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动态

2012-11-09 02:44
影像技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蚕茧运营商智能手机

华为创新智能基带阵列解决方案打造软银优质TD-LTE商用网络

2011年9月日本软银宣布由华为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等核心城市群独家建设大规模TD-LTE网络。2012年2月,软银正式在东京对最终用户放号,由于网络性能优异,用户数据业务体验远远高于现有的数据网络,短短数周已发展上万用户。

近期日本本地的第三方评测ICT公司在东京,名古屋、大阪对日本新建的4张网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软银的TD-LTE网络速率最快,在东京都中心车站站台,用户平均速率超过25Mbps,远超其它网络。东京、名古屋、大阪的TD-LTE网络的优异性能,不仅得益于华为的SingleRAN LTE TDD解决方案,还得益于华为与软银共同研究出的IBA(Intelligent Baseband Array智能基带阵列)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把BBU集中放置,并通过创新的智能基带阵列技术实现对基带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整网协同工作,提升网络性能,减少站点获取难度,能够帮助运营商提升频谱效率30%,降低TCO 30%以上。

东京、名古屋、大阪是日本的核心经济圈,人口密度大,网络也具有超高密度的特征,每平方公里的基站数目高达50-150个,超高密度条件下保证网络性能是一个巨大挑战。

基于日本丰富的光纤资源,华为提出了创新的IBA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基站中的基带部分集中放置,通过光纤将射频部分和基带相连,实现统一控制和调度,全网协同工作,提升网络性能。IBA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易扩展:运营商建网初期可以只有几个BBU组成一个阵列,满足较小区域的容量和覆盖需求,随着网络规模的逐步扩大,后续能在不中断现有业务的情况下,通过增加BBU,使成百上千个BBU组成一个超级阵列,满足一个城市的通信需求。

整网协同:多个BBU组成基带阵列,实现统一调度和协同工作。通过该技术,可以实现多个小区的SFN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单频网络)和CoMP(Coordinated Multi Point多点协同),达到消除干扰和提高空间接收增益的目的,提升小区的频谱效率

高可靠性:BBU之间可以互为备份,并进行资源共享,即使某个BBU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网络的覆盖和用户体验。

在日本,运营商进站维护成本非常高,进站申请时间长。IBA解决方案仅通过改变配置即可变更小区的RRU组合方式,无需改变RRU和BBU的物理连接方式,避免频繁进出站点,减少了运维成本,也大大缩短了维护时间。

东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无线通信环境异常复杂,移动数据业务需求非常高,它代表了最复杂、最高用户体验的移动通信市场。覆盖这一核心区域的TD-LTE网络,能够代表TDD领域商用性能最优的网络,它将为整个产业指引网络部署和发展的方向。在这样一个典型的高端市场环境,软银通过采用先进的SingleRAN LTETDD和IBA解决方案,既满足了自己网络建设的需求,提升无线网络的竞争力,同时,带给日本用户全球最优质的移动数据业务,巩固了在日本移动宽带市场的领先地位。

审视数码:国产智能手机能否笑到最后

华为和中兴等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引得国内手机厂商的生产线纷纷向智能转型。在高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智能手机面对哪些机会和挑战?如何切入市场?

一款智能手机让中兴找到了感觉。据thinkbank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二季度在中国上市以来,中兴的移动定制版U880和联通定制版V880已累计销售290万台。U880和V880不仅为中兴赢得了荣誉,也赢得了市场先机:2011年四季度,中兴以23%的市场份额位居TD-SCDMA手机市场第一,同时以5.8%的份额名列WCDMA手机市场第五。中国手机市场刚刚进入3G时代,此时能与运营商建立这样的战斗友谊对中兴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华为同样也抓住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机会,而且动手更早。华为在2010年和2011年推出的中国电信定制机型C8500和C8650的累计销量均已超过200万台。到2011年年底,华为在EVDO市场的份额达到26%,已经超越三星成为EVDO手机市场的第一大品牌。

华为和中兴的成功点燃了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增长的导火索,其他国产品牌也很快投入战斗。

