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草原生物灾害治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2-10-12 05:37周军白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塔城地区毒害蝗虫

文│周军 白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草原不仅是新疆塔城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塔城地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保护屏障。近年来,该区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草原生物灾害的治理,使得鼠虫灾害的预警监测能力有所增强,暴发的程度得以初步遏制,但受异常气候和草原生境恶化等因素影响,该区境内以蝗虫为主的草原鼠虫灾害仍频繁发生,境外蝗虫时有迁入,毒害草、牧草病害滋生蔓延,草原生物灾害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从源头上遏制生物灾害频发的趋势,就要加强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预警监测和应急防治能力,大力推广生物生态治理。

一、草原生物灾害基本情况

塔城地区是新疆农牧业资源大区,全区草场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共有天然草场10550.77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8580.58万亩。广泛分布着50余种蝗虫,20余种害鼠,主要危害种类有亚洲飞蝗、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黄兔尾鼠、大沙鼠等20余种。

长期以来,由于重牧轻保造成草原生境日益恶化,生态失衡,塔城地区鼠虫害的频发加剧了草原退化、沙化和荒漠化,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经多年治理,一些鼠虫害发生区灾害的猖獗发生势头已有所遏制,无鼠害示范区、虫害生物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新的鼠虫害区不断出现和扩大,尤其在农林牧交错地带,鼠虫害连年暴发,不但危害加重,而且治理难度加大。

二、塔城地区蝗虫鼠害治理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区草原生物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防治能力明显提高,生物生态治理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已基本形成生物防治和应急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1.预警监测和控制体系初步建立。该区已形成蝗鼠预测预报监测网络体系,并组建了较为完善的治蝗灭鼠指挥机构和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队伍,可随时互通监测情报和掌握防治信息。

2.生物治理成效显著。在做好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应用于应急防治的同时,积极探索草原鼠虫害生物治理新途径,引进推广生物防治新技术,不断加大生物防治力度。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牧鸡牧鸭、人工招鹰等鼠虫害天敌控制技术,绿僵菌、微孢子虫、印楝素、C型毒素等生物制剂防治技术得以示范推广。已基本形成生物防治和应急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3.中哈边境蝗灾合作治理取得进展。该区多次组织专家与哈萨克斯坦专家组成边境地区治蝗联合考察组,在边境区域的蝗虫发生防治区进行实地调研,初步掌握了对方边境地区蝗虫发生、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增进了相互了解,为加强协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毒害草治理初见成效。自2008年以来,该区对草原毒害草进行了初步调查,基本摸清了毒害草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按照“预防为主,防除和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推开了草原毒害草治理工作。

三、问题分析

1.境内鼠虫害频繁暴发。该区平均每年发生草原蝗灾400万亩左右,鼠害500多万亩,暴发年份达1000万亩。同时,除蝗虫外的其他草原虫灾交替成灾,这些害虫发生密度高,数量大,危害严重。

2.境外蝗虫时有迁入。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蝗灾发生最严重的国家,有蝗虫300余种。哈萨克斯坦与我国的边境线在塔城地区长达480千米,且与该区接壤区地势平缓,分布有多个湖泊,这些湖泊周围的大片湿地是蝗虫的适宜滋生地,极易发生蝗灾。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暴发的亚洲飞蝗、意大利蝗顺风起飞扩散,多次迁入该区托里县、塔城市、和丰县等地,严重影响着地区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发展。

3.毒害草滋生蔓延,牧草病害危害加重。该区草原毒害草及不食草大量繁殖、蔓延,致使草原迅速退化。草原毒害草、不食草发生面积1500余万亩,危害面积100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地草甸、草甸草原、温性草原、低地草甸、荒漠草原等。草原毒害草引起家畜中毒乃至形成毒草灾害,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平衡,动摇了农牧民对草原的安全感。2011年,该区因误食毒害草而死亡的牲畜达1761头(只)。

并且,随着人工牧草面积不断增大及气候变异,该区牧草病害危害不断加重,主要危害人工牧草地及天然牧草,人工牧草发病率达到40%~50%。病害发生区导致成片牧草植株的迅速死亡,呈火烧状,堪称“看不见的火灾和牧草杀手”。牧草病害不但降低草地生产力,而且牧草长期受内生菌危害,家畜采食后引起中毒症状,影响畜牧业发展。

4.监控体系不健全,与当前生物灾害治理需求相差甚远。塔城地区草原生物灾害预警监测和控制体系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监测和防治设备已陈旧老化,技术人员工作条件简陋,工作环境艰苦,监测手段落后。加之草原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大、种类多、生境复杂,受监测设备和手段落后等条件制约,监测力度不足,监测盲点太多,难以准确和全面的掌握灾情发生情况;同时,缺乏必需的应急物资和防治设备,防治工作十分被动,远不能适应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需求。

5.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防灾能力薄弱。该区草原生物灾害多发生在边境地区及边远区域,地方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农牧民物力十分有限。因无力投入,致使防治比例低。“年年防治,年年成灾”的被动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边境地区监控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必需的基础设施和监测手段,应对突发性虫灾的防治能力十分薄弱,而边境地区属政治、经济敏感地带,对迁入性蝗灾防治只能疲于应付。

