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之行,始于积累

2012-12-04 09:17朱晓丹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素材积累习作

朱晓丹

【摘要】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法等。只有积累,才能使学生的习作之行越走越遠,习作之花绚丽绽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积累语言、写法,让学生的习作变得精彩呢?笔者认为应该立足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素材,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加强练笔指导,积累写法。

【关键词】习作;积累;素材;语言;写法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暑假里我认真研习了《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要激发写作兴趣,做到乐写、会写。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呢?我认为这些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下面是笔者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立足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留心观察生活,能有效充实学生的作文素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投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值得去写的东西。

其实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就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就会为作文素材的选择提供广阔的空间。如:我们班范辰玥同学在《风筝节的收获》中写道:“……下午,让人激动了几天的做风筝活动终于开始了!我们先听老师简单地介绍了风筝的做法后,便动手做了起来。第一步:绘制风筝面。……第二步:扎制风筝的骨架。老师发了四根竹篾,分别是两根长的,一根短的,一根中长的,我拿出了短的那根,作为横向的骨架,接下来要把中长的那根垂直地扎在它的中间,上面留一点头。可这扎线看似简单,可做起来真不容易,我左绕右绕刚把它扎紧,它就掉了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捆好了第一根!再拿两根长的用同样方法分别捆在短的两端,这样就形成三根垂直的竹篾了,再把这三根竹篾中间交叉捆在一起,骨架就完成了!第三步:糊风筝,做弧度。我拿着做好的骨架,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涂满胶水,再把事先画好的风筝面往上一放调整调整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要做弧度了,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流线体做的不好,风筝是飞不高的哦!我用一根线捆住横着的竹篾两端,收紧、收紧,使竹篾稍微弯曲就行了。第四步:扎线。……”正是有了亲身体验,风筝的制作过程才能被描述地如此详实。

此外,节日往往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于是我在作文教学时灵机一动,利用一些节日进行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素材。

二、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积累语言,习得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说明“读”要为“写”练基本功。我们天天进行的阅读教学,就是既要教读,又要教写,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理解写作方法的特点,并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例如《荷花》一文,作者以朴实清新的语言描绘出了一池荷花的美景,优美语句较多,因此课堂上在感悟荷花美的同时时刻不忘提醒学生积累。再如教学《早》一文时,其中第三自然段按照方位顺序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词,学习这些方位词的用法,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处所。

就是这样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掌握各种写作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同时,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自然牵手,也起到了现学现用,一举两得的作用。

三、加强练笔指导,积累写法

小练笔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是积累写作素材和写法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凡是看到的、玩到的、想到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不拘形式,不求章法,更受学生欢迎。

当然,小练笔也不是盲目进行的,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所以我会针对一些训练重点来设计小练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作文训练是学写参观记,而第四单元所选的课文就是描写名胜古迹的。在教学课文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训练。比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发现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于是我就布置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建筑物,运用以上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方法,还掌握了写作技巧,为本单元作文积累了素材、积累了写法。当学生到了单元作文训练时就不会再为没有内容可写而发愁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其实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语言优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易懂易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这一特点,我注意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并及时给出评价。同时还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渐渐地,学生们对写作有了兴趣,作文时也不再为“无米下锅”而抓耳挠腮了,一句句优美生动的语言,一篇篇精彩纷呈的文章便是最好的见证。

所以说:“习作之行,始于积累。”学生作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也只有多积累,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积累写法,学生的习作之花才能绚丽绽放。

(责任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素材积累习作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