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现状的调查研究——以H大学为例

2013-01-04 02:53王家云方明宝
关键词:评教评价活动

王家云,方明宝,张 敏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大学教学作为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长期受到人们关注。随着“决战课堂”观念深入人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校的“扩招”,为了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国内一些高校开始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且多采用同行或专家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评教作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手段逐步受到越来越多高校教学管理者的青睐。

大学生评教,即高校通过收集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识和态度等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结果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自主管理活动。学生评教工作已经在我国开展了很多年,对于其实施办法及其效果的研究已经比较多;大量的成果关注的是“学生是怎样评价教师的?结果怎么样?”普遍缺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评价教师的教学”。目前,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学生评教工作,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和效果等,主要目的在于监控教学过程,甄别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教学质量优劣。这种仅仅将教师放在被评价者位置上的评价设计,很少考虑学生学的程度,不会围绕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如何,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上究竟做得如何等方面设计调查表,学生自身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造成学生主体缺位。它所体现的是重教师教的水平,忽视学生学习和发展水平的教学评价取向。然而,就高校教学的本体功能而言,教师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其它方面综合素质发展。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评教必须包含学生自身学习和发展效果等指标。必须有权根据自身学习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参加者和受益人,理应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评价者之一。如果不能让大学生在评教活动中真实参与、深度体验,就会弱化他们评价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查明大学生对学生评教活动认识及参与评教的程度,了解他(她)们对评教指标理解的程度以及改进评教的建议尤为重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H大学的20000余名在校本科生采取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发放了2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08,有效回收率为85.4%。其中,大一665人,大二684人,大三183人,大四176人;文科792人,理科752人、艺体164人;师范类专业915人、非师范类793人。

2.调查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以收集的H大学当前学生评教活动调查表为基础,以对评教活动目的和作用认识、对评教方式方法的建议和看法、对评教指标的理解、学生参与评教的状况、以及对评教量表改进的建议和认识及对评教有效性的认识等五个维度为调查重点,设计高校学生评教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运用Excel和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H大学学生评教活动的调查分析

1.学生评教目的不明确

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旨在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信息,为学生选课提供参考[1],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其他方面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意见诉求。在评教的目的和作用上,H大学各个年级同学看法是不一致的,如图1所示:大一学生对于学生评教的目的与看法的平均得分,明显比其他年级的学生高好多,除大四之外,得分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按照常理来说,大四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不会认真对待学生评教,所以得分就会很低,但这里大四的得分高于大二和大三,可能与大四学生参与调查的人数少,且参加者几乎都是在校准备考研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认真参与了评教活动有关。

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对评教活动目的和作用的认识,如图1所示:大一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特点非常明显。大一学生对评教活动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感,评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普遍表现得较为认真,但同时存在对该活动的目的与作用认识不够明确、不全面等问题。换句话说,一年级学生在“评教目的与作用”指标上打分较高主要不是他们有明确的对评教目的和作用的认识,而是他们在评教方面的情感和态度兴奋程度较高造成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己经有过多次学生评教活动经验,不少学生已经发现评教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且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出现情感、认知都逐年降低的情况。总体来说,学生评教活动目的性不明确。

图1 各个年级对学生评教目的与作用的看法

2.学生参与评教活动的积极性一般

参与评教的积极性是体现评教活动本身吸引力大小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学生积极参与评教活动,评教结果的科学性就高,反之亦然。通过分析“学校的网上评教活动我总是积极参加”得出的数据显示(表 1),大一学生积极参加学生评教活动,认为非常符合的占总计的7.10%,基本符合的占总计的15.10%,大二学生也能保持5.00%和12.80%的支持率,但是,到了大三和大四相应的比例则迅速下降至0.8%、2.9%和1.10%、3.70%。其变化总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参与评教活动的积极性逐步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评教功能外在于学生,评教结果与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俗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有道理的。

表1 总是能够积极参加学生评教活动与年级交叉表

3.没有突显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作用

查明大学生为什么可以不参与学生评教活动是分析造成评教现状的基本途径之一。图 2显示:“强制学生参与评教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的效果”,“没有真正起作用的监督和约束措施”是导致学生可以不参与评教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7.20%和22.60%。究其实质,是由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不合理制度规定导致了学生可以不参与评教。它一方面体现为缺乏合理性解释的“强制”不能实现有效评教的目的;另一方面说明只有建构合理性程度较高的监督和约束措施,亦即合理制度,才能保证实现有效评教的目的。至于部分学生认为不理解评教指标,评教环节繁琐也恰是制度不尽合理的反映。尽管有14.5%学生认为是否参与评教是自己的权力,这是学生“主体地位”觉醒发出的积极信号,但在随后的访谈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对评教活动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发表真知灼见。

