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173份问卷调查

2012-12-27 00:48周国平
关键词:学风集体班级

周国平

(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浅谈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问题与对策
——基于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173份问卷调查

周国平

(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通过抽样调查,对当前高校的班级建设中存在的学风不浓、目标模糊、育人功能不强以及组织领导需要加强等问题、诱因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受教育、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而且高校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因此,高校班级建设应从优化成员结构、强化学风建设、完善组织管理和实现集体育人等方面应予以加强,以适应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的需要。

高校;班级建设;育人;问题与对策

高校班级是学校组织管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最终要通过班级得以实现。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为此,拟立足于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根据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结合抽样调查结果和工作实践,探讨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一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胡锦涛指出:“我国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精神,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一基本论断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准确把握。与之相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思想行为的多变性和虚拟性明显增强;二是思想行为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明显增强;三是思想行为的多样性、务实性和功利性明显增强;四是思想行为的超前性和反哺性明显增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要求我们制定新的标准来考量学生,以新的教育、管理方法来引导学生。

二、高校教学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新起点。高校处于由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转折期。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培养途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这一发展主题,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新、旧高校教育制度更迭转型期,教学、管理方面的诸多不适应必然在高校的班级建设中有所反映。

三、高校班集体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3月份,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对学院的各年级学风、班风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73份。其中,大一、大二年级各收回59份,大三年级收回55份。表1是分两部分(大一年级和大二、大三年级)的统计情况。

表1 大一至大三年级学风抽样调查结果

依据统计结果,班集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归纳如下:

(一)班级的学风有偏差

据表1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学生对在大学里“学什么”、“怎么学”这两个根本问题,认识上比较模糊,因而,在行为上缺少计划性和目标性。具体表现在班级学风上存在一定偏差:一是存在知识学习上的极端主义倾向。有些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相关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积累;有些学生忽视专业的学习,而热衷于社会活动;少数人行为放纵,游戏人生。二是存在专业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学生认为:凡是将来有用的课程,就认真对待,凡是没有用的课程,就马虎对待。三是存在诚信缺失现象。考试违纪、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业、论文抄袭现象普遍。

(二)班级建设的目标模糊

有些班级能按校、院两级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团学活动和工作任务,但没有根据班级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特点、各阶段性学习目标和未来社会要求,确立班级建设的长、中、短期目标;仅立足于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浅层次问题和具体事务,没有从更高的层面上去营造班级育人文化、形成班级应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成长、成才需求、发挥学生个体和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班级建设没有特色,且成绩不突出,“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难以根断。

(三)班级的集体育人功能弱化

1.团结、奋进、健康、向上的集体文化氛围不浓实践中,能够刻苦钻研学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在班集体中并不占优。很大一部分学生总是在迷茫中虚度时光,学而不精,缺乏素质拓展,欠缺宽域知识面。

2.班级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 班级的内部事务、日常运转过分依赖于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要求或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缺乏相互共识、互相监督、科学、规范的班级规章,班委、团支部工作比较随意,目的不明,计划不周,难以有效地组织各项集体活动;部分学生纪律涣散,缺少应有的组织性和约束性。

3.班级的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弱化 呈现集体舆论多元化,难以形成班级共识氛围,或者,正面的、积极的言行总会招致“假正经”或“想谋私利”等负面的、消极的言行挑战,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难以占上风。

(四)班级体的组织领导能力需要强化

班委、团支部内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相互配合、协调不顺,容易形成“一人劳动、众人旁观”的被动局面,班委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还会受同学的指责。另一方面,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法不对路,容易形成“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两种倾向。在班级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无法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集体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加强班级建设的思考

班级建设是高校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基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而且班级建设本身也是育人的过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从塑造品格、提高政治素质、增强综合技能、促进身心健康、激发进取精神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一个良好班集体应该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追求目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因此,应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思考班级建设的现状,对症下药,探索班级建设的新途径。

(一)优化班级成员结构,奠定班级建设基础

高校招生并轨后,生源不再以本省籍为主。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目前在校生中有40%的学生是非江西省籍,这有利于优化生源结构,丰富校园育人环境,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创造条件。同时,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性格、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体现出差异性。比如,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经济条件优越、自信、权益意识强、综合素质好、有特长,是班级中比较活跃的部分;来自中部地区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组织纪律观念强、适应能力强,是班级学风建设和集体活动的主要力量;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有些同学学习基础较差、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是班级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生源的差异要求组班时要考虑不同生源的比例。即在新生入校前,根据新生基本信息,按成绩、生源地、性别、特长等几个指标进行分班,新生入学后,再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基本保证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处于同一发展水平,避免班级之间的差异过大,为日后的班级之间均衡发展、共同进步创造条件,为加强统一管理建立基础。

