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轧材探伤不合的原理分析与措施

2012-11-17 05:27肖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20期
关键词:氢致压下量偏析

肖强

(莱钢型钢炼钢厂,山东 莱芜 271126)

1 概述

莱钢生产的Q345GJC钢板,厚度为30mm,用户在部分钢板横切面发现断口有一条不连续线条状分离层,并且使用测厚仪测量钢板厚度时出现多处测不透的情况。

2 炼钢工序影响轧材探伤不合的原因

对探伤不合的钢板取样做检验分析如下:

图1 铣床加工后照片图

图2 磁粉探伤照片

因铸坯内部质量原因造成轧材探伤不合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氢致裂纹,铸坯内部的中心偏析与裂纹,铸坯内部的夹杂物和铸坯内部的带状组织发达。

2.1 氢致裂纹

当轧材的TS≤690的时候,要求铸坯内部的氢含量小于2PPM,当轧材的TS≧690的时候,要求铸坯内部的氢含量小于1PPM。氢喜欢聚集在铸坯中心偏析处,因此我们要解决好铸坯的中心偏析。

对于探伤,我们可以根据探伤的波形来分析铸坯的内部缺陷,若铸坯内部有氢裂纹,在探伤时,当射线从铸坯上表面射下来碰到铸坯内部的氢裂纹的上表面时,会向上反射,碰到氢裂的下表面时,也会向上反射,我们会在接收到的波形上得到这样类似于小山一样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判断,我们可以推断出铸坯内部的缺陷在铸坯中的位置。

2.2 铸坯的中心偏析

板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心质量较差,而后续工艺也无法使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中心缺陷得到较大的改善。绝大部分连铸坯受到现有冶炼设备及工艺的限制,其化学成分不稳定,导致连铸坯内部偏析、疏松、缩孔等缺陷严重,对产品强度、韧性等指标有很大影响。中心偏析的等级如果超过B级,就会对轧材的探伤性能造成影响。

2.3 铸坯内部夹杂物

铸坯凝固时,在三角区的上部,是夹杂物容易聚集的位置,在铸坯的内弧1/4处易产生夹杂物的聚集,因此我们必须先要做坯样,通过热盐酸酸洗来看坯样的低倍,做到预防为主,避免造成大量的废品。酸洗时用50%浓度的盐酸,加热到71~91度,加热时间15~30分钟。

2.4 铸坯中心带状组织发达

铸坯的中心偏析很难控制,如某钢种C:17,Mn:120,在铸坯中心偏析处,C有可能达到25,Mn有可能达到180,产生的原因是冷却速率不一样。解决中心偏析有五个措施:

2.4.1 平均浇注过热度小于20度,最好是10~20度。

2.4.2 水温:结晶器水和二冷水的温度要小于30度。冷却水温升高,会导致凝固前沿变的更长。有时我们会发现,冬天时中心偏析轻一些,夏天要重一些。

2.4.3 辊缝:扇形段的辊缝精度高时,会减弱中心偏析。

2.4.4 拉速过快:拉速过快也会导致凝固前沿变的更长,会加重中心偏析。

2.4.5 采用动态轻压下:采用动态轻压下可以明显改善铸坯的中心偏析,但各个钢铁厂各自的工艺条件不一样,必须要对轻压下的压下区间和压下量进行优化,要针对不同的钢种和不同的断面进行试验,找到最佳的控制模型。

3 轧钢工序导致轧材探伤不合的原因

3.1 轧材的氢致裂纹导致探伤不合

不管是连铸坯还是轧材都要解决氢致裂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实行缓冷,下面是对连铸坯和轧材的缓冷的措施:对连铸坯和轧材,只有当温度在200~600度时,铸坯中的氢才会溢出,若温度低于200度,就没有作用了。根据经验:

200 mm厚度的铸坯,要缓冷48小时;

300 mm厚度的铸坯,要缓冷72小时。

对于轧材:同样要进行缓冷:

35 mm厚度的轧材,在300~600度时,要缓冷4小时。

50 mm厚度的轧材,在300~600度时,要缓冷6~8小时。

75 ~100 mm厚度的轧材,在300~600度时,要缓冷12小时。

35 mm的板材探伤是一个界限,超过35mm后,探伤合格率会下降。

而且,只要按上面的要求对轧材进行缓冷,即使连铸坯内部的氢含量超标,轧材也能顺利的通过探伤检测,也就是说只要轧钢工序的缓冷控制得当的话,可以忽略炼钢工序氢致裂纹的影响。但我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对铸坯的氢含量进行控制,对连铸坯和轧材分别进行缓冷,确保探伤能达到较高的合格率。

3.2 探伤与轧制压下量的关系

探伤不只和铸坯的中心质量有关,还和轧材的压下量有关。而且压下量的大小能改善中心偏析,关键是看哪一道轧制道次的压下力能穿透铸坯截面,能把铸坯的中心裂纹捏合。

以250mm厚度为例,我们可以轧制5个道次

第一道次:轧到220mm;

第二道次:轧到180mm;

第三道次:轧到150mm

第四道次:轧到130mm

第五道次:轧到100mm

在初轧时,当轧制的压下量大于50%的时候,压下力才可以穿透整个截面,捏合铸坯的中心缺陷。但要保证每次的压下量大于15%,而且下一次的压下量要大于上一次的压下量,最后一个道次要更高一些。每次压下量很小,采用增加轧制道次是没有效果的。采用逐步增强的压下量这种方式进行轧制,可以使探伤的合格率大大提高。轧制道次越少越好,这取决于扭矩,3~4个道次最好,特别是最后两个道次更关键。

关于精轧,根据轧材的最终尺寸,精轧时是厚度至少是最终轧材的两倍厚,所以我们在设计初轧时,虽然要求每个道次的压下量要大于15%,但也不能太大,还要保证精轧时的厚度是成品的两倍厚,否则,保证不了轧材的力学性能,因此,初轧重点控制分层,精轧重点控制性能,两方面都要选择合适的合适的轧制工艺,才能把探伤和性能都保住。

结语

综上所述,在轧钢工序要想提高探伤合格率,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3.1 连铸坯下线后一定要按要求进行缓冷;

3.2 连铸工序要实行低过热度浇注;

3.3 轧制道次越少越好,每道次压下量要越来越大;

3.4 每道轧制道次的压下量要大于15%,特别是最后两个轧制道次更重要;

3.5 对初轧和精轧的压下量要合理分配。对于轧制需要展宽的坯子,不能用较薄的坯子来轧,用合适厚度的铸坯来轧制合适厚度的板材,即满足探伤,又满足性能。

[1]李凤格.板坯连铸新工艺、新技术与质量控制实用手册,北京冶金出版社,2005.

[2]蔡开科,程士富.连续铸钢原理与工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氢致压下量偏析
氢致损伤(一)
退火温度及冷轧压下量对低碳铝镇静钢退火织构的影响①
Ⅲ型储氢气瓶内胆6061-T6铝合金的氢致损伤研究进展
浅谈压力容器在湿硫化氢环境下的氢损伤
中厚钢板的氢致延迟裂纹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压下量对工字钢矫直质量的有限元分析
改善60Si2MnA弹簧钢小方坯中心碳偏析的研究
原铝旋转偏析法净化工艺
改善82B 小方坯碳偏析的连铸工艺研究
动态轻压下技术在轴承钢GCr15连铸矩形坯生产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