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2013-01-11 11:07邹荣成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丹红

邹荣成

(溧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 211200)

脑梗塞又称脑血栓形成,是指脑部动脉系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从而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言语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老年人高发,具有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1]。本研究应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九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排除颅内出血,年龄均>60岁,发病时间6-96h。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治疗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1.28±5.48)岁,梗塞部位:基底节区36例、脑叶10例、丘脑3例、小脑1例;②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61-88岁,平均(72.45±6.14)岁,梗塞部位:基底节区34例、脑叶11例、丘脑4例、小脑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20%甘露醇、脑蛋白水解物、维脑路通等常规扩血管、降低颅压治疗,同时给予吸氧、降糖、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三大常规,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0d肝肾功能、凝血常规,记录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复查头颅CT或MRI。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d、14d使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对患者进行评分,发病3月后评定Barthel指数及再次使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对患者进行评分。

1.3 疗效观察 3月后评估临床疗效。临床治愈:ESS评分>96,Barthel指数100分,可正常上班或参加劳动;显效:ESS评分>85,Barthel指数>90,生活可以自理;有效:ESS评分>50,Barthel指数>70,治疗后病情有明显进步;无效:ESS评分<50,Barthel指数<70,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恶化者。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后4d、14d,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ESS,±s)

2.3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全血浆粘度(mPa/L)血栓形成系数 血小板聚集率(%)治疗组 治疗前 50 2.63±0.82 0.83±0.09 0.78±0.28治疗后 50 0.88±0.24*△ 0.46±0.03*△ 0.45±0.16*△对照组 治疗前 50 2.48±0.74 0.81±0.08 0.76±0.34治疗后 50 1.51±0.45* 0.59±0.04* 0.61±0.3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静脉滴注部位发红、1例头晕,经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患者能耐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塞发病机制包括脑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动力学异常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老年脑梗塞的主要致病因素,具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基础的老年患者血管反射及血压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当血压降至低于血管自动调节最低限度时,易出现脑血流速度降低,同时由于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等血液高凝状态,继而血栓形成,导致发生脑梗塞,出现局限性脑组织坏死及周围形成缺血半暗带[2]。缺血半暗带内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神经细胞功能虽受损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处于可逆状态。因此,恢复缺血半暗带血供,保护可逆损伤神经元是脑梗塞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静脉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老年患者就诊时容易错过最佳溶栓时间窗(发病6h内),以及由于高龄、合并症等溶栓相对禁忌症,老年脑梗塞患者常需要通过非溶栓治疗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

奥拉西坦是γ-氨基丁酸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神经营养复苏药,它能促进磷酰胆碱和磷酰乙醇胺合成,稳定损伤部位神经细胞的膜结构和功能,能穿透血脑屏障刺激中枢神经通路,同时可以激活糖酵解,增加脑缺血部位神经细胞葡萄糖利用率,促进脑代谢及提高大脑ATP/ADP的比值,增加大脑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3];此外,奥拉西坦可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功能,促进记忆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丹红注射液是把中药丹参、红花按科学配方提取的复方制剂,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血栓素及前列腺素平衡、抑制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对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丹红能增加脑血管流量,降低收缩压、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缺血脑组织自由基的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对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

本研究显示,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塞可显著降低患者全血浆粘度、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率,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受损神经元、促进神经细胞修复,从而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塞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4-752.

[2]程浩,王根发,陈伟,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7):800-801.

[3]尹浩,游潮,李国平,等.奥拉西坦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四川医学,2008,29(4):392-394.

[4]刘金铭.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8):1044-1045.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丹红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奥拉星:进击圣殿》
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