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的古桥

2012-11-24 10:25邹建军
文艺论坛 2012年8期
关键词:铁马石桥

■ 邹建军

我的老家有一条河名越溪,它西向而流,与当地其它河流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十足的个性,因此,它时时流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灵感的源泉之一。越溪之名,取自于民国时期黄埔高材生唐希元先生,据说他在当地做团总(相当于镇长)的时候,无论从哪个方向去到其治所,都要越过那一条溪水,总是感到很不愉快,哪一个读书人愿意无缘无故打湿自己的双脚呢?有一天,与他相伴左右的师爷忽然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地问道:团总,在我们查家场经过的这条不大不小的河流,自古以来没有正式名字,你是本地出生的读书人,黄埔毕业的高材生,蒋委员长的学生,你认为它究竟叫什么名字比较好呢?唐某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本来是拍马屁的话,在他听来自然是十分高兴,于是随兴而说:我们每一天都要越过它,那就叫越溪吧!父亲今年已经八十有三,这个故事是他讲给我听的,可见他老人家也持同样的认识。这也许代表了当地许多人的观点,20世纪五十年代初年,共产党在西南实行土改的时候,一大批地主与土豪被人民政府镇压了,作为镇长的唐某自然也在其列。这种说法其实是体现了当地人对唐某的一种怀念,或者是一种简单的神化。看来,唐某在当地还是有一些影响,不然人们也不会有这样的传说,其实,稍有常识的人们都不会完全相信这样的传说。重要的证据之一,越溪作为一条从东而西再往南而流入岷江的支流,它一路上都叫越溪,我想这样的河名,并不一定就来源于它小小发源地;证据之二,越溪在流入岷江河口的那一段,形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就叫越溪风景区,而此地已经离我老家的越溪镇有数百里之遥!流经川中数县的这么一条河流,平常的河水虽然不是很大,其流域面积却也是相当惊人的了,我想它不会因为一个小小团总而得到命名,唐某也不会因为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不仅命名了越溪,而且还可以让自己流芳千古了!果真如此的话,他真是太有才了,同时他也太走运了!既然这样富于才华与走运,然而他为什么又会因为瞒报公粮而被镇压了呢?他不仅是我们越溪的悲剧,同时也是黄埔校史上的悲剧了。然而,他的悲剧与越溪相关吗?如果在查家场段的越溪河上修一座桥,他的命运是不是可以得到改变呢?

今天,我并不想与诸位描绘这条令人奇怪的西向河流,而只是想谈一谈溪上的古桥。有了溪就有了桥,越溪河上的桥,多半为石桥!越溪石桥多种多样,奇形怪状,乃俩母山地区一大奇观也!在溪涧沟壑之间,如果没有桥的连接,人们则无法通往河的对岸,亲友们之间的往来也会极为困难!在这样一个高台峡谷地区,如果没有桥飞驾东西南北,煤炭与优质水果则无法销往远方!所以,石桥是越溪人生活所必需的,是越溪经济的命脉所在,因此,我从小对于那样一些古老而破旧的石桥,一直存有敬仰之情,甚至是敬畏之心!越溪地区,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石桥数以百计,它们一直与我的人生相伴,一直与我的人格相关!只要想起从前在老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状,就会想起那些自然亲切的石桥!它们以多姿多彩的形象,总在我的眼前闪来闪去,让我眼花缭乱,不知从哪里开始讲起?

