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强化种畜禽质量监测

2012-10-12 05:37杜勇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站长
中国畜牧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监测站种猪畜牧

文│杜勇(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站长)

多年来,河北省的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坚持“引繁育”结合,围绕提高良种的选育和推广使用能力,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取得了较大成就。作为畜禽良繁体系技术支撑及重要内容的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起步于2006年,起点高、发展快,现已建立奶牛、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并正常开展测定工作,多次受到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的表彰和好评,但因起步晚、机制不健全、测定量小、畜种覆盖面窄等原因,处于起步阶段,仍为影响河北省良繁体系建设领域新突破的主要瓶颈。现就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有关情况交流如下:

一、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现状

1.种畜禽质量测定开展情况。

一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自2006年在全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经过6年的发展,专业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1年底,已对全省169个规模奶牛场的7.5万头奶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累计测定奶样达72.1万份。2011年测定奶牛4.5万头,其中有效数据4万头,占全国测定总量26.2万头的15.3%。

通过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参测规模奶牛场奶牛群体305天平均产奶量达到6800千克,乳脂率3.68%,乳蛋白率3.35%,体细胞数42万个/毫升。与2006年相比,奶牛单产提高1500多千克,乳蛋白和乳脂率均有明显程度提高,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和菌落数量大幅度下降,参测奶牛年平均经济效益逐年明显增加。

2011年,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被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奶业协会评为2008—2010年度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先进单位。

二是奶牛品种、良种登记及奶牛线性鉴定工作。奶牛品种登记、良种登记与奶牛线性鉴定工作起步于2006年。截至2011年底,累计登记奶牛14万头,线性鉴定奶牛9038头。按照良种选择指数法,共选择一胎良种奶牛152头,群体305天产奶量达7吨以上的奶牛群体29个、奶牛个体15076头。

通过品种登记、良种登记及奶牛线性鉴定,对河北省规模奶牛场生产现状有了深入了解,为规模奶牛场的科学繁育、种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奶牛场的动态监控。

三是种猪质量测定工作。河北省种猪质量测定工作于2010年7月正式开始。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三批共445头种公猪的测定工作,并分别于2010年11月18日及2011年4月28日、10月16日举行了第一、第二、第三届种猪拍卖会。全省种猪场参加测定的积极性较高,多家种公猪站、种公猪场参加了种猪竞拍和投标,具有测定成绩的种猪均被抢购一空。第四批测定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第四届种猪拍卖会将于今年4月28日举行。

对河北省的种猪质量测定及拍卖工作,河北各市、县畜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种猪场踊跃参加,养猪相关企业设立展位赞助。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国内同行、省有关部门和省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是其他畜种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定期配合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开展省内蛋鸡育种公司的蛋品采样工作。河北省自主开展的种禽、肉用种牛、肉用种羊的生产性能测定正在筹备中。

2.职能机构成立及工作机制理顺情况。2006年以前,河北省未开展种畜禽质量测定工作,亦未明确有关机构承担此项工作。2006年,根据农业部、河北省畜牧兽医局的工作部署,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主持承担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职责并开展工作。

经多方艰苦努力,2010年3月河北省编办批准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加挂“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牌子,明确了开展种畜禽质量监测的工作职责。随后,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调整了内设机构,成立了与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相适应的种畜禽质量监管科、品种登记科、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科及种猪性能测定科等职能科室,明确了工作人员及工作职责。

同时,河北省畜牧兽医局要求各设区市、县(市、区)畜牧科(站)承担辖区内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职责。

至此,河北省的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3.发展规划制定及财政投入支持情况。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包括种畜禽质量测定及种畜禽质量监督管理内容,均为社会公益及行政执法行为,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畜牧兽医局领导高度重视,将种畜禽质量监测列入河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1年12月,河北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沈小平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2年2月,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召开了河北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将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列为河北省“十二五”期间畜牧工作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整体工作目标“全面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到2015年,达到奶牛20万头、种猪1000头、禽2万套的测定能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检测中心建设投资1.1亿元。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检测中心由奶牛、种猪、肉牛、肉羊和种禽五个检测中心组成,完善提升奶牛、种猪检测中心,新建肉牛、肉羊、种禽检测中心,全面开展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

