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 《浙江水利科技》评价指标分析

2012-10-16 01:49郎忘忧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载文水利浙江省

郎忘忧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浙江水利科技》创刊于1973年,是由浙江省水利厅主管,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水利学会联合主办,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的集实用性、技术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水利水电专业技术性期刊,也是浙江省水利行业公开出版的浙江省优秀期刊。主要刊载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勘测设计与施工、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海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论文。被《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大型数据库收录。经过近40 a的努力,《浙江水利科技》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身的学术风格及办刊特色,反映了水利行业在本地区发展的态势,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成果在本地区传播应用的成效,是吸收、传播、交流省内外水利科技信息的重要媒体,同时也是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为了对 《浙江水利科技》进行客观评价,选取特定指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其主要服务对象、办刊特点、学术风格及在全国同类型水利期刊界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1 指标体系的确立

选取载文统计分析、论文作者统计分析、期刊质量评价指标统计分析3大部分与研究目的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最后确定提取载文量及主题分布、引文量及篇均引文数、作者地区分布和机构分布、基金资助论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因素,构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

1.2 相关数据的提取与本文研究数据库的建立

以2001—2010年共62期 《浙江水利科技》 刊载的2 079篇论文为基础,以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为依据,以刊名 “浙江水利科技”为检索词,检索2001—2010年收录的论文的各类指标信息;采取手工检索方式获取第一作者信息(地区、服务机构)及论文信息(资助项目来源、研究领域),录入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本文定量研究的基本数据库。

1.3 分析思路[1]

(1)通过载文量与主题分布、引文情况的分析,研究期刊本身的学术风格及办刊特点,反映本地区、本行业科学发展的态势、特色以及新的科学理论在本地区的实践和发展。

(2)通过作者机构分布、地区分布等指标分析,反映期刊在本省、本行业的比重和地位,着重突出区域特色,使期刊成为本地区水利科技传播的“窗口”,反映杂志的社会影响力。

(3)通过基金论文情况、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及与水利系统相关杂志指标的比较等指标分析,完成期刊质量的定量评价,对质量进行总结,提示其存在的问题和期刊内容所反映出的专业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 发表论文的定量分析

2.1 载文情况

2.1.1 载文量与主题分布

通过载文量和载文的主题分布,探索期刊的信息输出能力和专业主题的数量变化规律。载文量是期刊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递的信息基础,常被用作衡量学术期刊吸收、传递信息的能力,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办刊质量[2]。《浙江水利科技》在2001—2010年共出版62期 (2001、2003年各有1期增刊),去掉广告、水利信息等刊载各类文章共2 079篇;期均载文量33.5篇,年均载文量207.9篇。高于1988年我国主要中文科技期刊平均载文量13.5篇[3],说明 《浙江水利科技》具有较强的信息传播能力。

对所载论文的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试图通过主题分布及其年度变化,显示论文作者的研究方向,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刊所属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该刊主要涉及11个领域,其中水利勘测设计与施工、水利工程管理、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章占主导地位,且载文量变化不大 (见图1)。这与近10 a来浙江省主要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以农村为重点的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有关,所载论文紧紧围绕全省水利建设主题。2001—2003年为办刊活跃期,开设嘉兴、台州、宁波等专栏,反映当地的水利建设成果;2001年开设 “全省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专辑,汇集了当时全省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研究成果,代表了行业的前沿;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比较活跃,如合金钢网石兜、土工织物、XYPEX混凝土建筑物修补材料等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水稻薄露灌溉,水力自控翻板门技术改造,碳纤维修复加固技术等,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省水利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2004—2010年活跃度相对降低,刊载的论文主要以自由投稿为主,未见明显的报道主题。

图1 2001—2010年载文量与主题分布图 单位:篇

2.1.2 引文量及篇均引文量

引文也即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引用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科研成果、研究方法、数据和其它资料的说明。引文体现了学术的继承性,也反映了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对本学科当前发展的动态、前人成果的利用和继承能力,以及作者所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引文对读者起导读作用,对编辑审读稿件、评判稿件的质量、学术水平、创新性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引文质量的高低既是作者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评判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

引文量,即引文的数量,是指论文参考已有文献的篇次,它是反映论文作者对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最新信息吸收能力和吸收量的重要标志,期刊的引文量受到学科性质、发展水平和相关学科的关联度以及学术地位和编辑思想的影响[3]。如果仅从作者和杂志角度考虑,引文量的多少反映了作者的知识水平、研究环境和掌握有关资料的系统性情况,同时也反映了论文质量的高低,从而也反映了杂志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小。

2001—2010年 《浙江水利科技》 共载文 2 079篇,引文2 214篇,篇均引文量1.06篇(见表1),远远低于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的篇均引文8.5篇的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3年引文数量很少,这与当时的编辑要求和写作要求不规范有关,绝大部分文章没有著录参考文献。2004—2010年作者引文意识在增强,《浙江水利科技》的编辑越来越规范化,参考文献数量明显增加。从参考文献类型看,2005年以来期刊文献明显增加,这与国内中文期刊数据库大量开发、现代化检索工具的推广应用有关,查阅期刊资料越来越方便,同时也说明 《浙江水利科技》的作者利用和吸收文献资料的能力在提高。从论文篇均引文量来看,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部分作者的引文意识不强,对前人或同代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对现代化检索工具的利用不充分;二是受文献资源的限制,有些作者参考的文献少或没有参考其他文献;三是部分作者虽然参考了大量科技文献,对研究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但受版面限制,只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因此,有必要协助作者加强引用参考文献的意识和能力。

