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2-12-09 15:30张文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病机心肌细胞复方

张文杰, 刘 虹

(1.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天津 30007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73)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扑动、颤动等。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目前,抗心律失常西药既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又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10几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多数医家认为,心悸多因体虚劳倦、药食不当、七情所伤、外感六淫之邪等致心不主血,血脉运行失畅所致。蒋卫民等[1]根据古代文献有关“瘀热”病机理论,系统阐明血瘀、肝热胶结为患之“瘀热”病机在心律失常辨治中具有重要价值。段敏[2]根据心肌在藏象学上归属肝[3],认为肝的疏泄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调理肝脏气机对治疗心律失常有重要作用。路志正[4]认为心悸与中焦失调关系最为紧密,同时认为阳明郁热亦是导致心悸的重要病机。朱明军[5]认为心律失常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与脾胃息息相关。脾脏所生痰湿是心神被扰的重要病理因素,脾阳虚衰,水饮停于心下发为心悸是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病机。

2 临床治疗

2.1 辨证治疗 路志正[4]提出“治疗心悸者必调中焦”的学术观点,临证常以健脾益气养心法,和胃温胆宁心法,化痰降浊清心法,疏肝化瘀通心法,清泻阳明安心法,达到消除心悸的目的。张文高[6]认为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为肝郁化火所致,治以疏肝清火养心复脉法,常用丹栀逍遥散化裁。裴正学[7]认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内阻、瘀久化热、热扰心神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活血清热,主方临床可选用炙甘草汤加味。华明珍[8]认为心悸多与心肾关系密切,肾阴亏虚,不能滋养五脏,致心阴不足,虚火上扰,心阳独亢,则心失宁静,悸动而烦;津液不足,脉络空虚,血流缓慢,而脉络瘀滞。以滋补肾阴、活血化瘀之法,多用自拟定心汤(组成:何首乌12 g,黄精10 g,延胡索10 g,三七粉(冲)3 g,当归12 g,珍珠粉(冲)3 g,石菖蒲10 g,苦参15 g,淫羊藿6 g)。朱翠玲[9]认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见心烦、口苦、舌红、脉数等热象,“热”是一个重要的发病环节。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有阴虚火旺、肝经郁热、痰热内扰和气阴不足。常用方分别为天王补心丹合酸枣仁汤、滋水清肝饮、黄连温胆汤合安神定志丸、生脉散,并将安神贯穿始终。

2.2 辨病治疗 李正兰等[10]临床观察早搏患者130例,随机分成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疏肝健脾法(以逍遥散为主方)为主的中药治疗,对照组加普罗帕酮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平均心率和早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39%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的平均心率和早搏的发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早搏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吴玉玲[11]根据现代药理结果自拟益气复脉汤(组成:黄芪30 g,党参30 g,龙骨25 g,牡蛎25 g,丹参20 g,麦冬20 g,五味子15 g,桂枝10 g,三七10 g,炙甘草10 g)治疗室性早搏。方中黄芪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炙甘草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血脂作用;三七中人参三醇甙对多种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12]。高健等[13]临床观察68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予胺碘酮及护心胶囊口服,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部分转复者能维持窦性心律,并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用药前后血清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陈荣明等[14]观察120例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经常规治疗1个月以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给地奥心血康胶囊,2组疗程均为2~6个月,观察症状及心电图等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临床有效率93%。结果表明,心肌炎病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消除症状,预防心肌炎后再复发。魏强华等[15]在动物实验观察中,证实了复方四参饮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在临床上,将102例早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复方四参饮冲剂(主要成分为太子参、丹参、南沙参、苦参、广郁金等),对照组予心律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早搏的总有效率相当,治疗组起效慢,但作用温和持久;从病程角度分析,复方四参饮对6个月以内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要好于6个月以上的患者。这些作用将减少和减轻心肌病变的范围及程度,对以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期心律失常的控制是很有意义的[16]。

3 实验研究

3.1 中成药 路永平[17]研究发现稳心颗粒能够延长APD,阻断折返激动,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改善胸闷气短、心悸不宁、头晕乏力等症状;使心肌钙调控蛋白的表达增强,减轻心肌缺血水肿,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可显著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正常人心房肌细胞及房颤心房肌细胞内Ca2+超载,对心房电重构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双重作用[18],对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改善和调节作用,对心肌兴奋性有双相调节作用[19]。电生理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调节多离子通道;调节心脏传导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调节自主神经和高级中枢神经作用;可有效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改善心肌供血状况[20]。

