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与思维能力的提高

2012-12-04 09:17孔繁宇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观察作文教学思考

孔繁宇

【摘要】让学生的思维习惯融入到作文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勤于观察和思考,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就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与能力,进而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关键词】景物描写;思维能力;观察 ;思考;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内容极其丰富,在听、说、读、写四个基本层面中,写最能考查学生语文基本功,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汇集和体现。然而,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当,学生缺少对社会的观察和实践,以致大多数学生害怕或写不出高质量的作文,常常面对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笔。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到大自然中去,从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把观察的习惯转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并逐渐渗透到写作当中。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景物描写的手段和方法

学生作文最突出的缺憾是生活气息不足,即缺乏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对生活独到的感受,这一点在学生写景的片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忽略了这一点,写出来的作文缺少生活性、没有现实意义。有的学生甚至不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是为了使文章文词优美,随心所欲、风花雪月地乱写,甚至把网络上一些含义模棱两可的词汇也搬出来,使景物描写成了与全文主题无关的多余文字。

人们常说:作品来源于生活,这其中也包括了“作文源于生活”。当然,限于学生的局限性,还不可能完全到社会生活中去,但是可以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景物,去描写景物,进而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感觉、体会写景并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同写人、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用以创设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思考一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深层次问题。

景物描写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在作文时由于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经过实践,笔者认为,“移步换景”是指导学生景物描写的理想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抽象、描写和思考等步骤来实现。

笔者去过雁荡山,那里有一处景观就叫“移步换景”。在大龙湫景区有一座耸立的岩峰,峰顶一道似裂非裂的纵纹,状如直立的鳄鱼,从入口处开始这座巨岩从不同方位、不同视角,随脚步移动变幻。先是如鳄鱼,高高地昂起头,我想应该叫“鳄鱼拜月”,而别人说叫“朝天鳄鱼”,神形极为酷似。然后巨石顶端一道裂隙从上贯下,尤如巨斧劈开,形成两片,一片较粗,一片较细,如剪刀双刃,称为“剪刀峰”。再向前行抬头仰望,却又形如啄木鸟,正伸出巨嘴,啄咬树木。再一会儿又变成熊的形状,正憨态可掬地昂首向上爬行。及至走过后回望,剪刀不见了,变成了一根擎天石柱,再过一会儿擎天一柱又变成了“海上风帆”等等,每走几步,景色就大不相同,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描述类似的景象,首先要用心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去描写。让学生懂得观察景物顺序,抓住景物特征,知道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一切景物都以不同的特征客观存在着。一般情况下,景物的特征可包括景物客观存在形式状态、景物的静态与动态;各景物之间相互所占空间位置的大小关系,包括它们的长短、大小、高矮以及与周边环境的依赖关系等等。

其次要充分利用想象和联想,即对所观察到的景物进行形象和抽象的思考,把它与直观形态和被抽象后的形态在头脑中反映出来。一般来说,很多景物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我们关键是引导学生在把握三分形象的基础上抽象出那七分形象来,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把观察到的景物巧妙地进行取舍,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第三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把观察到的景象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出来。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文学性、表现力和感染力。善用修辞是使作文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运用比喻,生动鲜明;运用比拟,形象逼真;运用排比,气势贯通;运用对偶,整齐优美;运用设问,发人深思;运用对比,形象分明。只要运用恰当,景物描写就会非常精彩。最后根据文章整体的需要可以引申一些感性语言,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二、在景物描写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第一,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地去观察景物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会增加学生观察思考的自主性。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景物,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使景物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第二、通过观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景物观察的结果可以是直观感觉也可以是思考联想。前者可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后者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观察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可按时间顺序观察,也可按方位顺序观察,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察顺序,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也可以通过形态、颜色、动态、静态等方面掌握景物的特点。在观察景物时,引导他们头脑中带着“抓特点”的意识,边观察边思考,看看景物之间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仔细观察,多中取异、平中见奇,在每一处方位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再引导学生根据景物上提供的内容展开形象的联想,用发散的思维去联想,按着“三分形象,七分想象”的原则,在时空上进行幻想,再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画面。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样的画面就会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有词可写便轻易地把“死图”写成“活文”。当看到学生一篇篇想象合理、内容生动的作文时,不能不感叹培养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思考,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立体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锻炼学生写作尽可能找出多种方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同样一个作文命题,因思考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一样,古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爱思考、善质疑是求异思维的主要特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之后,多答案、多结论的情景就会出现。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探讨,培养学生勇于求索的精神,鼓励学生敢想、敢思考、敢下笔,敢于提出与人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通过景物描写,开发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移步换景对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和时空的变化,景观在人们眼中的映像也不尽相同,所谓人走景移,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会是另一番景象,一个全新的画面。对于移步换景,笔者有两种思考,一方面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可观赏的风景也各不相同,展现在你眼前的是风格迥异的景象;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风景,由于视角的变化,也会让你感受到一个景观的不同侧面景象也是不相同的,让你感受到事物变化的多样性。

三、结语

学生成长过程的每一个脚印也都是一道风景,怎样欣赏这道风景,角度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认识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把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融入到作文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勤于观察和思考,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可以实现妙笔生花。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观察作文教学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