产品线向智能转型

虽然国产手机品牌早已意识到智能化是手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成熟好用的产品方案和依然可观的利润让它们对功能手机充满“眷恋”。直到华为和中兴在3G市场突然崛起,国产手机厂商对功能手机的眷恋才逐渐被恐惧所替代——功能手机的没落将很快吞噬现有的利润并淹没它们的未来。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来看,“大尺寸触摸屏+智能操作系统”已成为用户替换购买的基本标准,智能手机在市场中的占比也从2011年1月的14%迅速增长到2011年12月的33%。很明显,智能手机正在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

于是,OPPO、金立、步步高、海信等国产手机厂商也加大转型力度,将眼光投向智能手机市场。动作和决心最大的是OPPO,它拽上国际巨星莱奥纳多力推其首款智能产品,同时也不忘继续将OPPO的品牌和产品推向高端。金立更是选择了在2011年 “光棍节”当天,一口气发布了9款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在更高的价格段,雷军和他的小米手机已经向国际大品牌宣战。2011年10月,小米手机以1999元的公开零售价推向市场后备受用户追捧,运营商对小米手机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小米手机上市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它的成功仿佛给其他还在犹豫的手机厂商打了一剂强心针。最近,盛大也传出了进军手机市场的消息,而百度、腾讯、奇虎360等互联网大佬们都被怀疑迟早将染指智能手机领域。

互联网巨头也开始觊觎智能手机市场了,这真的是一波正在蔓延的增长行情吗?

一夜暴富背后的秘密

运营商的拉动是华为和中兴单款产品突破百万台销量的重要原因。当下,运营商正在不遗余力地拉动手机从2G向3G过渡。为了占据3G时代的有利地形,三家运营商均在千方百计地拉拢用户。由于运营商之间的份额结构不均衡和不同技术种类产业链成熟度的不对等,扮演挑战者角色的联通和电信需要有竞争力的手机终端来助威,而中国移动则需要有竞争力的终端来挽留用户。

同时,3G网络在运营商坚定不移的推动下逐步从理想变为现实,根据thinkbank的监测数据,3G手机在整个手机市场的占比已从2010年四季度的29%上升至2011年四季度的58%。从财务视角考虑,运营商不仅需要使用3G终端的用户,更需要通过3G网络的数据服务来提升每个用户的平均收入(ARPU),而3G智能手机就是运营商一致的选择。

运营商对3G智能手机需求的背后是用户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需求,这才是华为和中兴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用户多样的需求是不断进化、显露出来的,而苹果和它的iPhone就是最重要的布道者。iPhone经过几代的更替已经向用户证明,即使在移动状态下,即使在方寸之间也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正是在iPhone的教育和启发之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主动寻找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智能手机。

华为和中兴能成为运营商定制智能手机的供应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凭借它们在产品研发方面的积累和长久以来的紧密合作关系。从华为和中兴的角度来看,渠道覆盖能力的不足和品牌影响力的欠缺使它们与运营商合作的态度更诚恳、更坚决。

高速增长周期

开放的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推出,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产业的分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式成长后,迎来了市场规模爆发增长的转折点。

在2005-2009年的5年间,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虽然逐年增长,但其增速与整个手机市场的增速基本持平,智能手机占整个手机市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0%以内。从2010年开始,由于安卓系统逐渐成熟并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所采用,智能手机市场的比重开始快速上升。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智能手机在整个手机市场的占比增加到33%。

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为6667万台,比2010年增长了177%,远高于2011年整个手机市场的增长速度,这预示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周期。目前,业界已经能够十分明确地判断,智能手机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带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出货量的增长,而且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背后的行业大趋势是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浪潮。现在,我们可以依稀看到未来的轮廓:高速移动互联网和高性能的智能终端,再加上云服务,移动互联网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手机将成为最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

国产手机厂商的机会

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智能手机的机会变得越来越真切。在技术层面,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为手机厂商生产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提供了可能:谷歌提供了安卓系统来对抗iOS,运营商提供了公共的3G网络、手机芯片厂商不断推出高性能的芯片来满足用户不断膨胀的欲望,应用开发商则持续通过创新的应用来拓展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想象力。

在市场层面,运营商率领华为和中兴将智能手机的价格拉到1500元以下。国际智能手机品牌占据2000元以上价格段市场超过90%的市场份额,但在2000元以下的价格段市场,国产品牌的份额约占50%。用户的接受度决定了2000元以下的价格段才是国产品牌施展拳脚的主战场。

