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例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体会

2012-12-09 05:12王雄明广西民族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市5300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脑外伤瞳孔救护车

王雄明 广西民族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市 530001

263例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体会

王雄明 广西民族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市 530001

目的:总结脑外伤院前急救处理的方法。方法:对263例脑外伤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脑外伤患者经现场及时诊断与积极处理后送往本医院就诊,无1例发生中途死亡。结论:对脑外伤病例施行积极的院前诊治,可以为患者入院后的继续治疗赢得时间,避免中途死亡。

脑外伤 院前急救

我院急诊科备用2辆救护车,并与南宁市“120”联动,担负医院周边的出诊任务。车上备有常用的氧气瓶、简易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气管导管、咽喉镜、多功能监护仪、除颤器等急救器械物品及夹板、绷带、清创缝合包等外伤专用物品。同时备有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止血敏、立止血、6-氨基己酸、低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抢救药品。我院地处城中村,很多外来人口在城中村租房居住,人员复杂,打架斗殴特多。同时,随着工业、交通的飞速发展,工伤、交通事故所致急性颅脑损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为探讨院前急救方法及效果,现就2007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我院急诊科共接警出诊急救的263例急性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我院急诊科共接警出诊急救263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171例,女92例,年龄在4~78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4例,高空坠落和跌伤29例,被高空坠落的重物砸伤11例,刀伤15例,钝器伤21例,拳击伤13例。受伤程度:单纯脑外伤105例,脑外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58例。263例患者均用救护车送到医院。救护车赶到现场时间最短为9min,最长为23min,平均16min;救护车途中运送时间最短为5min,最长为15min,平均9min;现场急救花费时间平均为12min。

1.2 临床表现 263例脑外伤患者中:昏迷137例,嗜睡51例,清醒75例。神志清醒的75例中有9例失语,66例均诉说有头痛、头晕、不能回忆当时发生的情况,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昏迷的137例中有46例从现场到医院都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明显的呼吸不规则,如叹气样、吹气样等呼吸衰竭的表现,其中13例昏迷患者还伴有肢体抽搐痉挛表现。11例轻度昏迷的患者在从现场到医院途中清醒,清醒后诉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有3例在现场清醒,但在从现场到医院途中出现意识障碍。颅底骨折伴口、鼻有液体流出36例。

1.3 诊治方法 事发现场病史的收集。由于救护车直接到达事发现场,对事故情况比较了解,并且提供的病史比较正确可靠;检查头部的伤口、瞳孔的变化、眼、耳、鼻、口内是否有出血,以及烦躁不安、肢体抽搐等症状。通过检查初步诊断脑外伤单纯性或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院前急救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的时候给予气管插管;合并开放性伤口时应给予局部包扎,以减少污染和防止出血;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使用20%的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的发生,进行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昏迷患者如呕吐或口、鼻有液体流出时现场行气管插管,避免出现误吸窒息。交通事故伤昏迷患者应用颈托将颈部固定,防止再度损伤。搬运时应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保持平稳。

2 结果

263例脑外伤患者均由救护车医务人员在事故现场通过初步体格检查治疗后送回我院就诊,无1例发生途中死亡。

3 讨论

3.1 院前急救人员的共同责任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性处置,并安全转送到医院,为患者争取最初的抢救时间。院前急救工作强调的是速度。院前急救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院前急救的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可能是家中、公路、工地、山区等;病情有轻有重,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有个人、群体等。院前急救工作具备现场不确定性、独立性、跨学科性、紧急性、及时性等特点,院前急救的诸多特点,要求实施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很强的应急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1]。

3.2 脑外伤合并多发伤,尤其是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脑外伤往往由于突发,受到很大的外力作用,多见于车祸、高空坠落,造成头部以及心、脑、肝、脾、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在院前急救时应争分夺秒,而及时、准确的初步诊断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2]。迅速对其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初级评估和及时处理伤口,同时进行全身检查,如有无意识丧失、脉搏、呼吸改变、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头面部有无开放性损伤、眼、口、鼻内有无液体流出、有无其他合并伤及内出血等。

3.3 建立并维持通畅的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内淤积分泌物,仔细观察呼吸频率。为预防舌根后坠及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患者宜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假牙者取出。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维持。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使用20%的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针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的发生。对于诊断不明确但伴有烦躁不安者应慎用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

3.4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具有多变、易变、难以预测的特点,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般采取平卧位,头部及颈部一定要固定,防止颠簸摇动。重视生命体征的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律、意识、瞳孔的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变化,是颅脑损伤的重要指征,而且有定位价值[3]。

3.5 及时与院内急诊科、神经外科联系,说明脑外伤患者的受伤时间、受伤原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到院的大致时间,当前的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血压、心律、呼吸变化等。请医院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抢救时机。

综上所述,对于脑外伤病例,施行积极的院前正确诊断与及时处理,可为后续救治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盛家鹏,陈志刚.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6(4):41-42.

[2]金晓胜.脑外伤院前急救方法的探讨〔J〕.哈尔滨医药,2007,(6):33-34.

[3]夏为民,王穗暧,官卫.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救治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6,29(4):51-52.

R459.7

B

1001-7585(2012)14-1720-02

2012-03-23

(编辑凌风)

猜你喜欢
脑外伤瞳孔救护车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何国外救护车车头上的这个词反着写
救护车
更安全的红绿灯
瞳孔
瞳孔大,决策力差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屠岸的散文诗(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