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行走的鱼

2012-11-24 10:25周伟
文艺论坛 2012年8期
关键词:大娘老家

■周伟

这些年,只要老家那边有事,铁定了是红白喜事。父母只要放下那边的电话,立马就会来电话通知我,每次都说得郑重,说得急促。尤其是白喜事,父母更是千叮万嘱,要我千方百计地向领导请假,跟着他们一同回去吊丧。父母说,再大的事,也没有这样的事大,当大事哩。父母说,他们都是你的长辈,在生,忙来忙去,愁东愁西,挂这念那,难得安生,总算入土为安了;一个个,生前都冷冷清清,过得不易,走的时候,也该热热闹闹一下,大家总得送送才好。我记得,这些年,我和父母就一起回去正正式式送过晚爷爷,晚奶奶,大伯,三伯,七叔,八叔……

这回,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大娘又走了。父母清早告诉我,我们又是匆忙往老家赶。冰雪地冻,挡不住这场死亡的盛宴,浇不灭凡夫俗子向死而生的热度。一向冷清的小山村,腾空闹出一天一地的声响;一世无声无息无名寂寂的大娘,立马在方圆十里都有了名声。一路上,看着我们举着花圈,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要问一句:是去善塘铺里吧。哎呀,蛮闹热哩!七个崽女,一大家子人,崽崽女女、孙儿孙郎都开着小车,屁股后面冒青烟。人活一世,也算值了……

我最先见到的是后彪哥,一下倒没认出来。后彪哥却认出了我,恁怪我咋不认得他了。我有些窘,究竟有二十年没见过面了。他一向很少回家,跟村子里的人也不太亲近,脾气大,性子又急。但我还是很不好意思,接过他的烟,随他在灶屋里一起烤火。我一边用铁钳夹着柴火一把一把送进灶膛里,一边尽力回忆起儿时的趣事。在我的印象中,后彪哥讲话做事一向利索,无论做什么都是冲在最前头。那时,队里每到快过年的几天,总要干塘捉鱼、分鱼,让大伙儿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当然,每回,要等大鱼起完后,才准我们这些细把戏下塘捉一些漏网之鱼和小鱼虾。这个时候,尽管冷得人直哆嗦,后彪哥却扑通一声第一个下到塘中央,双手挥舞着,只几下,从泥水里就捉出一条大鱼,又几下,又一条大鱼,白哗哗地,欢快地,鱼在他的手上活蹦乱跳,就是无法逃脱。他随手一抛,白晃晃的鱼儿落在了塘坎上,沾了一身土,打着滚,跳得欢,前行着。后彪哥的小妹赶忙提篮去追,一路上摔了几次,踉跄着,一个身子往前一扑,全扑了上去,终是捉住了白得晃眼的一片,笑得大家前呼后拥。等我们回过神来,一个个,拿的拿捞把,抄网的抄网,用纂的用纂,还有的甚至用竹畚箕、小水桶,忙得热火朝天,到头来也只弄得一些鲫鱼、条条鱼、漂漂浪、泥鳅、虾米、田螺、田蚌。这时,后彪哥早已上到塘坎上,洗净了手上脚上的泥,和他的小妹并排走着,一人伸出一只手,两人提着沉沉的一篮子,一路吹着口哨骄傲地得胜回朝,走时,看都不看我们一眼。

我本来想问后彪哥儿时捉鱼的事,话到嘴边,竟一时语塞,只一个劲儿看着灶膛里的火呼呼地笑旺。他是八叔的儿子,八叔是我们当时的大队学校里两个民办教师之一,也因此从小给了后彪哥一些优越,也让他自小就有一番争强好胜的个性,什么事都想搞个赢的。却偏偏是,他父亲手把手教的书,他的成绩却不如我们,这让八叔和后彪哥很没面子。直到我离开老家,后彪哥很少主动和我搭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直至今日,我才有所意识。而今天,后彪哥却一脸真诚平和地看着我,一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叹了一句:我们这些弟兄,一个个,不晓得说老就老了……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我和后彪哥的内心无限地亲近。是的,我在后字辈兄弟中排行第十,老大后龙哥已做了六十大寿,一个个已不再年轻,一个个都挑起了家的重担,沉稳、平凡了许多。我自过了四十岁,立马感到自己老了许多,身心疲惫,真的好累,什么事情也不想争个强弱,赌个输赢了。后彪哥呢,想必跟我一样,也许比我更是疲惫不堪。他这二十多年,听父母讲,也很是不易,一个人在外面跑运输,起早摸黑,“白加黑”是常有的事。自八叔过世后,两个妹妹出嫁,孝敬八娘,抚养两个孩子,都是他一个人挑在肩上。父母说,还好,后彪性子急是急,二十来年愣是没出过事。我问后彪哥:跑运输多久了?还过得惯吧。后彪哥却显得很平和,说,二十七个年头了,习惯了。我望着一脸黑瘦老气的后彪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语词,只是啧啧地称叹。他也望着我,说,老弟,写文章也费心得很,你看你比我小,头发早早地秃了,也要悠着点。灶膛里的火苗忽一下蹿得老高,照得一世界亮堂了许多,我俩的脸被照得通红一片,我和后彪哥相视而笑,内心里却感触许多。