短期来看,由于Symbian操作系统落后的移动互联网体验,诺基亚的份额持续萎缩。2009年1月诺基亚在1000~2000元价格段市场占有43%的份额,但到了2011年12月,诺基亚在该价格段的份额只剩下14%。诺基亚在该价格段份额的萎缩为国产手机厂商腾出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继续成长的空间也在中低端。目前,2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而2000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成长空间依然很大 (国际品牌在该价格段依然以功能手机为主)。中国1500元以下的手机市场所占的比重高达80%,因此,智能手机向低价格段的进一步渗透将带来市场规模的大幅度增长。

据thinkbank预测,未来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3亿台,占整个手机市场的比重将达到80%,功能手机的时代基本宣告结束。

品牌、品质与低价之间的悖论

所有的消费者都希望购买品牌好、品质高、价格便宜的产品,这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却是一个悖论。

低价历来是国产品牌最有效的竞争利器。但低价意味着低利润,一直徘徊在低端的厂商很难积累资金去投入品牌建设。同时,面对竞争的压力,低价很有可能是牺牲产品品质换来的,这样的短期行为必然损害国产品牌的品质口碑。用户口碑丢了,品牌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木。2003年时,国产品牌还占据中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品牌因为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而逐渐沉沦,有的甚至早早退出了手机市场。

更重要的挑战在于,手机已经成为一个融合终端,不仅包含通讯功能、多媒体娱乐功能,还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功能融入其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已经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手机厂商不注重用户体验,或者企图牺牲用户体验来降低成本,必将断送品牌发展的未来。

寻找切入点

要想走出恶性循环,国产手机厂商需要寻找一个市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价格段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为国产厂商选择切入点提供帮助。

在中国市场,高端手机用户的品牌偏好十分强烈,他们在购买手机时只会选择少数几个国际品牌的产品。对国产手机厂商而言,2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就像是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不适合生存。实际上,除酷派、联想、魅族等少数几个品牌之外,绝大多数国产品牌都被束缚在2000元以下的价格段。1000~2000元区间内产品十分拥挤,竞争非常激烈。至于1000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其利润偏低,产品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也非常突出。同时,如果没有过硬的成本管理能力,一般手机厂商也很难在1000元以下做出用户体验良好的智能手机。

结合以上对中国手机市场结构特征的分析,1000~2000元价格段是国产智能手机可以考虑的切入点。一方面,这一价格区间的市场规模足够大,相对来说单款产品更容易上量;另一方面,该价格段用户能够接受国产品牌,而1000多元的价格也能够保证一定的利润率。

营销手段也需要围绕智能手机和用户体验进行革新,功能手机时代那种单纯突出外观设计和功能的营销手法可能不再奏效。以OPPO为例,它凭借准确的产品定位和强大营销攻势赢得了年轻用户的青睐,从而建立了在细分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当用户的注意力焦点逐步转向移动互联网应用时,依然沿用原来的打法将面临风险。将OPPO的品牌、产品、用户群和营销手段放在一起进行纵向审视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即使是面对OPPO忠实的用户群,当他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使用体验时,单纯靠广告拉动和渠道利益捆绑将不再是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

当用户体验成为焦点时,可以考虑走精品路线的产品策略。远的有魅族,近的有小米,大洋彼岸有苹果。目前来看,它们都靠精品路线获得了成功。精品路线至少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产品聚焦更容易打造出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有利于积累品牌资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不对称正在被逐渐消除,一旦产品负面口碑扩散,那么手机厂商将面临灾难性后果。因此,精品路线可以帮助手机厂商降低风险,从而在智能手机市场持续赢利。对于那些已经涉足多个细分市场的手机厂商来说,依然可以选择细分市场精品路线的战略。

努力争取运营商合作也是重要手段。在未来两三年2G向3G的过渡期间,运营商之间的用户争夺战将持续白热化,定制产品合作的机会也将长期存在。我们已经从华为和中兴的迅速崛起中见识了运营商创造神话的能力,单款产品百万级的出货并不只是一种奢望。但与运营商的合作也有风险,因为虽然出货量庞大,但单款产品的利润极低,厂商要善于博弈,避免单纯地充当运营商之间争夺用户的“价格杀手”。

