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征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

2012-11-20 11:08冯菊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6期
关键词:神经质精力负性

冯菊平

冠心病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身心疾病。心理疾病可升高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反复发作的心绞疼、心悸、气短等不适,会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从而加快冠心病的进展[1]。人格作为心理生理动力系统,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有决定作用,它通过处理压力的方式来影响心理健康,或者说人格本身就含有心理健康的因素[2]。本文从冠心病患者的人格角度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情绪状况的影响,为制定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0年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无精神障碍和其他严重疾病既往史。②年龄>16岁。③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共入组76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

1.2.2 调查方法 所有量表均由被试者在心理学专业人员指导下独立完成。共发放问卷769份,收回有效问卷769份,统一评分后与全国常模和王建平等[3]研究的正常组常模进行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EPQ-RSC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见表1。EPQ-RSC冠心病患者的神经质和掩饰性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在人格特质上更加的敏感和更倾向于掩饰自己的问题。

2.2 冠心病患者POMS SF评分与正常组常模比较结果,见表2。表2患者POMS SF评分与正常组常模比较表2显示,冠心病患者POMS SF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常模(P<0.01),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常模(P<0.01)。

2.3 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与情绪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表3显示,冠心病患者的精神质与抑郁、愤怒、疲乏、混乱和POMS-SF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精力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向和掩饰性均与精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精力以外的其他因子和POMS-SF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精力呈显著负相关,与精力以外的其他因子和POMS-SF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2.4 冠心病患者人格特征与POMS-SF总分的回归分析,见表4。表4显示,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把人格特征中与POMS-SF总分相关显著的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使用Stepwise法对 POMS-SF总分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POMS-SF总分回归方程的为神经质和内外向,能解释情绪总体状况变异率的30.0%。患者人格特征与POMS-SF总分回归分析注:**P <0.01。

表1 患者EPQ-RSC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表2 患者EPQ-RSC评分与正常组常模比较

表3 心脏病患者人格特征与情绪的相关性

表4 患者人格特征与POMS-SF总分回归分析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情绪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绪障碍为冠心病发作的诱因,而冠心病的发作又可引起患者的情绪障碍,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反馈环,致使冠心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POMS-SF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分显著高于正常组,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分显著低于正常组,说明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着普遍的情绪障碍,与既往研究一致。

人格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已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本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神经质和掩饰性高于全国常模,表明冠心病患者在人格特质上更加的敏感和更倾向于掩饰自己的问题。敏感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易感因素,而这正是神经质性人格的典型表现。神经质是容易产生慢性疾病的人格因素之一,神经质个体在压力环境下常常出现两种反应:一是无法排解心中的不满情绪,各种负性情绪长期处在被压抑的状态下;第二种情况是心中的不满情绪会定期得到排解,但常常是通过激烈的、非正常的方式加以排解的,如毫无理由的争吵和他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等。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会导致在压力情境下出现更多的负性情绪。在面对冠心病这一应激源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比较悲观,容易对疾病作出负性的认知评价,因此常常由于自己的疾病忧心忡忡,从而更加重了冠心病症状,同时对由冠心病引起的剧烈的心绞疼及频死感会引起患者应激状态的产生,患者对疾病的威胁,预后并不十分了解,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导致更差的情绪状况。另外,高神经质的冠心病患者,其客观支持往往较低,因而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产生负性情绪。

掩饰性高的患者则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状况及更少的情绪问题,这可能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具有掩饰性人格特征的冠心病患者在生活质量部分维度上确实更好,也更少出现情绪问题,掩饰性人格特征是阻止情绪问题发生的保护因子;第二种可能是因为掩饰性人格特征的人倾向于掩饰自己在情绪方面的问题,在答题的时候会选答没有或更低症状的选项,因此在最后的结果中掩饰性高的患者表现出较好的情绪状况。

人格与情绪的相关分析显示,内外向和掩饰性与负性情绪及POMS总分负相关显著,与正性情绪精力维度正相关显著;神经质和精神质则正好相反。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和内外向进入情绪状况的回归方程,说明冠心病患者神经质性的敏感、易怒和敌意是其产生负性情绪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质。在内外向方面,越外向的冠心病患者情绪状况越好。外向性高的人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外向性低的人好静,富于内省,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同样面对冠心病疾病,内向的患者更加不适应因冠心病发作、频繁入院而造成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总之,人格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情绪状况的重要因素。提示我们在对冠心病患者的综合干预中,应考虑从多个环节、多条途径入手,既要关注其临床方面的原因,又要从培养健康的人格出发,以加大对负性情绪的干预力度,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冠心病的目的。

[1]叶平,刘梅颜,孙艺红.冠心病与并存疾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17.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63-489.

[3]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等.简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国的试用报告.心理学报,2000,32(10):110.

猜你喜欢
神经质精力负性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