4.评教结果处理有待斟酌和完善

据了解,H大学每个学期要评教两次,学期中期一次,期末一次。通过调查发现 (如图3),38%的学生对于评教时间的安排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在随后的访谈中,部分同学将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网上选课的时间短且集中,时间紧是他(她)们的切身感受。于是,评教成了多数学生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因此,很少花时间仔细思考评价内容。即使有部分学生想认真评教,也可能因为没有时间而作罢。另一方面,学期期末评教,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下学期已经不再担任后续课程教学工作了,评好评坏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无所谓,所以在评教的时候也就敷衍了事。至于为什么有43%的同学对评教的时间安排表示满意?在随后的交谈中,有同学说道:“学期结束前及时评课,对老师印象深刻”,“既然是必须做的事,什么时候做都无所谓”,“有时候是请别的同学代评(占学生比例23.7%)的,具体内容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些情况,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应该选择适合的时间,或者让评教的人分流,如将各个学院不同专业安排在不同时间里去评教,或者延长学校评教时间,或者将评教终端延展到学院机房和学生宿舍。同时,向每位同学手机临时发送评教随机密码或验证码,确保每位学生亲自参加评教,以提高评教的结果效度。

三、结论与建议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可以真正实现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然而虽然学生对自己作为评教活动主体的身份有所认识,但对其认识程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对评教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模糊,从总体上看,学生对目前的评教活动满意度不高。

1.宣传和引导优质评教

学校作为学生评教活动的实施者与管理者,首先应该明确学生评教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学生评教不是为了考核教师而采用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也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走个过场。其目的和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教师进行排名,而是为了及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管理,通过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以使教师自觉自愿地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通过向学生宣传评教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自愿参与评教,更好的发挥学生评教在学校建设方面的作用。

学生评教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由教学院长先培训辅导员或班主任,然后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的评教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认识评教意义,端正评教态度;(2)解读各项评教指标和观测点的内涵和评价要领;(3)指出学生在评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建议,努力避免评价者的主观臆断、感情用事。(4)关于评教的方法和结果运用的说明和示范;(5)坦诚与学生沟通,消除学生的顾虑。

2.提高学生参与评教的主动性

首先,增强学生评教活动的实效性。学生是大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生评教活动的受益者。通过评教,学生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对课堂学习的诉求,学生应该更积极地参与评教活动。然而,通过对H大学开展的学生评教的观察和对评教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一般,缺乏主动性。主要原因在笔者看来是因为评教的结果没有实效性,或者说评教的意义在学生看来不明显。学生对于评教活动的认识多数停留在完成例行事务上。校院需要通过多次向学生清楚说明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评教是为了帮助教师及时获得学生对其教学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调整教学,保障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评教活动有效开展。

其次,改变传统的评教方式。调查和访谈发现,各个年级在评教活动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一学生往往用评价高中教师的标准评价大学老师的教学,如果大学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集中在一两个问题上,讲授的内容松散些,课后指导辅导少些,评分就会相对低一些,大二学生更多地是按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进行评价,教学方法与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之间契合度不同,学生的评分就不同,教师之间分差较大,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的评教普遍给高分,很多学生随意评分,极少数学生请同学代为评教,教师之间分差较小。这也提示学校的管理者在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时,可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采取座谈会的方式评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重视,说话要负责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感到学校重视学生评教活动,自己是同学的代表,很光荣。另外,强制学生参与学生评教活动也是影响学生参与评教活动积极性的原因之一,我国目前很多关于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通知不乏“只有对所学全部课程及评估表每一项目进行网上评教后,才能查阅所学课程成绩,先评教后选课”等规定。强制学生选课本身会影响学生评教的效果。数据显示 (如图 4)有23%的学生表示极不符合,22%的学生表示较不符合,由此可以看出,近半数学生并不赞同强制评教这一做法。学校应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学生评教活动的主体,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不是“评完就了事”。

3.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评教量表的直接使用者,对量表内容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评分的科学性。在评价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量表的制定和量表内容上要体现学生这一主体。