先说与青龙风水相伴的双眼井桥吧?在越溪与碗厂两镇的交界地带,在五皇庙与青龙村之间。从我老屋左面的双土地而出,数十里如龙奔腾而至的山脉,到开阔的五皇庙时,形成一个青龙抬头而望二象戏珠之格局!左边之河,即是从清风寨下发源的越溪之清流!这座小小的石桥,不知何年何月由何人所建,只见八个石头立于清水之中,其上以厚厚石板相接,像一个中年的农民,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亲切;从河岸看下去再低矮不过,似乎一点也不起眼;可是,它却连接越溪的东岸与西岸,杨家沟、唐家沟、徐家沟里所有的人马,如果要去碗厂和回龙两镇的话,多半都需要经过此桥,否则,则必须由三百步而经汪洋之界!从河里看,双眼桥桥身不大也不高,由于桥墩厚实,石板宽阔而平坦,历百年风雨而不衰,经万人踏过而不移!如果要问它为何叫双眼桥,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了:在此附近,越溪河的东岸,有常年不涸之双井,无论天干,无论洪涝,它也总是那么深,那么清!双井者,青龙之双眼!周围村里的人,取此水而饮,耳聪而目明,脸色红润,印堂发亮,因此双眼井被视为神水!杨氏祖坟,就在双井眼的坎上,被风水先生称之为龙额之地!而如果没有这座古老的石桥,青龙村里的人也无法来到五皇庙烧高香敬菩萨,在汪洋大海里乘船而行的杨氏,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先祖灵骨运至此龙额之上安葬了!据传古时候的双眼井桥没有桥面,只有桥墩立于洪水之中,由此可见古人之生活是如何的简洁,并且将自我的生命与自然山川融为一体了!

次说关马桥。如果说双井眼桥既不高大也不威武的话,那么在五皇庙之东二十里之遥的关马沟里,则有一座二十米之高的关马桥,也许正是因为它的高度与险要,当地人没有不知道它的!关马桥具体在何地何位?它位于黑龙江与关马沟之交汇处!关马沟从双土地而下一直往西行,经过七里之水程,在堰湾大桥之外,与越溪清流相汇合,一直往下直达回龙之大镇也。由于关马沟流域面积较小,流径较短,因此水量不大,马路顺沟沿而西下,没有跨沟而过之必要!据说古人所修的石板路,也只是顺沟而行,一级一级地下降,直到堰湾大桥处而上坎,一直左转而行,过粮站而渡过越溪,就可到达热闹的越溪集市了。我所见到的这座关马桥,据说为1958年当地政府为了完成国家布置的“大炼钢铁”任务而修建的。从双土地而西下的公路,多半在悬崖陡壁上开掘而出,它一直靠左边而行,必须跨过黑龙江之流,才可与凤凰巨山的底座山岩相连接!黑龙江,这个名字听起来吓人,也许有人以为是一条大河,其实只是一条深谷!名字是因为人们多次发现山谷里有黑龙出没而得之!据说方家房子里的方大爷,与孙子到黑龙江坡上扯猪草,忽然听到一种怪异的响声,转头一看,一条巨蟒奔腾而过,树丛野草全都自然分开,这样的情景,把他们爷俩吓得目瞪口呆,一身冷汗!巨蟒所经过之处,全为黑色,当地人至今未知何故如此,然而,我们由此更加相信黑龙江之名,并非虚传!关马桥不在关马沟上,而在黑龙江之上,因为黑龙江沟深流长,水量较大,公路必须跨过黑龙江才能修通越俩路!此桥只有两个桥墩,桥墩高约二十米,全桥长约三十米,远远看去,只是一座简洁的高桥而已!可是来到此桥两边与桥面相比稍高的桥栏,一望而临深渊,深不见底,只见几堆乱石布于水间;深渊周围杂树丛生,而不见日月!记得小的时候,因为扯猪草而在此休息:几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扑在桥沿上,往下观望,这边看了,又到另一边去看,甚觉奇怪而新鲜。我们总是惊奇地向爷爷发出种种疑问:当时的工人为何而修建这座石桥的?这样高的石桥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前几年,政府要修建水泥的越俩路,施工者为了偷懒,只在原桥基础之上以钢筋水泥的方式将其拓宽,可见旧桥基石之厚实!然而,此桥既然在黑龙江之上,而为何不叫黑龙江桥呢?也许是因为它在更为深长的关马沟里的缘故。据说明朝张献忠农民起义造反之时,将许多战马关在沟里放养,只需在月亮石处建起一道木栅栏,所有的马就跑不出去了!而今天,无论是黑龙江还是关马沟里,已经看不见马群出现,而有的时候只可以看见稀稀拉拉的羊群了!所以,名实不符之事,在老家的地名上,似乎也有所见也!眼前的关马桥虽然不是一座古桥,只有五十四年的历史,然而它也是在古时的石板桥基础上重建而成的。我想在张献忠入川的明末,桥远没有这么高,水却比现在深,原始森林中的一座小古桥,却让历史人物通行无阻,许多重大事件由此则发生!古时的战马总是出现在我的梦中,不过与张献忠无关,这个杀人如麻的农民起义首领让我反感,只是因为不想让李自成当皇帝就胡乱杀人,宁可让天下人负我而不顾一切的个人心性,绝对没有存在的理由;所以,如果能够让张献忠的战马不能越过溪水一步,也许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历史悲剧了!在梦中,我总是骑着一匹神马,奔走于各大洲之间,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从而让东方与西方都国泰民安!