6.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深入。20世纪80年代,新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草原生物灾害发生规律和治理进行研究,多次荣获农业部、自治区科技厅的表彰奖励。但近十几年来,由于无科研经费,研究工作受到削弱,而草原生物灾害的发生有了新变化,一些新课题急需研究解决,特别是对迁入性亚洲飞蝗、意大利蝗的预警监测和防治,草地其他害虫、牧草病害的灾变规律及治理,毒害草的利用和防除、生物治理新技术的探索、鼠虫害的生态治理等研究不够深入,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能力不足。尤其是毒害草研究基础差,研究力量薄弱,成果不多,缺乏系统的毒害草生态评估方法和治理技术规程;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评价、监督机制。对牧草病害的调查研究不够系统,由于没有治理的专项经费,治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四、蝗虫鼠害治理思路

1.预警监测和控制体系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地州、县市、乡镇草原生物灾害预警监测与控制三级体系,并多渠道、多层次培训各级测报和防治技术人员,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因地制宜,培训乡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作为兼职预测预报员,培训草原生物灾害常发区农牧民作为信息反馈员,扩大预警监测覆盖面。

2.应急防治体系建设。以边境地区为重点,完善建设地区级草原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队1个,应急物资储备库1个,建设县市级草原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队7个,应急物资储备库7个,简易机场3个。为防治队配备相关设备,对迁入性、暴发性鼠虫害,年均完成特效化学药剂应急防治50万亩,确保草原生物灾害对边境地区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造成大的危害。

3.生物治理示范推广工程。充分利用塔城地区鼠虫害天敌资源优势,在现有生物治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鼠虫害天敌控制技术和生物制剂防治技术。在该区重点草原蝗害区建设草原虫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在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乌苏市、沙湾县建立生物治理示范区共5个,每个示范区控制面积20万亩,主要以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为长效控制手段,结合牧鸡牧鸭治蝗和微生物制剂防治。以“无鼠害示范区”项目为基础,在和丰县、裕民县、乌苏市建设草原鼠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区3个,每个示范区控制面积20万亩。主要以人工招鹰和生物毒素为主要防治手段。严格实行以草定畜。通过生物治理示范推广,逐步实现草原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治理,消除因使用化学农药造成天然草原污染的隐患。

4.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积极探索草原生物灾害生态治理技术,根据灾害区不同生境特点,采用项目捆绑方式,结合库鲁斯台生态区建设,在塔额盆地建设亚洲飞蝗生态治理示范区1个,示范面积15万亩,通过调节水位、繁殖飞蝗拒食的野生植物等措施改变飞蝗生存环境,实现飞蝗生态治理。结合退牧还草工程,在托里县建设草原蝗虫生态治理示范区1个,示范面积15万亩,在和丰县建设草原鼠害生态治理示范区各1个,每个示范区面积10万亩,通过围栏封育,除杂,选择不利于蝗虫害鼠生长繁殖的牧草改善植被结构,实现草原鼠虫害的生态治理。

5.关键技术的研发引进。

(1)草原生物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开发研究。在塔城地区草原优势种蝗虫害鼠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塔城地区草原生物灾害普查,进一步摸清塔城地区草原生物灾害的分布范围、优势种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治理现状、生态环境等情况的新变化,探索利用“3S”技术,提高草原生物灾害的预警监测水平,提高灾情短期、中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建立信息实时传递系统,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2)草原生物灾害防治管理指挥系统开发应用。根据草原生物灾害发生危害特点,对塔城地区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区域进行划分,探索利用GIS技术建立适合该区特点的生物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相关功能模块,进行数据资料的地图数字化,建立塔城地区生物灾害的防治管理指挥系统,提高应对能力。

(3)草原生物灾害的灾变规律和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针对塔城地区草原生物灾害发生中出现的新问题,联合区内外科研、教学等部门协作攻关,摸清该区草原生物灾害的中长期灾变规律,探索生物治理新技术。加大生物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开展生物多样性控制草原生物灾害技术的研究试验和示范。探索蝗虫、毒害草资源开发利用新途径,开展蝗虫、毒害草采集、加工和可利用物质提取等技术的试验,开发研制新型(蝗虫防治机械)吸蝗机,促进蝗虫资源的转化利用。

(4)国际合作研究。开展国际交流,引进推广国外成熟的草原生物灾害预警监测和治理技术。在粉红椋鸟迁徙路线和保护利用、毒害草和牧草病害的侵入扩散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哈萨克斯坦等邻国合作开展边境地区蝗虫迁移规律、监测防治的研究。

猜你喜欢
塔城地区毒害蝗虫
你真的认识蝗虫吗
都2020年了,人类为啥还拿蝗虫没辙?
毒害
人多势众的蝗虫
加大草原保护与建设力度有效防除草原毒害草
塔城地区皮棉公检量突破30万t
蝗虫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顺利完成2016年度棉花仪器化公检工作
镉胁迫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及幼苗初期生理生化的影响
塔城地区纤维检验所圆满完成棉花检测仪器的年度保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