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女运动员与普通人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2012-10-26 01:11许小龙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体型普通人显著性

许小龙

(北京市房山区体育局,北京 102401)

摔跤女运动员与普通人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许小龙

(北京市房山区体育局,北京 102401)

本文拟对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与选材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为摔跤运动的选材、教学和训练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

摔跤;女运动员;身体形态

摔跤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激烈的搏斗中要克服灵活多变的阻力取胜,不仅要求熟练地掌握摔跤的各种技术动作,同时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一组,北京体育大学1998级摔跤专项女运动员,平均年龄21.7±1.5岁,平均训练年限11.4±2.76年;第二组,北京普通女大学生,平均年龄22.0±1.7岁。

1.2 研究方法

使用马丁尺、围度计、皮褶厚度卡钳等进行测量,并按照Brozek公式法推算体脂百分率,同时采用日本体脂仪测量体重及体脂。数据分析使用Excel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摔跤专项女运动员身体形态平均数与普通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平均数的比较(表1)

2.1.1摔跤女运动员的身高为168.67cm,北京人为161.4cm,运动员大于普通人7.27cm,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形态特征,这就要求摔跤运动员身材高大,这可以为摔跤运动员在进攻时提供有利条件,能更好地控制对手的重心,取得胜利。

2.1.2摔跤女运动员的坐高为91.78cm,

北京人为88.5cm,运动员大于普通人3.28cm,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躯干比较长是摔跤专项特点的要求,躯干长则其杠杆臂长,为躯干的灵活性和动作幅度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进攻时,利于使用提落、背负投等体前屈动作;在防守时,体前屈能增加对方的阻力臂。对躯干较短的优秀运动员应特别注意发展躯干的柔韧性以弥补其形态方面的不足,但躯干过长也是不利的,因受体重的限制,躯干过长则必然影响下肢长度,若下肢过短对摔跤技术动作是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体型的美观,故运摔跤动员的躯干不宜过长。

2.1.3摔跤女运动员的上肢长为70.07cm,北京为67.5cm,运动员大于普通人2.57cm,T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肢长符合摔跤专项特点要求上肢长则杠杆臂长、肌肉也长,有利于发挥肌力并产生较大的末速度。在进攻时,便于抓到对方,易使对方失去平衡;在防守时,有利于撑开对方不让对方抓握,也可以增加对方的阻力臂。但是上肢太长则动作幅度过大,影响动作速度。同时,因受体重的限制也会影响上肢肌肉的发展。

2.2 摔跤专项女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数与普通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数的比较(表2)

2.2.1摔跤女运动员的肩宽/身高×100指数为23.6cm,北京为21.7cm,运动员比普通人高出1.9cm,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肩宽大则肩带的杠杆臂长,肩带肌也长,有利于肌力的发展。

2.2.2专项运动员与北京人的骨盆/身

表1 运动系1998级女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测量结果与普通人的比较

表2 运动系1998级摔跤女运动员身体形态测量结果与普通人的比较

表3 运动系1998级女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测量结果与普通人的比较

表4 运动系1998级摔跤女运动员身体形态测量结果与普通人的比较

高×100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骨盆宽大对于大级别女摔跤运动员的技术发展是有利的,因为骨盆宽大可以增大腰腹肌、盆带肌和大腿肌的附着面积,便于这些肌肉的发展和肌力的发挥。骨盆宽大是重心低和增大下肢支撑面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提高人体的稳定性有利。凡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摆动的技术动作,由于骨盆宽大则杠杆臂长,有利于增大摆动腿的幅度和速度,所以骨盆宽度也应为选拔大级别女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之一。

2.2.3表3表明,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胸围、上臂放松围、上臂紧张围、大腿围、小腿围都大于普通女大学生,前臂围、腕围、踝围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别。通过比较,初步认为符合摔跤专项运动的特点。摔跤是一项集力量性和对抗性为一体的运动,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加强力量训练。从运动生理学方面考虑,力量大小与肌肉的横段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力量增大必然导致肌体增大,所以摔跤运动员的围度指数是应该大一些的。

2.3 身体成分的比较(表4)

2.3.1数据表明,女摔跤运动员的总体脂量与北京人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了摔跤运动是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有比较好的抗摔打能力,脂肪含量稍高有利于运动员的自我保护。但体脂率过高则会使肌肉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下降,肌肉的惰性增强,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障碍。

2.3.2据研究,在优秀运动员当中,去脂体重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训练水平越高去脂体重与体重/身高指数越大。由于去脂体重遗传度高,所以在选材中要特别重视。运动员瘦体重远远高于普通人,是由于长期训练的结果,这一指标高证明身体成分中肌肉含量比较多,是符合运动员身体结构特点的,对提高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帮助。