再说铁马桥。铁马桥是越溪河水的总水口,玉林河、沙湾河及越溪河三大支流,经铁马桥而流向回龙并下井研,此后,越溪河的气势更加开阔雄壮!铁马桥是连接碗厂、回龙和汪洋三镇的要冲,在威远与仁寿二县相接之处,更是乐山和内江两市的交界之处!当然,作为一座石桥的铁马桥,也许本身并不具有重要意义,它只是越溪清流上的一座小桥而已!名字之中有“铁”,其实与铁没有很大的关系,只是一座石桥而已!它只有三孔,两个巨形桥墩在水中,两边直接与河之岸边相连也!这样一座桥,为何又与马相关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也许与前述关马桥之马有一定的联系,如果那里的战马奔腾而出的话,无论到仁寿还是井研,甚至更远的乐山与成都,都必须经过此处;二是在附近河对面的山嘴上,有一个位置十分显要的石头,其上立起一对高大而威武的石马,表面看起来高挺坚固,自古以来,当地人都叫它铁马。可以与此相佐证的是,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叫铜马沟,其水出五皇庙而与越溪相汇,铁马桥与铜马沟,也许可以并存!记得小时与父亲到汪洋买猪,经过铁马桥的时候,总是笑着问他:铁马在哪里呢?铁马在哪里呢?他就用手指了一下回龙的方向,说:也许顺越溪河跑得不见踪影了!长大以后,才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既然有一对铁马守护在此,其内必定有一处风水宝地,也许就是杨氏所出的五皇庙了吧?只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皇帝出生于此地,更不用说五个皇帝了!

水庙子桥也是一个重要的去处,更是一处少有的风景名胜!它因为水而得名,并且与越溪粮站有关,所以有的人直接叫它粮站桥。据说从前那附近的山嘴上有一个寺庙,规模不大,房屋不多,供奉水神,名气却很响,许愿也许灵。据说它主管洪水,有水神在此坐镇,越溪就很少发生特大的洪水之患了!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只是在对面很远的路上看见过,似乎有一点象一个从未出嫁的村姑,青布衣衫,临风而立;我从来没有到过里面,所以不知究里,也许早就不存在了!它在凤凰山下的一个山嘴上,地势不高,离河也不远,地位却相当重要,从当地各个方向来的人,很容易看到它。也许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并不顺路,并且我往往总是单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有一点担心自己的安全,所以从未与它相识,并且永远也不可能相识了!

