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瘀汤泡洗治疗脉络湿热型血栓性浅静脉炎21例临床观察

2012-12-17 05:30郑义
中医药信息 2012年2期
关键词:血栓性脉络静脉炎

郑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多发病,是人体体表可视的静脉血栓性炎症引起的疾病,病变部位以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多见,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是易发人群,主要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湿热蕴结、寒湿凝滞、外伤经脉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滞脉中[1]。笔者自2010年4月 ~2011年3月采用自拟清瘀汤泡洗治疗21例脉络湿热型血栓性浅静脉炎,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均伴有下肢静脉曲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7.6±8.9)岁;病程1~5天;发生于大隐静脉18例,小隐静脉3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8.7±7.7)岁;病程1~5天;发生于大隐静脉15例,小隐静脉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与辨证分型标准[2]

参照《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中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生在下肢,可见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颜色变为褐色,其下可触及条索。诊断为脉络湿热证,表现为以下肢多见,伴有全身不适、发热症状,沿浅静脉走行或静脉曲张团突然出现红、肿、热、痛,可摸到硬结节或索条状物,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或濡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3)均因下肢静脉曲张导致。

1.4 排除标准

1)下肢溃疡及出血的患者;2)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合并有深静脉血栓者除外;3)排除输液、外伤导致的患者。

1.5 观察指标

14天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头孢为主,尿激酶20万IU静脉滴注溶栓抗凝治疗,连用7天;外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每天3次,治疗14天。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瘀汤泡洗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方药组成:金银花30g,紫花地丁 30g,玄参 30g,苍术 30g,黄柏 30g,当归20g,桃仁 20g,红花 20g,鸡血藤 20g,生牛膝 25g,萆薢20g,冬瓜仁20g。采用JS-809B型医用泡洗治疗仪,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温度38℃,治疗14天。

3 疗效观察与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3]

根据《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的疗效标准,痊愈:患者的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筋脉硬索结节全部消退,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恢复正常,1年内没有复发;显效:患者的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筋脉硬索结节尚未完全消退,半年内没有复发;有效:患者的局部红肿热痛消失减轻,筋脉硬索结节存在;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变,或反复发作。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患者用药2天后,出现局部散在红疹,且伴瘙痒,停止治疗,进行对症治疗后红疹及瘙痒消失,没有再继续泡洗治疗,此例患者作为无效处理,余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本病是因浅静脉内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滞留,血流缓慢,血液异常凝固,形成血栓,阻塞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早期以肢体突发性广泛性肿胀、疼痛为主,后期遗留静脉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后,向近侧扩展和远侧繁衍的继发性血栓,逐渐与血管壁粘连,激发静脉壁和静脉周围的炎症,从而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4]。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且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相关性[5]。

中医学将本病归为“脉痹”、“恶脉”、“青蛇毒”范畴,是由于湿热之邪外侵,以致气血瘀滞,脉络壅塞不通;或外伤、染毒、或经脉创伤,气血瘀滞;或输血、输液均可引发本病。急性期以脉络湿热证为主,其中湿热为标,血瘀为本,治疗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原则,标本兼治。

外治法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其独特的优势,简廉易行、安全性高,外用药物因其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所以收效迅速、疗效显著,已广泛用于临床[6]。本文采用清瘀汤泡洗治疗脉络湿热型血栓性浅静脉炎,其中方中以金银花、紫花地丁、苍术、黄柏清热解毒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总皂苷具有抗炎作用,通过降低 MDA、PGE2、Histamine、5-HT达到抗炎作用[7];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臣药,其中红花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由红花精制而成的红花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高黏血症(BHS)是血栓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8];方中再佐以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鸡血藤舒筋活络、祛瘀止痛,萆薢、冬瓜仁利水渗湿,生牛膝即可活血,又可引药下行。本方集中药力以清为主,以通为辅,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消炎、消肿镇痛之功。采用泡洗的方式,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直达病所,发挥其疗效,同时还可以促进局部和周围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通过临床观察,中药泡洗治疗脉络湿热型血栓性浅静脉炎方法简便有效,能明显提高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 李强,侯玉芬,张磊,等.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80-1681.

[2] 陈淑长.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8-279.

[3] 陈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26-427.

[4] 王书杰,王丽萍.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机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96-3398.

[5] 毋中明,宋福晨,侯玉芬.血液流变学与血栓性浅静脉炎辨证分型相关性[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1):679-681.

[6] 孙玲.中医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316-317.

[7] 崔晓燕,王素霞,候永利.金银花提取物的抗炎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07,18(24):1861-1863.

[8] 吕昊哲,季秀英.红花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2):173-174.

猜你喜欢
血栓性脉络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相关性皮肤损害及静脉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