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儿童多瞬症89例体会

2012-12-09 05:12宋阳光天津市蓟县中医院眼科3019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结膜炎结膜眼睑

宋阳光 天津市蓟县中医院眼科 301900

幼儿多瞬症是指儿童眼睑频繁眨动,不能自主,其每分钟频率可达15次以上,中医称之为“目劄”。是目前眼科临床上常见儿童眼病。目前对本病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尚无统一认识,临床常归于结膜炎、干眼症等范畴。其治疗时间可持续达数年之久,治疗效果欠佳且易复发,我科采用从脾胃论治为主辅以对因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儿童多瞬症患者8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34例,年龄1.5~14.5岁,其中1.5~3岁11例,3~7岁57例,7~14岁21例,瞬目时间最短2d,最长1.5年。

1.2 临床症状及检查项目 患儿双眼频繁眨动,双眼外观正常,伴眼异物感30例,眼干涩感27例,眼痒感27例,无任何症状者36例。裂隙灯检查伴结膜轻度充血21例,睑结膜滤泡32例,睑结膜乳头9例,分泌物增多18例,角膜荧光染色全部阴性,泪膜破裂时间小于5s者16例,其中眼部检查无任何症状,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者共2例。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陈皮、砂仁、茯苓、半夏、厚朴、枳实、山楂、神曲、莱菔子。对于幼儿口服汤剂困难者可口服小儿鸡内金散或脾可欣。伴细菌性结膜炎者予托百士眼水,伴干眼症者予不含防腐剂人工泪液,过敏性结膜炎者适当应用抗过敏药。同时矫正屈光不正,改正不良习惯,改变患儿饮食偏嗜、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心理疏导,减轻患儿精神负担。

2 结果

2.1 疗效 53例伴有眼部阳性体征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及对因治疗3周症状消失者36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4.3%。36例眼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者经中医治疗症状消失者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1.7%。

2.2 随访 3个月后复发7例,追问病史考虑与饮食偏嗜、用眼时间过长有关。

3 讨论

眨眼是指双眼非随意性闭合运动,如正常的瞬目运动,它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当眼睛遇到强光异物时眼睑就会立即紧闭,或以眨眼次数增加来保护眼球,属于人体自我保护功能。一般正常人10~15次/min,超过这一节律给人以眨眼过于频繁的异常感觉。在中医五轮学说中眼睑属于肉轮,内应于脾,包括解剖学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及睑结膜。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因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肉轮疾病常责之于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成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与水谷精微的吸收传输功能均显得与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不相适应,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则易发生积食、厌食、疳证、脾病及肝,肝之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故两目干涩,目睛不泽,时常眨眼。故以保和丸加减,健脾消食,化积导滞。其中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积,陈皮、砂仁理气消滞,茯苓、半夏健脾化湿,消胀除满,枳实、厚朴消滞宽中。

同时消除导致瞬目过频的各种诱因,如各种眼表疾病,以干眼病、结膜炎等为常见。因为任何原因引起的眼表泪膜异常及结膜各种炎症刺激均可引起异物感、烧灼感、干燥感等不适症状加重瞬目。屈光不正引起的视疲劳也是引起频繁眨眼的原因,另外长时间面对闪烁荧光屏引起视觉中枢失去平衡、兴奋性增高,瞬目作为反馈性防卫动作相对增强,故应及时矫正屈光不正,限制在电视机前时间,对于多数患儿心理治疗也很重要,消除患儿紧张情绪,适当安排娱乐活动。

最后应引起重视的是在治疗儿童多瞬症过程中注意患儿全身情况,排除儿童多动症等综合性全身疾病,以免延误治疗。

[1]张彬,刘怀栋,主编.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26.

[2]石婷.儿童多瞬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10(5):286.

猜你喜欢
结膜炎结膜眼睑
被“夸张”的眼病
急性结膜炎患者如何护理?
眼睛痒并非都是慢性结膜炎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皱眉视物或因上眼睑下垂
患上眼睑假性黄色瘤要紧吗?
漫谈结膜炎的治疗
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眼睑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