学生参与评教量表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指标内涵的水平,提高对测评要求的判断力;吸纳学生的评教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做能够做、愿意做的事情,可以提高学生深度参与评教的积极性。采纳系关学生专业学习和素质发展方面的评教内容,让学生感受并运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从而真正实现评教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参与评教量表的制定还是很有兴趣的,如对于增加从学生视角设立评教指标,都是比较支持的,说明H大学的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学生评教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者应该让学生参与评教量表的制定,让学生发出他们的声音,提高他们评教的积极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感兴趣的自己的视角,一是“该课程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使我更加自觉地学习相关课程”。数据显示(如图5)对于增加这一指标有15%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34%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而认为较不符合或者极不符合的只占21%。二是支持增加“我达到了教师设定的目标,并学会了学习”和“我理解并掌握了教师提供的知识,发展了相应的专业能力”等两项评价指标分别为48.6%和42.9%。这说明:增加旨在关注学生兴趣发展、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重视学生自身收获等指标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4.尊重和保障学生的相关权利

首先,改进评教反馈的范围和做法。之所以有学者认为,学生评教“存在学生代人评教、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2]等问题。原因之一是评教结果没有有效反馈。现有的评教反馈主要反馈给教师,有些学校甚至只让学院负责人知道评教结果,这种做法不利于发挥评教的教育功能。学生得不到评教结果的反馈,就不清楚他们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进而对评教这件事感到失望,认为评教没有意义。另外,要扩大评教反馈的范围,使评教结果不但要反馈给教师,也要反馈给学生。对学生反馈评教结果,可以采取将得分高的排名靠前教师进行公布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评价高的教师与得高分的教师进行对比,了解自己评教的准确程度,加深对优秀教师的认可度,提高对学生评教活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公布的评教结果也可以作为学生下一学期或今后选课的依据。如果评教之后没有任何反馈,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评教就可能不认真,评教不认真,评教结果的可靠性就更差,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评教的作用,就要做好评教反馈工作。

其次,保障学生在评教中的知情权。有学者指出“评教结果被误用”[2]是学生评教权利未得到尊重的另一种表现,也是评教中存在问题之一。无论评教结果如何,其结果都应该告知评价主体——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参与的评教活动的最终结果非常重要,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评教目的与作用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当然也能体现学生在评教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是作为大学教学管理者一般都认为学生评教活动的结果是不能告知学生的,更不能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因为担心学生得知评教结果后都会去选择得分高的教师,而得分低的教师就会面临“下课”的危险,且有可能产生侵害教师隐私等相关问题。一些大学仅在教师内部公开评教结果的做法,虽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无疑忽视了学生的知情权。可行的做法是向学生公开部分评教结果,如只公布院(系)、年级、课程的名称及得分或等级,不公布教师姓名。在公布评教结果的同时发放学生关于某门课程的主要评价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既保护了教师的隐私,又尊重了学生的意见。高校管理者应充分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的相关权益,做好评教反馈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在评教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评教活动成为依靠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服务于学生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5.增加学生视角的评教指标

大学生评教活动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评教量表的设计是关键,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发展状况及其效果的依据。调查发现,现今高校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存在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评教问卷量表一般是由学校教务部门制定,而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没有参与问卷的设计,量表设计中没有渗透学生自己的想法。二是评价指标体系通常都是一经制定便多年不变,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许多的评教指标生硬,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没有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增加一些从学生的角度设立的指标很感兴趣,学校应该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完善评教指标体系。

6.慎重选择和确定评教时机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在期末考试之前进行评教活动的,不少学生担心评教结果影响老师对自己评定课程学习成绩,所以“高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实际存在的教学问题也可能因此“隐而不宣”。为了避免因评教时机选择不当造成评教结果欠客观,学校应该调整评教的时间和方式,一是延迟评教,即在放假前3-5天或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对刚刚学过的课程进行评价。二是规范做好毕业前全部课程评价工作。三是采用所学课程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四是对基础、主干课程或青年教师所任课程进行多次评价等办法,消除评教时机不当产生的误差。

本次研究尚待完善的地方主要有:调查问卷个别问题设计的准确性有待提高;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分析的深刻性有待深入;部分统计数据如果能够进一步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归因分析,可进一步增强数据的说服力。

[1]张萍.高校师生对学生评教的态度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评教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猜你喜欢
评教评价活动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