华为和中兴虽然赢得了开局却不一定能笑到最后,手机智能化将是一波持续多年的行情,手机厂商要发展出适合自身资源条件的模式才能抓住智能手机持续增长带来的机遇。

宁波电业局:逐步推广超声波探伤技术

北极星农网讯:“一台台的支柱绝缘子,现在也和人一样,通过B超检查设备体内健康状况。”4月26日,宁波电业局修试工区几名检修人员正在220千伏邬隘变,使用超声波探伤技术,对全站绝缘瓷瓶进行检测,给支柱瓷瓶来个健康体检。

工作人员不是在做普通的检测,而是在为设备做“B超”,这也标志着超声波无损探伤技术在宁波局正式“服役”。在邬隘变工作现场,场负责人介绍,支柱瓷绝缘子在电力系统内拥有量巨大,近年来,电力系统内高压支柱瓷绝缘子故障接连发生,给电网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危害,给绝缘子做“B超”就是通过超声波无损探伤技术检测其内部是否存在裂纹、夹层、气泡等缺陷。支柱瓷绝缘子在运行中,受到温差、分合闸操作、冰冻、等系数的影响,出现裂缝后会产生间隙放电,检修人员就是利用放电的超声波可对故障支柱瓷绝缘子进行探伤。

支柱瓷绝缘子超声波探伤不仅需要好的成套设备,还必须有较强的技术支持。为更好更全面开展“B超”检测工作,宁波局工作人员相继派出几批测试人员去中试所学习超声波探伤技术,并邀请有关专家到变电所进行现场探伤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该局修试工区还将于五月组织开展“支柱瓷瓶探伤”比武竞赛,鼓励检修人员积极投入新技术的应用。“在离地2米及以上的地方工作就属于高处作业,探测高处绝缘子必须打好安全带”,“使用爬波探头探伤时,将探头晶片斜面的一面对着法兰”一项项探伤注意事项将通过比武内化为员工技术素质,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真正掌握现场作业技术知识,较好的将故障瓷瓶全部探伤出来,及时退出运行,确保了电网运行的安全。

蚕茧质量无损检测方法探讨实用化程度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蚕茧质量评级通常是取50g鲜样茧剥去茧衣、削剖、倒出蛹和蜕皮,清除死笼污物,称鲜壳重,烘干至无水恒重时称其干壳重量,以干壳重量进行分级[1]。由于整个过程的烘壳时间较长,茧站面对千家万户售茧,来不及逐个检测,于是很多茧站采用手摸、目测、口喊价。而根据手感湿度和蚕茧表面疵病来判断蚕茧的好坏,只能评定蚕茧的外观质量,测试精度低,易受评定者的主观因素和实际经验影响,不能达到“优质优价”,极大地损伤了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而且,剖茧称重破坏试样,造成极大的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为检测蚕茧质量而浪费鲜蚕茧930t,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既浪费生产丝140t,又减少创汇392万美元。为了实现按质论价及不浪费收购蚕茧的原则,蚕业界内外人士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寻求一种质量无损的检测方法,中国测试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先后对此进行过研究;研究的方法有荧光数模评茧法、动量分离原理的超声波检测、悬浮2次称重法、弹力测定法和分析扣减水分法等,但这些方法均由于精度不高,最终没能实用化。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北工业大学设计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光电技术及振动原理对桑蚕鲜(干)茧质量开展无损智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光电技术的桑蚕茧无损智能检测

根据GB/T19113—2003《桑蚕鲜茧分级(干壳量法)》,干壳量是蚕茧评级项目中的主要检测项目,可根据“质量=体积×密度计算茧壳量”计算,由于同一个地方、同一季节每一相同品种的桑蚕丝密度相对比较稳定,因而求茧壳量主要是求其体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照蚕茧,用CCD摄像器对被检茧进行图像采集,利用其表面积图像的像素点和透射图像的灰度值分别表示蚕茧的表面积和厚度,进而求出茧壳体积。通过专用软件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学建模,建立标准数据库,进而推算出蚕茧干壳质量。然后再利用数据库技术,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建立桑蚕茧干壳量评级的标准数据库,利用此数据库可以确定所测蚕茧基本级别[2]。设计方案总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方案总流程图

