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胰腺癌37例临床分析

2012-12-09 05:12杨建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病科云南省昆明市6501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胰腺癌特异性B超

杨建华 沈 雯 琚 坚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病科,云南省昆明市 650101

胰腺癌是目前已知的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Niederhuber等[1]报道其1年存活率低于20%,3年存活率为7%,5年存活率仅为3% ,因此,重视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生存率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胰腺癌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老年人同时有多种慢性疾病合并存在,且对疼痛反应迟钝,使得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在我科确诊的老年胰腺癌患者37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60~88岁,平均年龄70.5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男女之比为1.3∶1。肿瘤在体尾部15例(40.5%),体部12例(32.4%),胰头部7例(18.9%),头体部、尾部、弥漫性各1例(2.7%)。37例均由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诊断。诊断时均属晚期,经外科会诊无手术切除机会。

1.2 首发症状 依次为上腹饱闷不适12例(32.4%),腹痛6例(16.2%),体重减轻6例(16.2%),黄疸4例(10.8%),血糖升高4例(10.8%),食欲减退3例(8.1%),腹泻2例(5.4%)。

1.3 病程 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15~60d,平均18.5d。

1.4 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上腹压痛15例(40.5%),腹部包块7例(18.9%),黄疸6例(16.2%),腹水4例(10.8%),胆囊肿大3例(8.1%)。血红蛋白<100g/L者占40.5%(15/37),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者占27.0%(10/37),肝功能(AST、ALT、r-GT、ALP)异常者45.9%(17/37),空腹血糖>5.6mmol/L者占24.3%(9/37),血淀粉酶升高者8.1%(3/37)。同时进行血清糖抗原CA19-9、CA242、CA50、癌胚抗原CEA检查者共37例。CA19-9>35U/ml者30例(81.1%),CA242>35U/ml者26例(70.3%),CA50>35U/ml者8例(21.6%),CEA>5ng/ml者10例(27.3%)。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2.5%。

1.5 影像学检查 进行经腹B超(ultrasonography,US)检查者37例,发现胰腺癌声像改变者30例(81.1%),正常者7例(18.9%)。进一步行CT(computed tomography)或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者37例,均提示胰腺癌改变。

2 结果

37例患者请外科会诊后明确无手术切除指征,其中30例放弃进一步治疗,7例行伽玛刀治疗1~2疗程。生存期1~2个月20例,3~5个月15例,6~8个月2例。

3 讨论

胰腺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早期症状不明显、特异性差,临床很难早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还可能存在多种高危因素,如: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慢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或胆道手术史等,使胰腺癌的症状更加不典型,易导致漏诊或误诊。本组37例就诊时均已属晚期。

胰腺癌的症状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其具体表现与胰腺癌的癌肿部位、病期早晚、临近器官累及情况、伴随疾病及有无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文献报告[2]早期胰腺癌的症状不典型,往往表现为上腹不适、隐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或黄疸等,对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上腹痛或食欲不振者,既不肥胖又无家族史而突发糖尿病者或原来控制良好的血糖难以控制以及在短期内不明原因体重明显下降者在查找病因的同时应考虑胰腺癌的可能。老年人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症状,除考虑腰椎退行性变,骨质疏松或腰肌劳损外也应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性;对老年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胆囊炎胆石症、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原发癌肿患者应跟踪随访;不要过分依赖于仪器检查,不能满足于胃镜、超声、CT、MRI等检查结果及初步治疗结果;重视病史仍有重要意义;一些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242、CEA、CA50等对胰腺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Ni等[3]的研究表明,尽管CA242在诊断胰腺癌时敏感度比CA19-9稍低,但特异度较CA19-9高,其特异性、诊断效率优于CA19-9。在可能时应全面检查,功能改变往往先于形态学的改变,所以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早于影像学的改变,对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应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对暂未发现异常者仍应定期追踪随访。

近十年来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血清标志物的进展,使早期胰腺癌的检出成为可能。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程度等情况,其中B超检查具有简便、经济、无创、无痛等特点,是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80%[4],但也存在不足,如:肠腔积气增多、肥胖、或肿瘤<2cm均会影响检查结果。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的影像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对小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极高,可以准确地测定肿瘤大小并定位[5]。EUS特别适合对ERCP发现胰管异常改变而腹部B超和CT未见占位性病变者进行再检查。

由于胰腺为腹膜后器官,位置深,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无特异性表现,而对于胰腺癌目前还无有效的筛查方法,也缺乏可靠的诊断试验,故早期诊断相当困难[6]。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必须重视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如:定期腹部B超或CT检查,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等。临床上应警惕胰腺癌的报警症状,如: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高龄、有高危因素存在等,应及时检查,发现早期病例,可以明显改善胰腺癌的预后。

[1]Niederhuber JE,Brennan MF,et al.The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report on pancreatic cancer〔J〕.Cancer,1995,76:1671.

[2]Dimagno EP.Pancreatic cancer:clinical presentation,pitfalls and early clues〔J〕.JAnn Oncol,1999,10(4):140-143.

[3]Ni XG,Bai XF,Mao YL,et al.The clinical value ofserum CEA,CA19-9,and CA242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of pancreatic cancer〔J〕.Eur J Surg Oncol,2005,31(2):164-169.

[4]李兆申.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1):7-9.

[5]黄文,赵航,徐纪平,等.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估〔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1):13.

[6]李兆申,余志良,周国中,等.胰腺癌误诊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4):304-306.

猜你喜欢
胰腺癌特异性B超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吸烟会让胰腺癌发病提前10年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