越溪是一个大镇,农业集体化和农业公社化时候,许多集体运动都在此展开,许多人生悲剧也在此上演!即使是在今天,农民打了夏粮和秋粮之后,千千万万的农民挑梁担谷来到这里,接受收购人员的检验,品级的优劣也由之任之,笑笑而已!他们一年到头的劳苦付出,即使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往往也没有任何怨言!粮站之外的深沟即越溪之流,如果人们要由此而下到达对岸,则必须经历一座九孔的石桥,这就是有名的水庙子桥了。说起来是桥,其实只是为了修筑围堰而就地取材,以石头而在阔河中堆起来的一座围堰。人们在九墩之间用石栅关水,主要目的也许不是为了方便人们通过,而是为了将溪水关起来,让镇上的两边可以看到清清溪水,从而形成一个类似于江南风光的小镇。只要一下栅,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将溪里的水蓄起来,它的尾部可以淹到巨大龙洞水之下的谷间。原来,越溪之水主要来自龙洞之巨流,那是一个多么让人怀念的去处,它的流下让整个越溪街上的人都能听到龙的吼声!由于地质队打井钻油气而打穿了地下河,水就从阴河之中流走了;不知从哪一天起,人们再不见巨流从龙洞中流出来了,再也听不见龙的吼叫声了。现在的越溪河水,主要是靠天上的雨水,季节性很强,所以不论什么时节其流量都不是很大。记得小的时候,一下暴雨,我们就要从双土地出发,下关马沟而来到堰湾大桥之上;只要我们往越溪方向一看,就可以听到水流的巨响,远远看到九条雪白的泉流,从堰口涌出,瀑布奔流而下,气势壮观。由于两边全是石质之岸,宽阔的石栅之下是整块的石头,溪水流出时由于落差而产生巨大冲力,其冲击波可以直到堰湾大桥之处,形成最为奇特的地理景观!从堰湾大桥往里走两华里,就来到了水庙子桥,成千上万的人们在那里围观,每一个人却显得十分安静,好象是专门到此欣赏大自然的伟力!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不敢从桥板上通过,震耳欲聋不说,稍不注意而坠入水流之中,生命也许就不再宝贵了!

俩母山地区最为壮观美丽的,也许就是这座远近闻名的堰湾大桥了!堰湾大桥修建于1958年,全国人民“大炼钢铁”的年代,父亲说他曾经参加过此桥的修建,又在此桥上救过三个人的命,所以对它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越溪清流,到了越溪镇上则稍显宽阔,而到了凤凰之头下,而更加自由开阔,两岸良田美树,几乎再无陡峭悬崖。许多风水先生相信,俩母山地区的风水,以镇为界:其上谷深岩陡,阳光不照,山风凉凉,多为阴;其下坡缓谷阔,阳光灿烂,谷风温和,则为阳。以此之下,营盘山、五皇庙、上坝、中坝、下坝,以至于铁马桥之外的平滩,回龙之松柏庄与孔皇坝,都是当地有名的风水宝地,也许正是因为自然风水特别好,所以历代以来人才辈出,不仅出了许多读书人,并且也出过一些重要的官员与商人。由此可见,堰湾大桥正是当地风水的分界线!这座当地最大的石桥建在宽阔的河面之上,连接南北,上可达越溪以至于白果、威远和荣县,下可达于碗厂、回龙以至于井研,经铁马桥可达到汪洋、宝飞与仁寿,以至于双流和成都——四川省省会。此桥系全石材结构,巨大桥墩用石头砌成,共有三墩六孔,其水孔之大之多之高,也许是当地之最了;桥面宽阔,可供三辆大车并排通过。平时,堰湾大桥上来往车辆不断,人流涌动;到了逢场天,则是车水马龙了。当杨家沟、唐家沟与徐家沟里出来的牛马猪狗,全从桥上通过的时候,其势颇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更为奇特的是在桥面的两边,有用石头砌成的雕花栏杆,相当精美不说,五十四年以来从未有任何风化,仍然坚固如初。记得小的时候,我喜欢单独一人走十里路上街买些日常生活用品,路过此桥都会流连多时,以便一个人专心地欣赏桥上的艺术作品,领略前人的匠心与精神!小手摸栏杆上的那一些精致的花纹,仔细观察那些精细不均的线条和重重叠叠的图案,没有想到那样一些吃粗茶淡饭的能工巧匠,居然可以在越溪的石头上巧夺天工,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石桥上的每一处,都是多彩多姿的艺术品!夏天洪水季节到来,一个人站在桥上观察上下之风景,感到越溪人其实是多么幸福:朝北方向往在越溪上游水庙子桥外面,白浪滔滔而一泻而下,其巨流经两华里而涌至此桥,我当时别担心此桥是不是经得住它的冲击,在而它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有的时候由于水量过大,洪水巨涛把六孔全都淹没,我当时别担心水位会不会再往上涨,因为再涨一点就会淹没我的双脚,不过它终于没有再涨上来了;朝南方向往越溪河的下游看,巨大的洪水从六孔奔流而出,形成六条巨龙直冲三华里之外的对岸,往往会冲刷与淹没那大片大片的水稻!在那个时候,我多半惊异于水流的壮观与一泻千里的气势,似乎从来没有为良田被淹没而可惜,也没有为当地人家的稻谷冲走而惋叹!于今想来,真还有一些自我忏悔之意!“少年不识愁滋味”,哪里知道农民一年到头的辛苦,生活的艰难与辛酸,也许只知道“天凉好个秋”了!