3.2 中药注射液 周文斌[21]观察当归Ⅱ号注射液原穴配伍合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80例,治疗4周后症状、心电图、Holter、心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电生理学研究发现当归醇提物具有类似奎尼丁样的作用,能显著延长心动周期的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与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等多方位作用[22]。古天明等[23]通过实验证明生脉注射液能使家兔的单相动作电位振幅增高,0期去极化速率加快,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后的电生理改变程度减轻;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心内膜和心外膜心肌兴奋的传导性和活动的同步作用增强,心脏的电稳定性增高,进而阻止在心肌缺血基础上的折返运动形成,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3.3 单味药 肖军花等[24]从当归总挥发油中萃取中性、非酚性部位(A3部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A3部位160 mg/L时可使右心房停搏,可能是其阻滞窦房结细胞Ca2+内流或促进K+外流而发挥抑制效应;该剂量还能降低左心房收缩力,推断A3部位有抑制Ca2+内流,降低胞内Ca2+浓度的作用;功能性不应期(FRP)能反映快钠通道恢复开放所需的时间,A3部位(40,80,100mg/L)可明显延长大鼠离体左心房FRP,提示A3部位具有抑制Na+内流的作用;A3部位可降低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振幅,缩短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时间。可见当归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阻滞Ca2+、Na+内流和促进K+外流有关;甘松提取物缬草酮具有膜的稳定作用,对心肌的钠通道、L钙通道、延迟整流钾通道和瞬时外向钾通道均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25]。张洁等[26]通过实验观察到川芎嗪能够提高缺血心肌MAP幅度和0相除极速度,进而可加快心肌内兴奋传导速度;其延长缺血心肌MAPD的作用,则可减小缺血区心肌细胞复极离散度,抑制折返形成,进而发挥其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何晓山等[27]发现滇黄芩总黄酮可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致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室纤颤的阈剂量,推迟氯化钡诱发大鼠室性心动过速的出现时间,延缓氯化钙诱发大鼠心室纤颤的出现时间。

3.4 中药复方 李杨等[2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益心定悸方可以通过阻断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心肌细胞 Ica-L,从而抑制 Ca2+过度内流,起到类似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从而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李文宏[29]等对炙甘草汤和复脉汤实验研究证明,复脉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炙甘草汤相似,也是甘草酸、人参总皂苷等皂苷类成分,且西洋参中人参总皂苷以人参皂苷 Rb1含量最高,西洋参茎叶皂苷能对抗各种模型动物的心律失常,能使离体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振幅及 0 相最大除极速率降低,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有效不应期延长,心肌收缩力降低,抑制 BaC1、高钾诱发的乳头肌慢反应动作电位。

4 小结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逐渐被挖掘出来,其整体调节,作用于多靶点,双向调节机体的抗心律失常,同时具有改善心功能及心肌缺血等病变的综合性治疗作用,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辨证分型不统一,各医家基本上是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分型论治或单一证型论治;其二: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远期随访不够,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其三:目前只有小样本临床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其四:汤药服用不利于长期应用,依从性较差,缺少应急药物,加强剂型改革有望改变这种情况;其五:实验及电生理研究需要突破。

目前,应继续发掘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的宝贵经验,深入开展抗心律失常中药心脏电生理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进一步筛选靶向性强、疗效高的方药;同时制定统一的疗效标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坚实的基础。

[1]蒋卫民,唐蜀华.“瘀热”病机理论在心血管病辨治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495~1496.

[2]段敏.肝的疏泄功能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光明中医,2010,25(12):2190.

[3]田进文,韩成仁,王士雯.论心肌的藏象学归属[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1):7~9.

[4]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教授从中焦论治心悸撷要[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837~852.

[5]彭广操,朱明军.朱明军教授从脾论治心律失常经验[J].2010,5(6):474~475.

[6]杨洁,张文高.张文高治疗心律失常三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9):1887~1889.

[7]杨涛.裴正学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J].社区中医药,2011,13(25):150~151.

[8]华愫.华明珍教授从肾论治心悸的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5~16.

[9]朱媛媛.朱翠玲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撷要[J].光明中医,2010,25(3):385~386.

[10]李正兰,翟艳清.疏肝健脾法治疗早搏6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66~467.

[11]吴玉玲,崔艳秋,刘涛.益气复脉汤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52.

[12]梅全喜,等.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48~540.

[13]高健,刘东方,杨春风.中医药治疗房颤伴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9,26(6):101~102.

[14]陈荣明,郑新玲.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远期疗效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3):127~128.

[15]魏强华.复方四参汤对感染Cox-B3病毒培养心肌细胞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1723.

[16]魏强华,石蕴玉,沈博生,等.复方四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2):97~99.

[17]路永平,郭继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机理探讨[J].光明中医,2009,(10):1987~1988.

[18]严庆文.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67 例临床研究[J].2011,19(12):2133~2134.

[19]刘卫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 43 例临床疗效观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7):1550.

[20]陈少伟,周贻.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6(5):291~292.

[21]周文斌,刘淑娟,尹克春.当归Ⅱ号注射液原穴配伍合穴位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04~1606.

[22]尉中民.当归醇提取物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8(3):40.

[23]古天明,肖业伟,王西霞,等.生脉注射液抗家兔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1):42~44.

[24]肖军花,丁丽丽,周健,等.当归A3部位对心肌电生理特性和动作电位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1066~1068.

[25]唐其柱.甘松提取物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钠钙通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267~270.

[26]张洁,李想,沈字玲,等.川芎嗪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1,23(3):408~410.

[27]何晓山,周宁娜,林青,等.滇黄芩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4):508~510.

[28]李杨,吴斌,杨颖.益心定悸方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心肌 L 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1,39(3):25~27.

[29]Lee JC,Kumar S,Griswold DE,et al.Inhibiation of p38 MAP kinase as therapeuticstrategy.Immunopharmacol.2000,47(3):185~201.

猜你喜欢
病机心肌细胞复方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circPRKCI靶向miR-217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下调lncRNA KCNQ1OT1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人造鳐鱼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