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抚育残疾儿童健康成长

2013-01-16 05:29白林娜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聋哑学会儿童

白林娜

王小华(化名),今年7岁,是临潼区深山里一名聋哑女孩。去年学校开学当天,天不大亮父母领着孩子步行十多里山路从一个山区小镇乘车来到学校,因为我是一位班主任,从起始年级任课到高年级的专职教师,所以就领着孩子陪同家长办理完报到手续后参观了新学校,当我们走进教学大楼时,孩子的眼睛从下到上看个不停,在教室孩子兴奋的一会摸摸电脑,一会摸摸键盘,走出教学楼来到操场,小华高兴得在塑胶跑道上蹦来蹦去。和小华一样每次开学都这样接待新生,我们高兴是学校又多了一名可爱的聋哑儿童,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也就这样开始了。

一、用慈母般的心帮助聋哑儿童学会生活

学校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帮助这些儿童学会生活。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接近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交朋友。了解其爱好和个性,领着孩子一起摆放生活用品、学习怎样铺床垫被、到餐厅如何打饭、上完厕所怎样冲洗、如何洗衣服晾衣服、不舒服时又怎样去解决等等。其次,教育他们逐渐融入集体。孩子在自己家里一般是和外人来往不多,来到学校这个集体怎样才能和小伙伴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我们帮助孩子一个一个介绍,一个一个认识,教他们互相帮助关心别人,年龄大的带年龄小的,吃饭一块儿去,玩时在一起,这样使他们很快就相互认识,快乐融合在一起。第三,通过看电视,开展劳作课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模拟情景中学习基本的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讲故事、唱儿歌、绘画,我们抓住学生这个喜爱,从备课到讲课用手语做形象的比喻教学。例如,教孩子学习拼音字母“h”时,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让孩子们表演猴子的模样,再让他们学老师张大嘴摆舌发音,最后模仿老师打指语。这样孩子们就会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教学活动是双方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情感交流。教师要挚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学习自信心。例如:我班的刘斌同学,前一阵对自己丧失信心,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什么也干不成,但通过留心观察我发现这孩子学习特别努力认真,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合理、不科学,我便掌握时机,指出其缺点和原因,及时抓住他渴求进步的心理契机,引导他改变学习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学习成绩一跃而上,学习兴趣日渐浓厚,而且很爱为班级做事。看到他进步这么大,我也不失时机地表扬他,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教会了学生怎样去求知。

三、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聋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除个别人继续升学深造外,大多数开始就业。因此在九年的学校学习生活中要掌握学会做人的道理。第一,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年龄小,具有认识的好奇性及形象性,接受新生事物快,也特别善于模仿一些具体的人和事,常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第二,多信任,多鼓励。信任是打开聋哑儿童封闭心里的一把钥匙,也是促进学生自尊自爱的“催化剂”。例如:在2008年时,我接到了一个新班,有一段时间班内经常丢东西,我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什么,后来听一个学生反映,张某某在家里就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此,我故做无意的旁敲侧击,进而将收缴生活费的工作交给他负责,他便迅速将钱收齐交给我,并当面点清,不差分毫。我观察到他当时激动却有点不自然,且带有明显的表白心理,这正说明他也想改变自己,重视别人的看法印象。逐渐的,他改变了小偷小摸的行为,其他方面也不甘落后,在同学心目中的威信逐渐提高,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学生。

我从事特殊教育18年来,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超常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才能完成对他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对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也需要来自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关爱,让残疾人感到世界充满爱,这样我们才能把他们真正塑造成自尊自爱、充满爱心、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有用之人。

作者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 杨博

猜你喜欢
聋哑学会儿童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谈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学会分享
留守儿童
这只铃铛不是猫
六一儿童
学会分享
你所拥有的就是幸福
学会尊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