后彪哥说,有时间,兄弟们多聚聚。我说,应当,应当呀。大家何尝不知道,人生就是一部聚散离合的戏剧,有聚有散,聚散却总是令人不舍,聚散总是让人感伤。我们一个个都行走在路上,走在一条早已不是长满青草的路上,走在一条看似平整却处处充满陷阱和险境的大道上。后彪哥告诉我,对门院子里双庆佬的老弟在那边“混水摸鱼”,被判了好几年……谁又能预料,平静过后是风暴,就如在波涛汹涌的海平面上,往往杂七竖八漂着咸白肚皮的鱼儿,令人不寒而栗。我知道,后彪哥的大女儿在湖南财经学院正读着大学,小儿子也读着高中,家里的开销不会小,他还是会开着他的大卡车跑运输,他还是会攒起十二份的心劲。但是,一听到媒体上报道交通事故,我的脑海里每每闪现后彪哥和他的运输大卡车,我无由地后怕。我劝后彪哥开车还是要慢一点,最好能早一点歇下来,最好能换一个稳当一点的活儿。他说,跑运输,累是累点,挣钱还不错。他说,有一天实在开不动了,才会歇下来。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默默地祝我的兄弟一路顺畅,祈求八叔保佑他的儿子一生好运,但愿我们内心深处的鱼儿,游得欢,如鱼得水,冷暖自知,善待自己。我无由地想到鱼。据说,鱼是一种最不知疲倦的动物,它生活在水中,何曾合过眼?即使死了,鱼也不会合眼。也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几秒钟,它不记得自己的苦和累,自己游过的旧地方,一会儿又变成了新的天地,所以鱼永远是快乐的。

后彪哥说,你在灶屋里烤着火,我要出去看看。他怕老大喝高了酒,发火打人。老大后龙哥是大娘的长子,也是我们一班后字辈的老大哥。他一生守在土地上,从没有走出去,儿子国峰这些年在广州包工程发了财,想让他去当老太爷,他也不愿去。他说他一辈子的劳苦命,“老爷生活”不习惯,他坐不习惯那“屎壳郎”车,他也不习惯那边甜生生的伙食。他在家里,一日三餐温着小酒壶,喝上两杯小米酒,嚼几个尖尖的红辣椒,他的脑门就会出汗,他的印堂就会发亮。然后,他就要背着双手去田垅里走走看看,他就要去后山深处摸摸他栽下的树木,他甚至还要去水库边坐上老半天,看水面银光闪闪,看风从山口吹过来。后升哥是他的三弟,大娘过世了,他昨天总算回来了。一上桌,喝了一口酒,后龙大哥就来气,要骟他三弟后升的耳巴子,要后升跪在娘的棺材前认罪。这些年,后升哥一直在外,大娘的赡养费一直不肯出,最让后龙大哥生气的事,大娘卧病在床数月,后升哥也没有回家看过一次。后龙大哥吼叫着,要打死后升这个不孝的!这会儿,大伙儿都劝着后升,后升也许感到有愧,不敢回话,低着头。德生叔说,都不要吵了,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你们七子妹,三一三十一,风风光光盛葬了老娘才是大事。这一说,后升哥第一次把该出的钱拿了出来。我不知道,后升哥到底在“南边”搞得如何?但他这样,究竟在老家是抬不起头的,逢人便要矮三分。后升哥在老家,应该是最早出去打工的,文化水平也算最高的。他们都讲后升就是胆子太小,小心谨慎惯了,总是出不了头,也不敢一个人单干,三十多年了,干得紧巴,聊以糊口。后龙大哥的儿子国峰对三叔很是不屑一顾,他说他的三叔,像一个漂漂浪(一条细小的鱼),在水面上叭水呷,叭出叭进,又如何养得大?要么,沉到深水中;要么,深入到大海里,才会养成一条大鱼。其实,国峰最初出道,也是在他的三叔后升身边,只是没有多久,他就另起炉灶,单干大干起来。“不管鱼大鱼小,都是吃家乡的水草长大,时不时要游回来看看。”我有一年,回老家,去看了大病中的大娘,大娘没头没脑地说起这句话。现在,我忽然觉得,这话是对后升哥说的。想必她思儿心切,没有一天不念叨着。谁都知道,再不济,哪个儿子不是娘的心头肉?大娘走了,后升哥不几日也就走了。我想的是,他还会游回来吗?老家流传着一句老话,家乡水好养鱼,故里春多留人。