二、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机制待完善。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是畜牧战线一项新型工作,由于起步晚、覆盖面小、效果彰显慢,存在有些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相当部分种畜禽场及畜禽商品代场认识不足情况,导致此项工作推进有难度。

职能机构方面,省市县各级畜牧部门中,只有省级明确了种畜禽质量监测职能机构,市县级相当部分仍未明确职责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2.种畜禽质量监测领域覆盖面窄。目前,虽然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已开展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但也仅仅限于奶牛和生猪畜种,肉牛、羊、禽等畜种的测定工作仍未涉及,且参加奶牛、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量占全省存栏总量比例微乎其微,与实际要求差距甚远。

3.种畜禽数量、质量底数不清。品种、良种登记和线性鉴定等是品种改良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河北省品种、良种登记工作开展较晚、人员较少、覆盖畜种面窄(只开展了奶牛登记)、缺乏资金支持,登记工作进展较慢,品种、良种登记和线性登记等基础性工作严重欠缺,致使对河北省现存栏种畜禽质量和数量底数不清,生产中选种选配工作盲目,品种改良效果受到影响。

4.种畜禽质量监管缺失。加强种畜禽质量监管是推动种畜禽质量测定最直接有效途径,但河北省目前对种畜禽质量监管仍停留在对种畜禽场的发证层面,对种畜禽场存栏及市场流通的种畜禽(包括遗传物质)质量监管缺失。

5.种畜禽质量测定、执法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在河北省现有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中,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对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了解不深、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现象,离测定及执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不能胜任种畜禽质量监督管理、指导种畜禽场开展种畜禽质量测定工作。

三、“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主要措施

为保证“十二五”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目标顺利完成,需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各级畜牧工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质量监测工作,将其作为良繁体系建设新的重要突破口来抓,通过会议、媒体、现场宣讲、技术培训等多途径宣传测定的意义,推广具有测定成绩种畜及测定报告在生产中的应用,让广大养殖场真正体会到种畜禽质量测定带来的效益。

2.完善监测体系机制。随着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作量将越来越大,各设区市、县(市、区)畜牧科(站)要充分认识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重要性,将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作为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繁体系的重要抓手,增挂监测机构牌子,确定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开展组织种畜禽送测、种畜禽市场质量抽检监督、种畜禽场种畜禽质量监管等工作。

3.加强种畜禽质量监督管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将加强对全省种畜禽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省市县三级种畜禽及其遗传物质(精液)质量大检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种畜禽场、商品畜禽场合法权益。

开展种畜禽场种畜禽及其遗传物质(精液)质量监督和管理,对不符合标准质量的种畜禽场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取缔,或转为商品畜生产,并配合有关部门打击从事种畜禽假、冒、伪、劣的行为。

开展市场流通领域种畜禽及其遗传物质(精液)的质量监督检测工作,采用市场抽检方式,对生产不合格种畜禽及其遗传物质场家按规定给予处理。

4.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种畜禽质量监测以及品种登记、良种登记、奶牛线性鉴定工作专业性强,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较多。“十二五”期间,需加强对省市县执法人员、质量测定操作人员及种畜禽场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及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工作的科学性。

种畜禽质量监测是畜牧工作中的一项新兴且发展迅速的工作,是畜禽良繁体系建设中的关键部分,是进一步完善良繁体系的新的突破口,是保障和提高种畜禽质量的技术支撑。我们要继续争取支持、完善机制、向先进兄弟省市学习、苦练内功,开创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新局面,实现河北省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新突破,不断推进河北省畜牧业的进档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加快河北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的步伐。

猜你喜欢
监测站种猪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广东佛山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 多元化 多层次 助力佛山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