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及防守研究

2012-10-25 06:46陈雅春
运动 2012年15期
关键词:自由人强队接发球

陈雅春,章 磊

(1.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3;2.惠贞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教练员天地

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及防守研究

陈雅春1,章 磊2

(1.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3;2.惠贞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通过对中国女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中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一传、防守技术数据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比获得前6名的巴西、美国、古巴、俄罗斯和日本队的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相关数据,找出存在的优势与差距,以期为中国女排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参考。

中国女排;自由人防守;接发球

1998年11月由国际排联通过排球比赛中设立“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以下简称“自由人”)的规则,于1999年1月正式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攻守趋于平衡,使比赛更加精彩。“自由人”是排球比赛中全队接发球和防守最突出的队员之一,“自由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一传到位率,保证了一攻的成功率,防守反击机会也大大增加。因此,合理地运用“自由人”能大大提高全队的进攻水平。“自由人”规则的实施,使防守得到了改善,弥补了一传和防守的不足。在每球得分制的条件下,“自由人”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尤其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可以说“自由人”的防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目前,世界各强队都在积极研究“自由人”专位设置后对现代排球攻防结构的影响,并充分利用这些变化规律达到提高防守水平,促进攻防能力的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获得2008年奥运会女排比赛的前6名队伍巴西、美国、中国、古巴、俄罗斯、日本队的后排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及防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自由人的相关资料,了解同类研究内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2 录像统计法对获得2008奥运会女排比赛前6名的巴西、美国、中国、古巴、俄罗斯、日本各队的其中7场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将自由防守队员的技术分为一传、后排防守、保护3种,统计各项技术的运用和效果,将一传、防守、保护效果分为到位、能攻、无攻、失误。

1.2.3 数理统计法将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检验。

1.2.4 比较分析法对2008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排自由人与部分强队自由人、中国女排自由人和本队其他队员的一传、防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女排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一传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女排“自由人”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比赛中一传的到位、能攻、无攻、失误率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中国女排“自由人”与世界强队“自由人”一传水平相当。从到位率上看,中国女排“自由人”的到位率好于其他世界强队的“自由人”,可以看出中国队“自由人”在对对方发来球的预判、取位、稳定性上较好。但在能攻率上,中国女排“自由人”则低于部分世界强队的“自由人”,而无攻率又高于世界强队,说明在一传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录像观察发现,造成中国女排自由人的一传无攻的大多是由于对对方的大力跳发球的不适应,所以在今后必须加强对一传的训练,提高一传技术的精细程度,加强上肢力量和脚下的灵活性,加强对大力跳发球的预判能力、控球能力和对大力跳发球的适应能力,减少能攻和无攻次数,从而提高一传到位率,保证一攻质量。

表1 中国女排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一传效果统计表

2.2 中国女排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后排防守效果对比分析

由表2可得知,中国女排“自由人”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在后排防守到位率、能攻率、无攻率、失误率方面经检验,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中国女排“自由人”与世界强队“自由人”在后排防守上的水平相当。在到位率上,中国女排“自由人”好于世界强队“自由人”。在能攻方面上,虽然在次数上多,但能攻率低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7.8 百分点,而无攻率和失误率又分别略高于0.4和2.5 百分点,说明中国女排“自由人”与世界强队还有一些不足,中国女排“自由人”在后排防守上还有上升的空间。在实施每球得分制以后,防反是排球比赛中要环节,“自由人”对防反起到重要作用,世界女排强队的进攻越来越接近男子化,使得“自由人”要么无攻,要么直接失误,说明中国女排“自由人”临场应变能力不佳,在判断、取位和与队友配合方面还不够完善,在今后的防守训练中,要加强队友之间的默契程度,提高防守的预判能力和稳定能力。

2.3 中国女排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保护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女排“自由人”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在进攻保护效果上,经检验,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而到位率和能攻率高于世界强队,说明中国女排“自由人”在比赛中,“小球”技术体现的不错,保护意识较好,技术细腻,第二反应好,脚步灵活,也表明中国女排的保护阵型较为合理。

