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2-12-09 05:12赵晓霞天津市宝坻区三岔口卫生院3018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丹参酮稳定型肝素

赵晓霞 天津市宝坻区三岔口卫生院 301800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赵晓霞 天津市宝坻区三岔口卫生院 30180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胸痛时含服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服用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胸痛时含服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腹壁皮下注射,2次/d和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低分子肝素钙 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占的比例大,既是中间环节,也是始动环节。如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早诊断和治疗,则病变可以稳定,症状可得到控制;否则可进展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改善预后尤为重要。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对常规治疗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42~74岁,病程3个月~25年。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6~75岁,病程5个月~22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胸痛时含服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葛兰素史克公司产)0.4ml腹壁皮下注射,2次/d和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巴里莫尔制药(通化)有限公司规格:2ml:10mg]2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辛伐他汀、胸痛时含服硝酸甘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1.4 疗效判定 显效:心绞痛次数减少85%以上或消失,静止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次数减少60%~85%,静止心电图相关导联降低的ST段回升0.1m V以上,但未正常;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低于50%,静息心电图ST段与发作前相同。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43例,显效30例(70%);有效10例(23%);无效3例(7%)。对照组:43例,显效26例(60%);有效10例(23%);无效7例(1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4例发生注射部位皮下淤斑,1例经药物治疗心绞痛发作频繁而介入治疗。对照组5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介入治疗。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加、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冠状动脉内不完全阻塞[1],临床上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

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化合物丹参酮ⅡA经磺化而得出的一种水溶性物质。丹参酮ⅡA磺酸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心肌保护作用,动物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减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钙离子增加。因此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能在血管紧张素Ⅱ这一环节阻止心室重塑产生的有益作用。

血管内皮是氧化剂产生和攻击的关键点,丹参酮ⅡA磺酸钠通过保护重要组织的血管内皮,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的功能。

低分子肝素是通过较强的抗因子Ⅹa活性来达到抗凝作用,抑制血栓形成。由于分子质量小,较普通肝素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血浆半衰期是普通肝素的2~4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被血管内皮吸收导致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释放增多,因而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因而抗栓作用明显。近年来,随机试验对比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减少死亡率方面比单用阿司匹林和普通肝素更有效[2]。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无严重出血及过敏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4-1475.

[2]Motoshima H,Wu X,Sinha MK,etal.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diponectin secretion from cultured human omental and subcutaneous.adicytes:effect of insulin and rosig litazone〔J〕.J Clin Endoerino Memb,2002,87(12):5662-5667.

R541.4

B

1001-7585(2012)14-1717-02

2012-03-18

(编辑落落)

猜你喜欢
丹参酮稳定型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测多评法比较不同生产厂家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