(二)把握学习规律,多渠道开展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是班风的核心,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目标。相对而言,大学的学习在内容上更专业、更具有实用性;在形式上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目标上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所以,高校班级学风建设要把握好以下5点。

1.强化专业思想教育 通过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座谈、老生现身说法、示范教学观摩等形式,将专业设置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就业方向以及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规定告知新入校的学生,使学生准确、全面地把握所学的专业,理清对专业和大学学习的认知偏差和错误,引导学生稳定专业思想,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为班级的学风建设建立思想基础。

2.鼓励开创实践 除了要大力开展教学实践外,以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大学的学习,掌握学习的规律,拓宽学习渠道和范围。

3.实行分类指导 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基本素质和职业趋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造就一批综合素质发展型、专业发展型及能力发展型的群体,以带动整体学风的好转。

4.建立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奖助学金评定、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入党、学生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学生关注的事项中,增加学习成绩的权重,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实践。

5.坚持班级学风建设贯穿始终 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高校班级学风建设要把握阶段性的特点,一年级注重专业思想的稳定,二、三年级注重能力的培养,四年级注重综合素质的实现。把学风建设贯穿大学4年,对班级成员产生长远的影响,对低年级学生形成示范效应。

(三)完善班主任选聘管理机制,建立班级组织核心

高校班级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依赖于班级成员的认可和自觉维护。建立一支能集合大家的思想、能有效组织集体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的组织力量是班级建设的前提条件。而班主任或辅导员是班级组织力量的核心。它负责制定和实施班级工作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反映学生的合理建议和要求,维护学生的权益;落实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班级纪律和各项管理工作,组织好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比以及思想品德评定工作;维护和执行校纪校规,抓好班风等工作。从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所肩负的职责和作用来看,并非可有可无,也非任何一人可担任。所以,建立班主任选聘、使用和管理机制非常必要。

1.建立岗前评选机制 主要从具备专业能力强、政治素质好、有志愿精神的专业老师或政治辅导员中选聘班主任。

2.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主要功能是明确监督和考核主体、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防止“大锅饭”和“有制不依”。

3.建立激励机制 从经济利益、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保护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有了组织核心,就能保证班级另一重要组织力量——班委(团支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假以时日,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风自然形成。

(四)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强化班集体的育人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指出:“无论怎样的教育,都不如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集体给的教育多。”一个有育人功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首先在于它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它是激励班级成员奋进的主要动力。确定正确的、符合班级实际的、亦能满足班级心愿的目标,就能促使全班级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的常态。此乃是班级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集体目标的确定应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

1.将目标具体化 班级成员成长背景本就复杂,再加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这就决定了集体目标的多样性。这就要求班级组织者在充分了解班级成员的个体成才需求、深入理解社会对大学生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坚持民主、求同存异,使最终成形的集体目标既具有社会价值,又符合班级实际,还要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班级目标。此外,目标任务要按不同阶段不同重点实施,从而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期目标、学年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达到总体目标的要求。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一个健全的集体离不开集体活动,集体成员总是通过集体活动逐渐加深对集体目标的理解。例如,通过专业教育、主题班会、党团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要求与自身之间的差距,产生前进的动力;也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班级目标的理解,进而能自觉地参与班级目标的实施。参与组织公益性的志愿活动、文体娱乐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又可以愉悦心情、融洽人际关系。

[1] 邓辅玉.适应新时期青年特点 探索高校班级建设的新方法[J].教育科研,2008(10):19.

[2] 罗文陶.浅谈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2007(7):103.

[3] 万成海.高校班级建设的管理学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18.

[4] 石国亮.高校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0):76.

[5] 罗公利,王士卿.试论班主任与大学班级建设[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1):5.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lasses in the new period——Based on the 173 questionnaires from College of Science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OU Guo-ping

(College of Scienc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Jiangxi,Nanchang,330045)

Through sample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College of Scienc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me related problems like unstrong style of study,vague aim,weakness in education function and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exsting in the class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and reasoned in details.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changed object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as well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ransformation period.Therefore,the class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ptimize its member structure,strengthen its construction in style of study,perfect its 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to realize the collective education of talents and adapt itself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lass construction;talent educ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G647

A

1008-6927(2012)03-0053-05

2011-04-10

2010江西农业大学研究课题:“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项目编号:09003670)。

周国平(1969-),男,江西南城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韩胜利)

猜你喜欢
学风集体班级
我为集体献一计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