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泵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2012-11-20 11:08焦平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抗血栓下肢血栓

焦平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骼静脉[1]。脑梗死患者本身血液黏度偏高,又因肢体活动障碍,日常活动少,血流滞缓等原因,易并发DVT,而且急性DVT所引发的肺栓塞可威胁患者生命[2],所以脑梗死患者预防DVT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在脑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42~76岁,平均(59±8.10)岁,所有患者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单侧或双侧上、下肢肌力在3级以下,无血液系统疾病,平均住院天数(19±4.12)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肢体肌力、凝血指标检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96例符合上述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

1.2.2 干预 对照组给予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改善脑血循环和神经保护及中医中药等,并予以一般护理措施:常规保持患肢良肢位的摆放,适当抬高患肢,2次/d被动按摩下肢腿部肌肉,给予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被动运动或鼓励患者主动活动,15~20 min/次;避免瘫痪侧静脉输液[2];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外给予抗血栓泵辅助治疗,2次/d,1 h/次。

1.3 评测指标

1.3.1 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 每日细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有无不适、疼痛或肿胀,于治疗18 d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情况.

1.3.2 凝血指标检测 在用药开始治疗18 d后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指标[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2组发生率的比较用校正χ2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变量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以a=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8 d后凝血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脑梗死与DVT的关系 DVT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2]。而脑梗死与其他疾病相比,患者更易并发DVT,分析原因:肢体瘫痪致运动障碍,长时间卧床,活动减少,导致血流缓慢[3];因肌力下降,对血管支持力减弱,血管受压血液回流不畅,同时由于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血液淤积[4];脑梗死患者因疾病原因血液黏度本来就偏高,又因病情需要,需反复多次应用脱水剂使血液浓缩、血浆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增高;脱水剂多为高渗性液体,对局部血管刺激易造成无菌性静脉炎[5];刺激性药物,刺激静脉内膜,可引起血管痉挛,另外脑梗死患者往往有抑郁、多虑等,这些不良情绪往往加重血管痉挛,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多次穿刺能造成静脉壁损伤,静脉壁损伤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栓形成等[6]。随着人们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造成危害、后果的不断认识,其预防工作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除了使用药物预防外,越来越多的物理预防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抗血栓泵就是其中之一。

3.2 抗血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制 抗血栓泵通过间歇性地充气、排气,模仿人体运动,对腿部有规律性的机械性挤压,将压力有梯度的序贯加压于下肢的踝部、小腿、大腿,从而达到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液流动,提高下肢回心血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压力充气系统也可以将血液中容易产生血液凝集的蛋白质冲散分离,以此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其属于物理治疗,只对施压部位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压力,抗血栓泵的感应压力系统可以根据每位患者各自静脉充盈时间,计算出不同患者的静脉充盈时间并调整加压的频率,提供最可靠、有效的个性化治疗。从表1中可以得出使用抗血栓泵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且因其属于物理治疗,除对施压部位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压力外,不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抗血栓泵对患者的凝血指标无影响。

3.3 抗血栓泵应用的注意事项 抗血栓泵虽操作简单方便,但仍有一些禁忌证:在患者的下肢、腿套区域有疾患如皮炎、静脉结扎、坏疽及近期进行过皮肤移植者;有严重的动脉硬化或缺血萎缩性血管疾病;由心衰引起的下肢大面积水肿或肺水肿;下肢严重变形;怀疑已有深静脉血栓存在的患者都不能使用抗血栓泵。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肢体的温度及颜色,及时与医生沟通。还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积极进行疾病健康指导,因为每位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各异,工作中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7]。

[1]李麟荪,贺能树,邹英华.介入放射学-基础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4):50-58.

[3]张智辉,林少芒,姚燕丹,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6):32-34.

[4]王翠琴,古兰英,王华,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09,8(8):33.

[5]焦平利,王爱霞.赛肤润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69.

[6]郑佩君.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实用中西医合临床,2007,7(6):83.

[7]王爱霞.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83-184.

猜你喜欢
抗血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红花二米粥抗血栓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阿加曲班的合成方法研究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