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2012-11-27 08:59罗晖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29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罗晖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应当从多方面入手,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该文从分析创业教育本质出发,讨论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薄弱及实践平台单一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7026-02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培养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非传统的“求职者”概念。加强和实施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是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创业教育本质,为解决其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薄弱与实践平台单一的问题,对高校创业教育相关教学改革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 国内外相关现状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就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也相继于1949 年和1967 年开设了创业课程。随后,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一场“创业革命”,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将创业教育纳入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中。而英、法、日等国的创业教育也均已推广到初中[1]。

我国的创业教育理念始于1989 年在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会上正式提出“第三本教育护照”的概念,即“创业教育”的概念,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到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7 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后,各高校才逐渐开始了创业教育的探索[2]。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骤增,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得到了空前重视,除了开展“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外,全国各类高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

2 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

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创业是指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明智地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那么相应地,创业者就必须具有:勇于负责,善于沟通、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的能力;能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并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态度,能从变化和逆境中看到机遇,而不视其为问题[3]。

当代大学生精力旺盛,但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想法很多,但无社会经验,执行力差;单纯天真,与复杂的社会格格不入。而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的一代人却又经历着社会经济体系变革中,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国家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政策。各大高校顺应潮流,纷纷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很大一部分高校将创业定位在学生毕业后能创造经济利益上,而没有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及创业人格上。归根究底是没有了解到创业教育的本质,而其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就存在诸多问题。

结合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分析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与创业人格,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同时,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经过充分的知识准备和严格的实践训练,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

所以,高校必须从创业教育本质出发,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和构建多维实践平台等,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3 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中现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但就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其相关教学环节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国外高校针对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标准,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也都较为完善。但是,在这些方面,我国高校几乎还是空白。一些高校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但却只有极少数高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对开课内容设置也比较单一,大多只停留在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上。

2)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在国外创业教育课程讲授中,大多是有投资或创业经历的教师,他们比较熟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但在中国,即使是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

3)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单一且大多流于形式。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但多数大学生都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把自己的创业计划付诸于实践。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和实践平台。

总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其相关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4 针对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学改革

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包含了“教”与“学”两个相关联环节的改革,而每一个环节的改革都应体现创业教育的本质,本节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三方面的改革建议。

1)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方法

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增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合理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课程体系。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统的创业课程群,设计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基础与拓展两方面的创业课程。并针对所设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组建各类型的创业教育小分队,根据学生的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方向的创业课程指导;同时,由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可以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业课程讲座等环节。

2)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依赖于良好的师资。建立一支容教学研究、创业实践于一身的师资队伍,有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创业型导师队伍的具体建设方法上,可以采用“选、挂、引、聘” [4]方式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设置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岗位,从校内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挂”——校内选派的具有潜力的创业指导教师深入创业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体验创业过程,以挂职锻炼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丰富其创业实践经验;“引”——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客座教师;“聘”——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

其中,“选、挂”导师侧重于对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传授。从创业教育本质出发,唤醒和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技能,优化其创业思路,有效地整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个人和社会价值。“引、聘”导师着重负责拓展创业系列课程的安排,在创业教育实施中充当实战“教练”,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战模拟训练,充当学生与社会沟通的媒介。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一格的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方式上能打破常规,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更细致入微,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具有很大优势。

3)构建多维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在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根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可以以“实验-实习-实训-实践”为主线,构建一个多维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此平台包含以下部分:

实验平台:通过创业案例分析课程和企业家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品质和动机,并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实验。实验内容可以包括撰写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辩论等,从而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同时,提高对创业知识的系统了解和认识。

实习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理论和创业人格的基础上,进入企业实习。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了解企业运营管理,获得基本的创业技能。

实训平台:结合系列创业实训课程,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中模拟企业从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以提高学生创业的各种技能,如机会识别、融资、商务谈判、激励、团队管理等技能;培养包含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同时,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生存体验,进一步加强学生个人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这种实训平台的磨砺,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与创业人格进一步得到强化。

实践平台: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基地,让经过创业教育实训并具有一定创业品质的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场地和基金开展创业实践。

5 结束语

为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必须结合创业教育的现状,解决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从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开展基于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与创业人格,并重点解决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单一等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

[2] 刘万兆,西凤茹,李学东.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1):96-100.

[3] 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高教改革与发展,2011(1):29-33.

[4] 白华.“外引内置”的双“班导师”制——基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维[J].社会科学家,2011(8).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