2.4 个人体型

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测量和评价,研究人类的不同形态特征,探讨不同体型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以及运动对人体体型的影响,可以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

经研究证明,许多专项运动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体型在提高或限制人的运动能力中是起作用的。坦尼尔发现,奥林匹克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中胚层型或外—中胚层型;800米距离以上的竞赛运动员多为外—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趋向于内—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量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谢尔登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外、中、内三个胚层发育时的不同组织优势,造成了个体的形态特征。他把体型分为如下3种基本类型:(1)内胚层体型。头圆、饱满、面丰、颈短、肩宽、乳大、胸肥、腹凸、髋阔、臀丰、肢短、身体各环节圆鼓,躯干“三围”指数以腹围最大,体内脂肪成分占优势。有人称之为“肥胖型”;(2)中胚层体型。骨架大,肌肉粗壮,面部骨架明显、脸阔、轮廓清晰,颈长,肩宽,胸阔,腰粗,髋窄,臀部及四肢肌肉发达,纹理突出,身体匀称,运动机能良好,体内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占优势。有人称之为“斗士型”;(3)外胚层体型。脸小、清瘦、颧骨突出,身高、细长,颈瘦长,胸窄,腹平,臀部不显,肢长而细,各种围度指数皆小,体内神经组织、皮肤等占优势。有人称之为“无力型”。

根据摔跤运动的项目特点,初步认为中胚层体型的运动员应该是比较适合从事摔跤运动的。因为摔跤运动虽然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但是不具备相应的专项力量和素质是很难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而体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所以在选材时体型也应该作为一项指标来考虑。

采用希思—卡特法体型判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1998级女摔跤运动员多为内—中胚叶型,从摔跤专项角度分析,其项目竞赛特点是分级别的,经本人研究认为内—中胚叶体型的运动员也是适合从事摔跤运动的。

3 讨 论

虽然本研究的对象样本量小,且第一组、第二组的身体形态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各指标的显著性值较大),同时第一组在入校以前是每天以大强度训练的体工队队员或体校学生,现在在校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大不如以前,但是多数指标的差异性比较均出现显著性。在第一组和第二组比较出现差异性的指标中,围度的差异性最为明显,这表明专业运动员在减量运动较长一段时间后,身体形态上差异并不会减小,力量减小得不会很快,可能在停训很长一段时间后,由训练引起的身体形态的差异消失。

在测量结果中,体现了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摔跤项目女运动员存在着体脂含量偏高的现象,导致体脂偏高的原因,可能是这些运动员多数为体工队退役运动员或是体校学生,现在体大的训练时间及强度无法与以前的专业队相比,大约每周为6小时,而在专业队时,每天的训练时间都大于6小时,因此该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第一组的身体形态多为中—内胚叶型可能也与此有关。

4 结 论

4.1 女子摔跤运动员身高、体重、围度指数均高于普通人,这与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以及长时间的专项运动训练有关。

4.2 摔跤运动员身体主要形态学指标明显大于普通人,这与摔跤运动员取得优胜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运摔跤动的专项特点。

4.3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女摔跤运动员的体脂含量高于普通人,证明了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不够,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差以及膳食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4.4 根据摔跤运动的项目特点,初步认为中胚层体型的运动员应该是比较适合从事摔跤运动的,研究表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98级女摔跤运动员多为内—中胚叶型。经本人研究,认为内—中胚叶体型的运动员也适合从事摔跤运动。

4.5 根据遗传学因素对身体形态的影响和摔跤运动专项特点,摔跤运动员的形态选材主要应该考虑身高与体重、胸围、上肢长、肩宽等形态学指数。

4.6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女摔跤运动员具备躯干长、体重大,大、小腿围度大和肩宽的形态特点,而上肢不长、骨盆窄是弱点。

[ 1 ]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 2 ] 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 3 ] 徐明.实用体育统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 4 ] 曾凡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 5 ] 隆潞娟.对几种身体成分测试方法的评估[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4).

[ 6 ] 季成叶.中国11省市大学生皮褶厚度测定与体成分分析[ J ].体育科学,2000,20(2).

G852

A

1674-151X(2012)04-03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15

投稿日期:2012-02-10

许小龙(1978 ~),中级教练,本科。研究方向:摔跤。

猜你喜欢
体型普通人显著性
普通人的梦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普通人拜登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科学家发现体型比手机还小的恐龙化石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