越溪是成都以南、自贡以北的一个多山地区,在四川地图上名荣威山地,著名的自然风景相当多,如果说数不胜数有些夸张,那说它们多姿多彩,则恰当不过了!就千年古寨而言,有高顶寨、凤凰寨、清风寨、白牛寨、向家寨等;就高耸之山峰而言,有俩母山、香炉山、马鞍山、柜子岩、笔架岩、老鹰嘴、天马峰、尖山子等;就湖而言,有船四湖、长山桥水库、黑龙滩、松风水库等,不一而足。而连接山与山、岩与岩、寨与寨、谷与谷之间的,则为各种各样的桥,并且全都是石桥。俩母山地区的山岗以石质为主,并且石头的石质相当优良,多为灰色,也有红色与黄色间杂的,它们为石桥的修建提供了物质条件。历代的能工巧匠们往往就地取材,依地而设,任性而为,所以所修的石桥花样百出,然而往往恰到好处,自然天成。古朴的双眼井桥,高大的关马桥,如铜牢固的铁马桥,开阔大气的水庙子桥,只有五十四年生命的堰湾大桥,它们一一来到我的面前,向我诉说着它们的来龙去脉,它们的悲欢离合,它们的志向抱负,它们就是我小时候的伙伴,也是我少年记忆里的神往之物!不要小看那样一些土生土长的石桥,如果没有它们,当地高台之上出产的质优品高的水果,如何运往成都呢?如果没有那样一些色彩班澜的石桥,高台之下蕴藏的黑色煤炭和青色矿石,如何运往重庆呢?如果没有那些五彩石桥让深谷高台成为通途,象我这样的读书人,也无法到各小学与初中就读,更无法走出高山深谷,而外出求取学问,以得到事业上的更大发展了!

越溪之名,不论起于何人何处,总是具有一种象征意义的:只有沿溪而行,才可能观河两岸之大千世界;只有越过溪水,才可能进入一个更加高远大气的境界!一个人何以越过溪水,如何才能到达远方?桥,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由此岸到彼岸,再由彼岸到此岸,思想才能与他者相通,情感才能与外界相连。正是因此,记忆中的越溪之桥,才古旧而美好,想象中的越溪石桥,才新鲜而温暖!

猜你喜欢
铁马石桥
并非只有“时差”的香港新文学:《铁马》综论
论碳审计主体
机收包谷
石桥的传说
雨中望临嶂山
走过宋朝的石桥(组诗)
张家畈新村
走过宋朝的石桥(组诗)
国庆颂
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