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2012-12-09 05:12肖和贤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儿科5118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新液穿心莲肠道病毒

肖和贤 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儿科 511800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四季均有发病,以5~9月为高发季节。其病原多为多种肠道病毒,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主要的治疗措施为控制病毒感染,对症处理和防治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11年1-10月应用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治疗手足口病139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6例均为起病48h内的患儿,年龄3个月~5岁,平均(1.8+0.71)岁,其中男144例,女122例;外周血白细胞<4.0×109/L有143例,(4.0~10.0)×109/L有62例,>10.0×109/L有61例。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39例,其中男76例,女63例,平均年龄(1.78+0.73)岁。对照组127例,其中男68例,女59例,平均年龄(1.81+0.70)岁。

1.2 诊断标准 观察对象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5月颁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1)有流行病学资料;(2)大部分病例有发热;(3)皮肤出现疱疹,以手足掌背及臀部皮肤出现疱疹为特征;口腔黏膜出现红斑、水疱或溃疡。根据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判定有无病毒性脑炎并发症。

1.3 方法 对照组:将利巴韦林10mg/(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静脉输注,1次/d,疗程7d。口腔炎喷雾剂2次/d。治疗组:静脉输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制药厂生产)5mg/(kg·d),1次/d,疗程7d,康复新液口服或外涂,其他对症治疗及预防感染治疗均同对照组。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72h内体温降至正常,疱疹干燥结痂,无新疱疹出现。食欲明显好转。有效:用药72h以上体温降至正常,疱疹部分干燥结痂,偶有新出疱疹。无效:用药7d,体温不降,皮疹不消退,或出现病毒性脑炎等合病症。

1.5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80,P<0.05)。见表1。

2.2 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治疗组静脉输注喜炎平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外涂康复新液对皮肤无刺激。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发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有增多趋势,国内也出现数次不同规模的爆发流行,近年在安徽、山东及河南等地爆发造成较严重的疫情。引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为RN病毒科,肠道病毒里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EV71及柯萨奇 A16型最为常见[1]。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儿童,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峡部、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会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口腔溃疡性损伤和皮肤斑丘疹为手足口病的特征性病变。光镜下斑丘疹可见表皮内水疱,水疱内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碎片,水疱周围上皮有细胞间质和细胞膜水肿,水疱下真皮有多种白细胞的混合型浸润。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目前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可见重症病例,严重并发症中以脑炎最多见,还可见心肌炎、脑脊髓膜炎、脑膜炎、肺水肿及循环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心肌炎表现为局灶性心肌细胞坏死,偶见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脑膜脑炎表现为淋巴细胞性软脑膜炎,脑灰质和白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灶性出血和局灶性神经细胞坏死以及胶质反应性增生。肺炎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损伤、肺泡内出血和透明膜形成,可见肺细胞脱落和增生,有片状肺不张。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目前对本主要临床控制措施按照卫生部诊疗规范,可中西医结合给予抗病毒、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的处理。

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含有数种内酯和黄酮,是通过引入亲水基因等方法配置的中成药,改变了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本身的结构,通过占据细菌和病毒复制时的DNA和蛋白质的结合位,阻止蛋白质对DNA片段的包裹,阻断DNA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病毒。其主要作用有:抗病毒、抗菌,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加细胞免疫能力[3],能抑制初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性滲出及水肿[4]。

康复新液是美洲大蠊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含有多种生物性物质,其有效成分中肽类、多元醇类,黏糖氨酸和多种氨基酸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迅速修复溃疡创面,具有活血化淤,养阴生肌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迅速改善疼痛症状。同时能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调节炎症和组织再生。故能达到抑菌、抗病毒、修复各类创面的目的。

本文结果显示,早期应用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口腔炎喷雾剂组,治疗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优选药物之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S〕.2008-04-30.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3]王林丽,愈稼.穿心莲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3,12(10):72-73.

[4]黄添友,张玉良,李继来.穿心莲内脂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6,6(2):143-144.

猜你喜欢
新液穿心莲肠道病毒
康复新液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穿心莲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探讨
康复新液防治口腔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鼻内镜术后应用康复新液行鼻腔冲洗的临床疗效研究
夏季防病善用穿心莲
浅谈穿心莲的功效与在猪场的用途
穿心莲的惊天秘密:一个名字两种菜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指标的应用研究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