我从后彪哥家里出来时,迎面遇着中宝叔,问起冬光哥。中宝叔说他很少回家,莫要问起那个畜生。中宝叔是冬光哥的亲晚叔,冬光哥是玉田叔的独生子。玉田叔好赌,家里的事一概甩手不管,中宝叔只得一手接了,照看着冬光哥一家。瘸腿的中宝叔,一脚高一脚低走在生活边上。这样,中宝叔就一直没有成家,只是夜深了常爱抱一把二胡拉得凄凉。有人打趣着,冬光哥有两个父亲,贵气无比,打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长成的就是一个人秧子。女大待嫁,男大当婚。中宝叔就一脚高一脚低上人家的门,到处央人求情,又置办不菲的彩礼,总算让冬光哥成了家。哪料,新媳妇过门没几天,就吵着要冬光哥单立门户,置这置那。中宝叔看着,不能寒碜了新媳妇,也不能让自己无用的侄儿为难,就把自己要置办棺材本的钱悉数拿了出来。然而,这个新媳妇却不领情,日日在村子里指桑骂槐,一会儿哭自己的命苦,一会儿又骂自己男人的无用,甚至,还恶毒地放出话来:谁骗的她,残脚断手,不得好死,断子绝孙!那些日子里,中宝叔阴郁着,只是在夜深的黑里,一把二胡拉得更是凄惨。不久,这个新媳妇带着冬光哥远走广州打工,村子里安静了些,阳光也平和了许多。其间,他们回来过一次,那是这个新媳妇腆着个大肚子回来生孩子。生下孩子,一拍屁股就走了人,把一个未满月的孩子甩给了她娘白莲婶。从此,吃喝拉撒,不管不问,生病上学,也不寄钱回家。结婚前,中宝叔和白莲婶到处借钱修好的新房,可恶的儿媳妇哐当一声,硬生生地,一把锁锁了,不让白莲婶和孙儿住。一村子的人,很是生气,都问:哪有这样做儿媳妇的!白莲婶却不气不急,中宝叔也没有说话。中宝叔还是一脚高一脚低走在一地金黄的稻田间,白莲婶还是天天看着自己的小孙子。只要看着自己的小孙子,白莲婶就十分地开心,就有十二分的劲儿。小孙儿白白胖胖,腰滚肚圆,像一条小鲤鱼般欢蹦乱跳。没几年,白莲婶患癌症过世了,冬光哥虽然还是回来了,却没能带回她老婆。她老婆坚决不回来,在老家算是开了一个先例,绝无仅有。谁都教训着冬光,要他把这个忤逆不孝的老婆打发掉,但很“肉”的冬光就是不吱一声。谁都不知道,冬光到底是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冬光这么些年在那边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但是,中宝叔很是气愤,一向很疼冬光哥的他,气急地骂冬光哥是没有骨头的鱼。丁生叔更是没好气地说,没有骨头的鱼还是鱼吗?!没有脊梁的人还算人吗?!要是我,早把他的木鱼脑壳敲烂了。

我从中宝叔的老屋回来时,再次看到了后同哥,他仍然只是向我笑了一下,算是打了个招呼。他刚去下桥商店里买回了大娘办丧事要用的炮火。此时,个子不高的他正从自己家里费力地搬来一套楠木桌椅,办丧事开流水席用。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三伯、三娘、后同哥,都与他家的小土屋一般,矮塌塌的,不起眼。后同哥尽管小时候成绩好,却没有几个人愿意跟他接近,我想除了他整天不言不语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家太穷,一年四季总是穿得破破烂烂,脏啦吧叽。他的父母常年生病,药罐子不离手,一股子药味熏得村子里的空气也不清爽,熏得人也没了精神。我家自老家迁进县城后,三伯、三娘经常来县城里看病,父母就向我们兄妹几个一五一十说起三伯、三娘的种种可怜和痛楚。我记得,我们参加工作后,有几次我和姐妹三人去医院里看三伯、三娘,每次去,总要给一点钱。这个时候,三伯、三娘总是千恩万谢,感动得泪水盈眶,若后同哥在场,还总是要叮嘱他日后要记着还情。三伯的病到底没能治好,痛苦地离开人世,三娘也终日是病蔫蔫、痛楚楚的。有好几次,我听得母亲讲,三娘哭嘁嘁的。后来,又听母亲说,你后同哥成了家却生了个残疾的崽,你三娘终日以泪洗面,哭天喊地。你三娘不服气,总想要接“后”(续“香火”),又要儿媳躲计划生育连生了两胎,结果两个都是女的。母亲说,你三娘家真是太背时了,日子真不知如何过呢。在我的印象中,记住了病蔫蔫的三娘,记住了她家矮塌塌的土屋,记住了不声不响的后同哥,更记住了三娘的哭和后同哥残疾的儿子。

