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以流程优化促进SNS社区的推广

2012-11-09 14:28杨新涯王宁
中国教育网络 2012年5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书斋书评

文/杨新涯 王宁

重庆大学:以流程优化促进SNS社区的推广

文/杨新涯 王宁

充分尊重读者,体现人文关怀、注重读者参与,构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是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因此一些图书馆构建了读者的SNS社区。然而,图书馆的社区不仅要以人为本,还要以书为本,紧密围绕图书馆的借还业务、读者阅读行为、阅读推广等,这才是图书馆社区建设、服务和推广的要旨。

重大图书馆的SNS社区:我的书斋

从2008年10月开始,重庆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图书馆2.0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区的应用实践,着手打造读者个性化学习平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命名为“个人书斋”,整合了图书馆的多种网络服务,采用SNS社会网络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了九大基本的知识服务功能:藏书架、文档库、知识源、文献互助、买书卖书、写写文章、迷你博客、相册和读书笔记。“我的书斋”系统个性化内容丰富,还能够实现读者之间的书斋互访,有助于读者各类资源的共享。

但是这样的以人为本的系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截止到2011年8月末,系统每日登录约2000人次,图书评论1600多条,上传图片17000多张,原创微博4000多条,上传文档400多篇。其中,与阅读相关的、具有重要作用的书评,仅1600多条,且多数是咨询、建议等,真正的书评极少。通过这个统计数据,我们认识到,图书馆SNS社区的构建,不仅要营造一个读者可以交互的虚拟空间,提供更多的文献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些服务必须紧密围绕“书”,也就是“以人为本+以书为本”。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重庆大学图书馆计划采用流程优化的策略,促进SNS社区的推广和利用。

图1 个人书斋的书评中心

“书人为本”的知识社区

2011年8月,全新改版后的个人书斋(见图1),首页以古香古色的中国风为基调,配以江南民居、砚台古籍和傲然绽放的红梅,俨然一副中国画。为了突出以书为本,书斋减少了应用,如“买书卖书”、“协同写作”,增加了“提醒”和“交互”,并以微博为主要的信息线索,以“图书评论”为主要应用导向,重新构建了书斋系统的应用。

新增的“书评中心”紧密围绕图书馆文献资源,读者可对公共检索系统搜索出来的图书进行评论,为其他读者提供参考;与书友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读书心得,可实现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全面交互。在“书评中心”可以浏览“推荐书评”、“我的书评”、“好友书评”、“大家的书评”以及“我表态过的书评”,从中了解大家正在读的书,发现适合自己的好书。

流程优化

我们对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

设立虚拟的书友会

以“书香溢满重大,心灵徜徉书海”为宗旨的书友会旨在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通过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书友会是重庆大学学子交流读书心得的净地。为鼓励读者加入书友会,图书馆推行了以下办法:2011年11月15日之前加入书友会的学生将获得1000积分的特殊奖励,用于换取图书馆2册的图书借阅权;书友会会员提供的优秀书评将有机会发表在重大图书馆馆办刊物《砚溪》杂志和《书苑》报纸上,或单独刊印的图书推介资料中;书友会成员优先借阅电纸书等等。

书友会成员借阅流程的变化

加入书友会的同学,其读者借还流程发生了变化,如图2所示。

读者借还图书流程从以前单纯的借还书,变成“借书—评论图书—还书”循环过程,加入书友会的读者需要评论所借图书,否则将相应减少借阅册数。书评评价系统分为1至5分分值、屏蔽书评、推荐书评三种评分等级,推荐书评给10分,屏蔽书评(一般纯字符屏蔽)扣1分。根据书评质量,馆员给予适当的分值。

积分激励

改版后的个人书斋系统全面实行积分制度,按照积分累计情况,个人书斋读者以书生身份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六个等级。系统根据书评质量、借阅次数、读者信誉度、志愿者服务等多方面综合对读者进行综合评定,每月评选十名读者为“十佳书生”,每学期评三名读者为“最佳书生”,积分可不定期兑换小礼品,融入读者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为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乐趣。从2011年11月至今,已评选3次“十佳书生”,产生30名十佳书生,1次“最佳书生”,3名最佳书生,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如1000个积分可用于换取2册图书借阅权(500分1册,最多5册);积分可兑换《重庆大学学习生活羊皮书》等。

经常性的志愿者活动

为倡导志愿者服务理念,搭建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强化图书馆有序管理,重庆大学图书馆从2011年11月开展了长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满20小时可获得2本图书借阅权限,满120小时可开具社会实践证明等。至今共有352人次参与志愿者活动,累计工作时间达到804小时,全校读者参与积极性高,效果良好。

图2 读者借还流程的变化

推广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从2011年8月初到2012年4月底不到一年时间,个人书斋的书评数量达到了27800多条,其中推荐书评5480多条,和原来两年多才1600多条相比急剧增长,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下一步构想:

1. 将图书馆志愿者纳入个人书斋,实现流程化管理:活动发布-申请-考勤-积分-考评,广泛构建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可持续性机制和措施;以书友会为主导,引导读者在知识社区按照兴趣形成自由阅读主题圈,举办各类读书活动,鼓励读者参与网上评书,读书沙龙等,构建个性化的2.0读者网络社区。

2. 制定定期或者长期的阅读推广计划;在各高校联盟中共享书评;在书斋系统中推出围绕书籍、阅读等方面的应用小游戏,吸引用户参与;加强并完善积分激励机制等。

(作者单位为重庆大学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书斋书评
书斋清赏 国画
我的书斋
书评
书评
名人的书斋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重读〈石头记〉》书评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