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高中差生贵在“等”

2012-12-04 09:17石建民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学生培养高中教学

石建民

【摘要】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中差生的转化工作中,更是欲速则不达。因此遇到差生的问题一定要退一步,等一等,慢慢来。

【关键词】差生转化;高中教学;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镜头回放一:课堂上,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着,下面一男生酣然大睡。老师眼睛一瞥,瞅见这一幕,不禁勃然大怒,上去就是一耳光,哪知那学生竟腾地站起,对老师怒目而视。后面可想而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峙,让教学气氛凭空紧张了五成,教学效果也无从谈起。

教学镜头回放二:早自习时,一女生趁老师出教室的时间,溜出教室开小号。恰被老师杀了个回马枪,活生生让老师捉住。那女老师厉声一吼,原以为用声势威慑一下目无纪律的她,殊不知,那女生回应老师的声音更激昂。顿时,教室内外一片沉寂,一场师生舌战瞬间爆发。师生的尊严一扫而光。

教学镜头回放三:试卷评讲课上,老师一边评讲一边观察学生做笔记的情况。恰好一学生发呆的场景映入老师的眼帘。说时迟那时快,老师大步流星冲到该生面前,哗的一下扯过试卷,罚他站起再做修改。可初生牛犊不怕虎,任凭老师的雷霆之怒有多大,该生就是泰然不动。

诸如此类不堪回忆的遭遇,都不是为人之师的初衷。常言说,恨铁不成钢。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关情,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教好自己的学生。可是事与愿违的事总是时常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老师还不懂学生。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高中阶段的男女学生正处于一个反抗时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体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渴望民主平等理解是他们内心强烈的声音。老师如果单纯站在施教者的角度,强制性的要求他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一种逆反的洪流就会淹没正常的师生关系与教学秩序。相反,委婉含蓄地批评,或冷淡几天再处理,或私下似朋友般推心置腹的交流,像朋友似的鼓励,或假装把他遗忘在人群的角落,以唤起他(她)进取的本能……如此结局可能更如人意。

其次是老师专业修养还不够。知识贫乏,不爱学习,思想代沟拉得太大,学生在课堂上如婴儿般吃不饱,自然要苦恼。因此作为老师只有教学能力精湛,才能获得师高弟子尊的待遇。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进修,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准备好每堂课,让学生课课有所得。这样用自己的才干让学生折服,学生才不会轻易让老师下不了台。

然后就是老师的个性使然。有些老师个性急躁,遇事易怒,常常不是大事化小而是小事搞大。每当碰到学生偷懒或与自己情绪抵触时,就会火上心头。动辄训斥,甚至大打出手,事情越发糟糕。

老师如此沉不住气,还是有教师想用给学生下马威的方式树立自己的威信。不可否认,给学生下马威,见效快,有很多可取之处。核心是一定要果断,让学生明白,在这个老师手上违反了纪律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教育当事学生同时威慑其他想要效仿者。但光靠这一手则显得过于简单,甚至过于粗暴,招致学生更加强烈地反弹,这类实例在许多学校屡屡上演。

所以教师威信的建立,最终要从教师个人的学识与修养入手。所谓德高望重,德从何来?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养成高超的教师职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操守,足以让学生仰视,学生佩服之余油然而生敬意。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也。只要学生爱戴老师,老师的一切要求不管合理的还是苛刻的他都能接受,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如果遇上差生,你总是板着脸,行为粗暴,言语过激,学生怎么会接受你的教育?如果你以亦师亦友亦亲的姿态面对学生,他们又怎会不识好歹,一错到底?

综上所述,遇到差生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等一等。等,等到他心平气和,能理智的面对错误时;等,等到他与自己单独面对,能不顾忌同龄人的嘲笑时;等,等到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改变过去的缺点与错误时。

镜头拉回到教学中,请看: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旁征博引,课本内外游刃有余,一贯爱打瞌睡的他,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也好奇地张大了眼睛,不由得挺直了腰杆。

镜头二:全班同学都在埋头做作业,只有他在发呆,老师连续提醒了两遍,他都无动于衷。轻轻地,老师走到他面前,低声说:“把烦恼抛开吧,快乐点。”他眼睛眨了眨,还是没动笔。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走开了。下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劝导,他第一次露出了感激与羞愧的眼神。他临走时的一声“谢谢”是那么的真诚,原来差生的内心也不是一片空白。

由此可见,差生真的需要等。当然,“等”并非是纵容,并非放任自流,并非不尽教育者的职责,而是一种教育技巧。俗话说,慢火煮出好麦芽。是的,对待差生,只有慢些,我们才会更快;只有慢而坚持,才能获得胜利;只有蒙蒙细雨持续得长久,而暴风骤雨一扫即过。对待差生时的这种“等”就是一种慢的技巧,在等中慢慢接近差生的内心,在等中慢慢找到致命的症结,在等中慢慢发现差生的变化,在等中慢慢转变一个差生的不良习惯,在等中慢慢发现差生身上的奇迹,在等中慢慢领悟教育的乐趣。遇到差生,等等他吧。这真得很重要。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学生培养高中教学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