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06年~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

2012-12-03 07:36何绍青李继军
卫生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卡介苗预防接种昆明市

何绍青,李继军,王 青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1],儿童的免疫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数[2]。为了解昆明市常规免疫监测现状,现将2006年~2010年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V、MR、MMR分别为麻疹疫苗、麻疹-风疹二联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乙型肝炎疫苗(HepB)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年~2010年人口资料来源于昆明市统计局。BCG、OPV、DPT、MV、MR、MMR(2010年省级招标采购的麻腮风三联疫苗用于8月龄的常规免疫接种)、HepB接种数据来源于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报表。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由县(市、区)下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街道、社区)下同、村的接种点组成。预防接种信息由该系统逐级上报。

1.2 接种率评价方法

根据《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对昆明市14个县(市)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进行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差值(D)和比值(R)评价。(1)以昆明市统计局出生人口数为估计应种数,以监测系统报告的实种数为接种人数计算估算接种率。(2)差值D=|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当 D<5%时判为可信,当 D为5%~15%判为可疑,当D>15%时判为不可信。(3)比值评价:R1=3BCG/OPV、R2=3MV/DPT。当0.95≤R≤1.05时为可信,0.90≤R<0.95或1.05<R≤1.15时为可疑,R<0.9或R >1.15为不可信[3]。

1.3 方法

收集的数据经Excel统计处理分析评价。

表1 昆明市2006年~2010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

2 结果

2.1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昆明市2006年~2010年各县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完整率100%,及时率100%。2006年~2008年按国家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要求双月上报;2009年~2010年按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要求每月上报。

2.2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及估算接种率

在昆明市2006年~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报表中,报告接种率在 93.89%~99.78%之间,估算接种率在73.60%~108.86%之间,相差大,特别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率,见表1。

昆明市2006年~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上报接种数据计算D值25个、R值10个,D值中11个可信,9个可疑,5个不可信;R值9个可信、1个可疑,见表2。

表2 昆明市2006年~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D、R值评价

3 讨论

为客观反映各接种点接种率的真实水平,定期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4]。昆明市于 1999年开始实施《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全市2006年~2010年各县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完整率100%,及时率100%。5年计算R值10个,有9个可信,1个可疑,表明上报各苗之间数据无逻辑错误。报告的乙肝疫苗接种数据D值评价2007年、2008年不可信,2006年、2009年、2010年为可疑。卡介苗D值评价除2006年可信外,其余4年中2年不可信,2年可疑。从表1中可以看出,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比估算接种率明显偏高,提示昆明市常规免疫接种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基层接种点提供接种数据不准确

常规免疫接种数据来源于基层各接种点,在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来自基层的数据存在漏报、虚报、不准确现象。特别是2008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后,由于新增了几种一类疫苗,预防接种任务重、压力大,加上基层卫生人员接受正规培训少,业务素质低,并且人员更换频繁,部分人员不能正确填写报表,如把1.5岁~2岁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数据误填到8月龄麻-风二联疫苗的位置,造成统计错误。

3.2 流动儿童管理有待完善

在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4个城区,通常存在流动儿童打一针换一个地方的现象,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偏低,没有主动接种的意识,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还未完善的时候,流动儿童接种数据的统计还存在偏差。

3.3 儿童出生医院报告接种数据不准确

个别医院产科对出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后未把数据及时统计上报至所属疾控中心,出生儿童回到当地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后误认为不该报告也是导致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数据不准确的原因。

3.4 存在计划免疫薄弱地区

边远贫困的民族集聚地,由于风俗习惯影响,如昆明市禄劝县的某一个苗族集聚地,家长拒绝接种各种疫苗,有部分儿童存在漏种现象,这样的地方就属于常规免疫薄弱地区。因此加强薄弱地区的常规免疫接种和接种后的统计上报工作也是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 建议

4.1 加大投入,落实经费

争取政府部门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保证免疫规划各项经费的及时落实,以接种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来兑现政府公共卫生服务中计划免疫接种经费,巩固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实施科学管理。

4.2 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卫生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针对县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培训《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使用,针对乡级防保人员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累计、审核培训。例如,在市级应建立计划免疫QQ群,通过远程协助帮助基层工作人员解决问题和熟悉计算机的运用操作。

4.3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接种率

严格执行《昆明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将流动人口纳入属地化管理,及时为流动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通过社区防保人员或乡村医生定期进行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建立预防接种卡(簿)管理,发放预防接种证。加大对流动儿童、超生儿童监护人的宣传力度,提高儿童家长(监护人)防病意识和自觉寻求免疫规划服务的意识。

4.4 建设规范化接种门诊,提高预防接种可及性

按《云南省预防接种单位评审考核方案》,推广建设乡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开展以乡卫生院为单位的规范化接种门诊,以乡为单位实行按旬、月接种,方便儿童家长接种。

4.5 加强人口资料收集,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

积极与工商、教育、统计部门协作,加强对人口出生资料和流动儿童底数的及时收集,定时对常规免疫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加强与公安、妇联、计生、妇幼等部门的沟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广泛开展免疫规划知识的宣传,防止流动儿童漏卡、漏种和免疫空白等现象发生。

4.6 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接种信息共享

加快接种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可以提高接种数据处理、反馈速度和效率,提高常规免疫监测的技术含量。对流动儿童接种也可以及时统计上报,做到流动儿童异地接种信息共享,提高报告接种率的真实性,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面发展。

[1]邵晓萍,罗耀星,雷仁宇,等.广东省2003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1):32-34.

[2]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33-243.

[3]迮文远,刁连东,徐爱强,等.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计划免疫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245.

[4]马得君,徐敦亮.济南市2004-200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76-1477.

猜你喜欢
卡介苗预防接种昆明市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昆明市延安医院
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膀胱灌注卡介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