连续这几年,后同哥又出现了,不声不响的他没有多大的改变,衣着也还是那样土气。每年春节,后同哥都要早早地来给我父母拜年,拿的礼品却一年比一年高档,先是搭客车,后来又自己开了个小四轮,今年又开了一台小车来了,说是自己买的。这一切,不禁让我惊讶。后来,我从父母口中得知,后同哥个子矮小人老实,做事却有板有眼,又聪明肯钻研,在一个厂子里管技术,老板离不开他。加上老板又跟后同哥的老婆是亲戚,放得下心。厂子办得红火,老板也蛮是高兴,前年后同哥在老家起屋,老板无偿给了他30万,今年他买车,老板又给了他10多万,还把他残疾的儿子安排在厂小卖部。后同哥愈发地尽心,他跟他老婆对老板更是一心一意,多年了也从不提加薪的事。父母说,你三娘终是享福了,只是你三伯去得太早。去年,三娘七十大寿,村子里长辈的人送的寿礼,后同哥一律加倍封包还礼,村子里的人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后同哥和他的老婆仁爱、懂事、记情。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后同哥每回都带着老婆一路开车回来做情,他还总是人前人后不声不响地帮忙。父母对后同哥说,你来来去去,也不容易,有这份心就行了。后同哥很坚持,说,上高速,也就是8个多小时,一定要心到,人到。后同哥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说一定要坚持。父母说,那些年里,谁对你三娘家有一根手指头的好处,后同这伢子都记到心里头去了。看着后同哥,我忽然记起一句话:白云懂得感恩蓝天,鱼儿懂得感恩大海。鱼知水恩,水识鱼德。鱼和水的关系,有一句歌词唱得感人: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我能感受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其实,在古代,“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常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和象征。

我从老家回来,心里七上八下,一会儿激动不已,一会儿又空空落落。走进书房里,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来,我不知自己想要干什么。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看到一篇小说的题目——《在路上行走的鱼》。无由地,我的心里忽然咯噔了一下,喉咙间不禁发出抽搐声,眼里也热热的,窗外一片朦胧。于我来说,真正要读懂《庄子》,还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这句名言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子非鱼,焉知鱼之苦;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苦?《孟子》教导我们:和谐自然,以民为本——“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所以,佛家有云:“敲破木鱼是人生”。

那个夜晚,我梦见自己,还有后彪哥,后升哥,东光哥,后同哥,都变成一条条满怀希望的鱼在路上行走,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飘飘忽忽,不知伸向何方,看得我们一个个不知所云。忽然,竟发现那些道路如水连天,飞到天上去了,飞到银河中去了。夜空中一片硬白的月光,还有一天鬼鬼祟祟闪烁的星眼,更是让我们一个个不知所措……一刹那,月光下的鱼和前行的路,不知所踪,天地一片眩白。

我和许许多多的鱼儿一样游到了岸上,在充满世俗和灵魂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竟找不到来时和归去的路。我清醒地意识到,小时候的广阔水域已不复存在,蓝天白浪和鲜美的水草更是难觅……这时,有人在我们后面追着呼喊着:鱼人,鱼人!我不知是喊谁,喊我?还是喊后彪哥、后升哥、东光哥、后同哥,抑或其他人?我又惊又急,梦醒了,又是一身湿湿的冷汗。

鱼人,鱼人,好古怪的名字!快速地查找了一下资料,古生物学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气候温暖潮湿,树木葱郁茂盛。在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带,生活着我们的祖先——总鳍鱼这一类古老的鱼,有一部分总鳍鱼爬上了陆地,成为两栖类的祖先,发展成为陆上的脊椎动物。鱼和人一样,是有骨头的。亿万年来,鱼进化成猿,再由猿染变成人。这般说来,鱼人——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大家共有的名字。

有人讲了这么一个笑话,说,鱼原本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是因为陆地上有猫要吃鱼,鱼后来才到水里生活。听到这个笑话,我却一点儿笑不出来。

这时,一曲天籁之音的《万物生》,在路的尽头响起,令人无比地震撼:从前冬天冷夏天雨呀水呀/秋天远处传来你声音暖呀暖呀/你说那时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扬/我看见山鹰在寂寞两条鱼上飞……

猜你喜欢
大娘老家
挂卡片的大娘
我的老家
台助李佩珍和她的“老家”计划
退路
推销
在老家过年
老家
校钟
好媳妇有眼力见儿
王大娘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