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2-12-01 01:46阮林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
关键词:血液科铜绿单胞菌

刘 珂 阮林海*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在生活环境中。近年来,各种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致PAE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且呈现出多药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为了解本院血液科患者中临床分离PAE对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现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236株PAE的耐药性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血液科送检的痰液、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尿液、穿刺液、脓液及血液等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AE共236株,同一患者同一部位连续检出PAE以1株计算。

1.2 方法

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培养获得的临床菌株, 采用API细菌生化鉴定板条进行鉴定(API 鉴定系统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1.3 培养基与药敏纸片

M-H培养基干粉和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WHONET5.4对原始数据进行耐药率分析。

2 结 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血液科基础疾病中的分布,本组病例按疾病分类基本分为8类,其感染率见表1。

表1 基础疾病分布与感染率(%)

2.2 PAE在临床标本中的百分比

236株PAE标本分布,痰液标本中分离为141株,血液标本中分离为34株,脓液标本中分离为25株,中段尿标本中分离为15株,其它21珠。

2.3 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236株PAE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见表2。

表2 236 株PAE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 [株(%)]

3 讨 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常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之一,PAE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所至的皮肤黏膜受损部位,也见于因长期化疗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患者。随着临床广谱抗菌药物日益广泛应用,PAE耐药性问题渐严重,有研究[1]表明,PAE引起的菌血症死亡率达到34.0% ,其多药耐药的出现,给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困扰。

本研究显示PAE在各类临床标本中的分布以痰液为主,其次为血液、脓液、中段尿,提示呼吸系统对PAE易感性最强。说明本院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与许大庆等[2]、黄虎威等[3]报道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除与疾病本身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缺陷、化疗药物及放疗所致粒细胞减少及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抑制机体免疫外,也与血液病住院周期长、频率高和营养状况差等有关,还与使用化疗药物及放疗对皮肤黏膜尤其是呼吸道、口腔黏膜损伤有关[4]。呼吸道黏膜屏障的破坏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因素。

从表2看出PEA对14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的耐药性,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等抗菌效果强大的抗生素耐药性也有所升高,造成高耐药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联合使用耐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凭经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均是造成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PAE耐药途径主要通过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或抗菌药物修饰酶,膜屏障与主动外排[5,6],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形成生物膜[7]等。本组研究观察到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生素耐药性十分突出,耐药率在50%以上的有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这可能与临床长期及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引起。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耐药率在40%~50%;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啦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并且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又呈多重耐药的特征。但由于病原菌的培养结果出来需要一段时间,而血液病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重,治疗上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化疗药物,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多及感染一旦发生即进展迅速,更易恶化,特别是当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出现感染的症状体征,必须及早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并要求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连续监测细菌的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可采用多药联用方案,减少和减缓PAE耐药株的产生。另外在血液科病房更应该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无菌操作,并加强全环境保护,避免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之,本院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和耐药率在临床中呈逐年上升趋势[8],且PAE的耐药机制常是几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9]。故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细菌耐药性要有充分的意识,及时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化趋势,依据药敏结果科学选用抗菌药物,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控制耐药性与分离率增加的恶性循环。另外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等,避免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1]Giamarellou H.Prescribing guidelines for severe Pseudomonas in fection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2,49(2):229-233.

[2]许大庆,窦成福,赵忠.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J].临床调查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8):666-667.

[3]黄虎威,蔡伟宇,王琴.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的调查[J].临床研究,2009,21(5):458-459.

[4]张淑彩,郭晓,魏晓丽.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435-1437.

[5]曹孟淑,胡杰贵,徐元宏.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5):280-283.

[6]Nicolas G,Sophie R,Claire G,et al.Semimechanistic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 with Adaptation Development for Time-Kill Experiments of Ciprofloxacin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0,54(6):2379-2384.

[7]Teitzel GM,Parsek MR.Heavy metal resistance of biofilm and planktonic Pseudomonas aeruginosa [J].Environ Micro-biol Biode grad,2003,69(4):2313-2320.

[8]鲍红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73-575.

[9]徐修礼,陈潇,刘家云,等.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01-1204.

猜你喜欢
血液科铜绿单胞菌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分析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