1.1 好蛹率、色泽及匀净度检测

根据鲜蚕茧的表面图和透视图及利用阈值和灰度值的计算进行判别,即在一定光强(普通光源与激光光源)的照射下,对桑蚕茧摄像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立不同的阈值,根据不同阈值下的像素点的多少来判断色泽的级别,由桑蚕茧表面图像判断被测桑蚕茧受污情况(黄斑茧等),可快速找出次茧。通过鲜蚕茧的透视图像及鲜蚕蛹的轮廓曲线判别出化蛹茧、毛脚茧、僵蛹(蚕)茧、死笼茧、内印茧[3]。 根据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生产的桑蚕茧建立鲜蚕茧相对于好蛹率评级的标准数据库,利用此数据库依据GB/T19113—2003《桑蚕鲜茧分级(干壳量法)》标准确定所测蚕茧是升级还是降级,通过对不同产地蚕茧进行检测,误差小于0.1%。

1.2 干壳量检测

利用氦氖激光对蚕茧进行透射,利用图像灰度值和不同厚度蚕茧透光不同的关系,应用亮度方程计算蚕茧图像每一点的灰度值和每个像素点的w值,再求平均值;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与w值相对应的蚕茧茧层厚度数据库,采用积分旋转体蚕茧茧层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求得干壳量。研究表明[4]:桑蚕茧表面积相对误差小于1%;对形状规则的桑蚕茧和在电源稳定的条件下,桑蚕茧厚度测量误差可控制在2%以内;依据GB/T19113-2003检测50g鲜上车茧的干壳量,检测精度可达0.5g。

研究证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采用此检测方法可以检验以下项目并能够达到以下指标:(1)不切剖蚕茧,减少蚕茧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2)可简便、直观、快速地对蚕茧评级,具有智能性;(3)50克鲜蚕茧干壳量可精确到0.5g;(4)好蛹率的测量准确率95%以上;(5)茧层含水率可精确到0.2%以内;(6)能准确地测出茧粒数;(7)能准确地鉴别出蚕茧色泽。

2 基于振动信号的无损质量检测

根据振动信号无损检测蚕茧质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茧壳固定在某一专用夹具中 (蚕蛹在茧壳中可以随机振动),激振器以正弦规律激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原始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得到蚕蛹在茧壳中的随机振动信号[5]。由试验论证在相同的条件下(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激振功率不变等条件),蚕蛹的重量越重,蚕蛹在茧壳中随机振动信号就越强烈(表现为振动信号的幅值大、方差大等特征值上)。然后找出蚕蛹随机振动信号中与蚕蛹重量有关的特征值。最后利用这些特征值建立判别蚕蛹重量的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继而根据该数学模型来判别蚕蛹的重量,从而间接推出蚕茧茧壳的干壳量[6]。此检测方法的振动测试试验装置图如图2所示。

图2 振动测试试验装置图

研究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信号发生器软件、自动批量数据采集系统、桑蚕茧无损智能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Matlab节点程序等软件;开展了利用小波包对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对低频和高频段信号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振动加速度信号特征的优选及神经网络和回归分析的特征识别等工作。小波包分析既能分解桑蚕茧振动的低频信号,也能分解蚕蛹跳动的高频信号,对低频与高频信号的综合分析,能有效提取与桑蚕茧质量对应的振动信号的特征。确定了与蚕蛹重量有关的9个特征值,并以此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网络的输出层为1个,即蚕蛹的重量。以10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以另外100个样本为预测样本,采用神经网络分析结果表明,50g鲜上车茧干壳量误差小于0.2g的准确率达到73.8%,误差小于0.3g的准确率达到93%[7];这2年,经对系统进行改进,50g鲜上车茧干壳量误差小于0.2g的准确率达到82%,但是实验结果还存在误差值较大的比例,虽然比例较小,其原因是蚕蛹在茧壳中“卡死”,不产生振动信号,从而造成检测误差,有待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处理解决。

3 小结

依据光电与数字处理技术,实现了对蚕茧茧层水份、色泽匀净度、内印茧、僵蛹(蚕)茧、上车茧、柴印茧及干壳量等的智能无损检测;而依据振动原理对蚕茧干壳量的无损智能检测精度较前个方法高,虽然仍未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但相对于以前的检测方法已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和进步,是实现蚕茧质量智能无损检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若达到实用化程度后能基本实现长期以来不能实现的“优质优价、劣质劣价”国家蚕茧收购政策,并且评定精度级别稳定可靠,人为影响因素小,仪评度高,将对提高蚕农养优蚕的积极性和推动我国桑蚕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蚕茧运营商智能手机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微评
卖蚕茧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