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2-10-14 14:54郭洪
前线 2012年8期
关键词:中关村人才科技

郭洪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中央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括起来讲做了“十件大事”:一、推动实施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探索构建具有首都特色新型创新体制,初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框架体系。二、在中组部等15个部门支持下率先建设人才特区。三、建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四、会同国家部委联合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五、助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试点。六、在9个国家部委支持下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七、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八、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统筹机制。九、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十、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

这“十件大事”,有力推动了中关村的创新发展,空前提升了中关村的战略影响力。2011年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超过1.96万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07年的16.4%提高到2011年的23.7%,明显跃上一个新台阶。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系统终端等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也跃上新台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更是跃上新台阶,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业蓬勃兴起,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成为潮流,每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超过3000家,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648家,5年年均增长超过30%的企业达227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19家,形成了一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企业。

当前,世界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首都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而加快建设中关村,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推动首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关村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多做贡献,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

未来五年,中关村预计企业总收入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集聚5万名左右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人才激励、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中关村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达到5%;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实现这些目标,中关村将认真总结自身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部门合力推进,促进中央和地方创新资源有效整合;优化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创新要素,开展较为系统的创新顶层设计,为中关村统筹协调发展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政策先行先试;坚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坚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程,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坚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利用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化和本地化协调发展,为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要重点实施好“八大工程”。

一是创新平台功能完善工程。强化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优化首都特色的新型创新体制,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体系,积极承接和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設,完善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统筹机制,健全重大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和重大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加强市级规划和统筹。

二是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大力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与科技创新要素,培养聚集高素质企业家和创业团队,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平台、创业支持体系和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环境,基本建成中关村人才特区。

三是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进一步聚集科技金融资源。支持股权投资发展,保持在创业投资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快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

四是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优化工程。加快构建“两城两带”战略发展高地,尽快建成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推进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的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和调控,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园区建设,推进跨区域创新合作发展。

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工程。加强产业规划和顶层设计,聚焦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系统研究支持政策,吸引聚集高端领军人才和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抓好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和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六是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工程。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和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科技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各类创新型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发挥作用。支持探索人才培养、技术孵化与天使投资相结合的创业孵育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创业服务业态。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和“瞪羚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七是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充分融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和市场,拓宽企业国际化发展渠道和路径,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中关村成为北京开展国际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代表和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

八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工程。大兴学习之风,着力提高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企业和高校院所,摸准需求,为其解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空谈浮躁,治理庸懒散软,落实工作责任,心无旁骛地做好本职工作。

(作者: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中关村人才科技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中关村
科技在线
毛遂自荐
科技在线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