队名 到位 能攻 无攻 失误 合计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中国女排 32 37.2 29 33.7 7 8.1 18 21.0 86世界强队 21 32.3 27 41.5 5 7.7 12 18.5 65 T 0.62 0.98 0.1 0.38 P P>0.05 P>0.05 P>0.05 P>0.05

表3 中国女排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保护效果统计表

表4 中国女排自由人与本队其他队员接发球效果统计表

表5 中国女排自由人与本队其他队员防守效果统计表

2.4 中国女排自由人与本队其他队员一传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女排“自由人”一传到位率高于本队其他队员3.0 百分点,能攻率低4.8百分点,失误率低3.8百分点,经检验,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无攻率高于本队其他队员5.6个百分点,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

“自由人”的到位率高于本队其他队员,失误率较低,说明到“自由人”的接发球稳定性比起本队其他队员较好,而能攻方面与本队其他队员相当,略低于本队其他队员。运用“自由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提高球队的一传和防守水平,从到位、无攻、失误这3个方面看,起到了“自由人”的作用。中国女排“自由人”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对一传的技术要求,提高一传的精细程度,加强对来球路线的预测,抢先取位,从而减少一传的无攻率,为本队制造更多的进攻机会。

2.5 中国女排自由人与本队其他队员防守效果对比分析

由表5可看出,中国女排“自由人”防守到位率高于本队其他队员14.6百分点,经检验,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能攻率、无攻率和失误率均低于本队其他队员,经检验,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这表明中国女排“自由人”的防守技术比本队其他队员好,但还有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在能攻上还可有所提高。在排球比赛中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的,尤其是战术球的变化快,扣球力量大,动作突出,防守起来难度很大,而“自由人”基本发挥了水平,真正起到了“自由人”的作用。

3 结 论

3.1 中国女排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一传运用效果相比,中国女排自由人的一传的到位率和无攻率高于世界强队自由人,能攻率和失误率低于世界强队,经检验,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中国女排自由人与世界强队自由人的一传水平相当。

3.2 中国女排自由人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后排防守运用效果相比,中国女排自由人在到位率、能攻率、无攻率和失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中国女排自由人与世界强队自由人后排防守水平相当。

3.3 中国女排与部分世界强队自由人保护运用效果相比,中国女排自由人的保护意识和技术运用较好。

3.4 中国女排自由人与本队其他队员接发球运用效果相比,无攻率高于本队其他队员,呈显著差异性。

3.5 中国女排自由人与本队其他队员防守运用效果相比,到位率高于本队其他队员,呈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自由人的防守技术好于本队其他队员。

[ 1 ] 李洪辉.对排球比赛中“自由防守人”作用的分析[ 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6).

[ 2 ] 连道明.自有防守人的职责和区域概念[ J ].体育科技,2003,36(4).

[ 3 ] 宛钟娜.对排球“自由人”的综述性研究[ J ].体育科技,2006,27(3) .

[ 4 ] 闫华.排球比赛新规则对中国女排的影响[ 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3,12(1).

[ 5 ] 孟范生.对我院男排比赛中一攻与防反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J ].上海体育学院报,1997,21(12).

[ 6 ] 李美娜对排球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相关问题的研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1) . [ 7 ] 周振平.排球“自由人”规则实施6年来应用和发展现状[ J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

[ 8 ] 黃双喜.分析自由人规则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J ].体育科学研究,2001,5(3).

[ 9 ] 倪伟.从排球规则的变化看自由防守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作用[ J ].中国体育科技,2000,6(9).

G887

A

1674-151X(2012)08-02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10

投稿日期:2012-05-26

陈雅春(1963 ~),高级教练。研究方向:排球。

猜你喜欢
自由人强队接发球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排球比赛中“自由人”的作用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论排球项目中自由人的重要性
中外女排自由人技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排球比赛中合理使用双自由人战术分析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