系 见解独到

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医院医疗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刘新泉认为,要遵循“六字方针”:信任、沟通、尊重!首先要转变服务理念,医患关系绝不是简单的“治病”的关系,也不是主动与被动、支配与服从、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医生不仅仅要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治病的好医生,而且还要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医患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在进行某些治疗和必要的检查前,应先与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和原理、治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等等,要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对他治疗的方法,而且本身医疗活动就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现代的医疗技术并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所以信任是医患之间的双向交流的纽带,只要医生有好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医患关系就融洽。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在心里举起爱之灯,它的光明落在你的身上,照进你的心里,我却被抛闪在阴影背后——这是爱心定律,这定律在刘新泉的身上体现的更加美丽:用一颗纯洁的心,一腔饱满的热情,一份不懈的追求,把不计得失默默奉献、为患者奉献光明作为自己身为一名医者的执着信仰。

猜你喜欢
眼科医患专科
本刊征稿启事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