表1 2001—2010年所载文章引文及引文类型统计表

2.2 作者情况

2.2.1 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分布是指期刊所载论文的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的分布情况,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影响范围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稿件来源区域范围也反映了期刊的社会认可度。同时,对地区和系统发表的论文数排名也可以看出哪些地区是浙江省水利科研管理比较活跃的地区,研究成果较多,哪些地区科研队伍建设较好科研实力较强。参加统计的是浙江省11个地区,外加浙江省水利厅直属单位和省外2项,厅直属单位包括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省水文局、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省围垦局等,省外单位包括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单位。全省各地区每年均有文章发表,图2例举发文量排名靠前且相对稳定的地区分布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省水利厅直属单位发文量历年来遥遥领先,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均较强,是全省水利科研的核心力量;其次是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水利建设投入较多,较注重科研和人才培养,发文量较多且比较稳定。说明《浙江水利科技》在浙江省内覆盖面较广、知名度较高,是浙江省水利科技传播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水利科研人员的重要基地。省外单位发文量不多但质量较高,主要是一些项目合作单位,在全国水利系统中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要想扩大省外的影响面,多向合作单位的专家约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图2 2001—2010年所载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地区分布图 单位:篇

2.2.2 作者机构分布

机构分布是指期刊所载论文的第一作者所涉及的机构,该项指标用于衡量期刊科学生产能力。本文把机构概化为院内和院外两大部分,院内作者指的是本刊所发论文的第一作者机构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的作者,院外作者指本刊所发论文的第一作者机构为其他单位的作者。从表2可以看出,《浙江水利科技》院外作者载文所占比例较高,在2006—2010年载文量减少的情况下基本稳定在80%左右,说明该期刊随着刊物质量的提高,吸引了更多院外作者的关注,大量较高质量外来稿件的投入,不仅促进了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的交流,而且提高了该刊的整体质量水平,扩大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初步形成了期刊与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的关系。

表2 2001—2010年所载论文第一作者机构分布表

2.3 文章质量评估

2.3.1 基金论文及基金论文比

2.3.2 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

即年指标是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指期刊当年发表论文被引用次数与载文量之比[4]。由表4可知,即年指标平均值较低,表明 《浙江水利科技》论文的当年引用情况很低,说明该刊被科技界即时关注的程度不高。影响因子是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指该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4]。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因子数值较低,从2008—2010年全国水利行业参评的65种刊物平均值排名来看,仅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全国水利行业参评的20多种省级刊物中名列前茅,说明水利行业的科技刊物影响力普遍较低,受关注度较低。虽然即年指标和影响因子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增长势头不强劲,期待在作者、编者和编委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4]。从2005年开始总被引频次迅猛增加,说明被使用次数和受重视程度明显增加。

表4 2001—2010年即年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表[5-6]

3 结果与对策

从所设立的指标体系分析可以看出,《浙江水利科技》符合办刊宗旨,报道的内容反映浙江省水利建设主题,在省内水利行业受关注度较高。刊物质量在全国水利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在全国水利行业省级刊物中名列前茅。但还存在引文量、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等指标偏低、报道范围侧重于省内、活跃度不高等问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3.1 加强责任意识,重点关注薄弱环节

在利用参考文献方面存在不足,引文数量偏少,外语引文更少,编者应注意引导作者提高利用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的意识,还应加强外文文献的学习和利用,更好地利用国外的先进成果,提高本刊的学术水平。

针对基金论文比较低的情况,编辑部成员每年应加强对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审批的关注力度,多与基金项目负责人沟通,争取高质量的基金论文,以提高期刊的 “含金量”。

关注和重视《浙江水利科技》各种评价指标的变化及其在水利行业的排名。近10 a来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均较低,在平时工作中要深入研究影响考核指标的因素,先易后难逐步提高指标的分值,在组稿和编辑中注意弥补不足。

3.2 进一步扩大省外的影响面

《浙江水利科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要不断提高外部稿源的比例,广吸优质稿源。依托主管、主办单位和编委会的资源优势,开拓多元化信息渠道,寻求与科研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核心作者群加强交流与沟通,提高组稿能力、效率和水平。

3.3 加强对热点及前沿发展动向的把握,提高活跃度

在选题策划上,编辑部应关注水利科研热点及前沿动态、时事新闻与国家政策,应关注国家水利发展规划的重点,了解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审批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策划有价值、紧跟水利建设步伐、对读者具有启发导向作用的选题,以期提高期刊报道的敏感性和活跃度,发挥期刊媒体宣传导向的作用。

3.4 走专业化和特色化之路[7]

根据自身特点,从本省、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找准定位,以此提升期刊的竞争力。《浙江水利科技》是浙江省水利行业唯一的技术性刊物,为省内外水利科研究工作者服务,具有创刊时间长、地域局限、专业局限性强的特点。通过开设专栏、专辑等形式加强报道本地区科学发展态势、特色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成果,注重实用性、技术性,兼顾学术性。使期刊成为实现本地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 “窗口”,同时也是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阵地,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生存能力。

[1]冯春霞,贺毅,孙雍君.科研成果的载体:期刊质量探索-2001—2007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英文版)》个案统计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128-136.

[2]王志全,周廷美,沈展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011年载文状况统计分析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23(6):1020-1024.

[3]姚飞,石琴,陈移峰.学术期刊综合计量方法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7):155-158.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 [M].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5]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EB/OL].http://ref.cnki.net/knsref/RefStat.aspx?kind=3.

[6]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 [EB/OL].http://www.jif.cnki.net/Core/.

[7]舒畅,徐华娅,俞志华.浙江省学(协)会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分析 [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39-444.

猜你喜欢
载文水利浙江省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