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学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撮要

2013-01-22 12:27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胞宫桃仁川芎

周 正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蒋学禄 浙江省中医院妇科

蒋学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撮要

周 正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蒋学禄 浙江省中医院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治疗 蒋学禄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等[1]。中医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多散见于“痛经”、“月经过多”、“癥瘕”、“不孕”等病症中。蒋学禄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证,受益匪浅,兹就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内异症病因复杂,呈多源性,目前主要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诱导学说等[2]。蒋老师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认为,该病属血瘀证,以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为基本病机。其病因或为寒凝,或为气滞,或为热灼,或为气虚,或为肾虚,导致血不循经,逸出脉外,阻于冲任、胞宫,形成瘀血而发病。《妇科玉尺》有云:“要之妇人积聚之病,虽属多端,而究其实,皆血之所为。”大部分内异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存在。瘀血内阻,经行不畅,不通则痛,则发为痛经;瘀阻胞脉,新血不得归经,或瘀伤脉络,络伤血溢,则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瘀阻胞脉,冲任不能相资,两精不能相搏,则致不孕。而临床体检可触及卵巢肿物,或盆腔包块及触痛结节,均为有物可征。故蒋老师认为该病病在血分,总属血瘀,血瘀是该病的病理实质。

2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

蒋老师指出,多种原因可导致血瘀,如寒凝、气滞、热结、气虚、肾虚等。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癥》所云:“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郁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尽,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以成癥矣。”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血瘀,其基本病机均为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故均应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在抓住这一本质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或兼以祛寒,或兼以行气,或兼以清热,或兼以补肾,使瘀滞得去,虚者得补,胞脉得畅,则诸症自除。

3 辨证论治

3.1 气滞血瘀型 患者素性抑郁,或郁怒伤肝,致气机不畅,血行迟滞,瘀血内阻冲任、胞宫而致病。证见经前、经期下腹胀痛拒按并逐年加重,经行不畅,经血色暗有块,块下痛减,可伴见胞中积块固定不移、乳房或胸胁胀痛等,舌暗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治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代表方膈下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三棱、莪术、柴胡、香附等。方中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理气活血;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兼以调经。全方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3.2 寒凝血瘀型 患者因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或感受寒邪,或久居阴冷之地,或为生冷所伤,致寒凝血脉,瘀阻胞脉、胞宫,或胞中结块而致病。证见经前或经期下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或推后,色暗有块,或伴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暗滞,苔白,脉弦紧。治宜温经化瘀止痛。代表方少腹逐瘀汤,药用小茴香、玄胡、川芎、当归、高良姜、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桃仁、红花、香附等。方中肉桂、小茴香、高良姜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行瘀;玄胡、五灵脂、蒲黄化瘀止痛;桃仁、红花、香附行气活血。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

3.3 热灼血瘀型 患者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热,或湿蕴化热,致热灼胞脉,血溢脉外,血热搏结成瘀,瘀阻冲任、胞宫而发病。证见经期或经前后发热,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伴口苦咽干,烦躁不宁,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热活血祛瘀。代表方大黄牡丹皮汤,药用大黄、丹皮、桃仁、芒硝、柴胡、半夏、党参、黄芩等。方中大黄、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桃仁、丹皮活血破瘀,散瘀消癥;黄芩、半夏散结消瘀清热;并佐以柴胡、党参疏肝理气、益气健脾以驱邪。全方清热活血,消瘀散结。

3.4 气虚血瘀型 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耗伤气血,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致瘀,阻于冲任、胞宫而发病。证见经期或经后腹痛,喜温喜按,经血色淡质稀,面色少华,倦怠乏力,或伴见肛门坠胀,大便不实,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弦或涩。治宜益气行瘀。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四君子汤,药用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党参、白术、黄芪等。方中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调经;川芎、赤芍活血行气散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合党参、白术、黄芪补中益气,气旺则瘀血自去,诸症自平。

3.5 肾虚血瘀型 患者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致肾气亏损,阳气不足,失于温煦,血脉凝滞,瘀阻冲任、胞宫而发病。证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坠痛,腰脊酸楚,头晕目眩,月经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不孕或屡孕屡堕,舌暗滞,脉沉细而涩。治宜益肾活血化瘀。代表方右归丸合桃红四物汤,药用熟地、山药、制附子(先煎)、肉桂、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鹿角片(先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等。方中附子、肉桂、鹿角片培补肾阳;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健脾;菟丝子、杜仲补益肝肾,合当归、川芎养血和血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活血通经并引药下行。全方益肾活血,行气化瘀。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28岁,2012年1月25日初诊。患者以往无痛经史,自2010年婚后不久呈渐进性痛经,以经前至经行中期为甚,痛连腰骶。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末次月经日期:1月10日,经量多,质稠,色深红,夹有血块。婚后2年余未避孕未孕。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受限,右侧附件可触及囊性包块,直径约3cm,有压痛。卵巢癌抗原45.67U/mL。盆腔B超示:右侧附件区见一大小3.0cm×3.2cm囊性肿块,左侧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属热灼血瘀,药用大黄15g,丹皮10g,桃仁12g,芒硝6g,柴胡12g,半夏6g,黄芩10g,红藤、败酱草各20g,忍冬藤、当归各12g,川芎10g,生地12g,山茱萸10g。1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每次200mL。并佐以本院院内制剂复方忍冬藤口服液。2月10日二诊:末次月经:2月8日,经量稍多,质中,色鲜红,经行腹痛较前好转,舌红,苔薄黄,脉弦涩,上方改红藤、败酱草各10g,去生地、山茱萸,加用赤芍10g。3月12日三诊:末次月经:3月9日,经量中,经行腹痛不明显,舌红,苔薄微黄,脉弦细,上方改大黄、红藤、败酱草各10g,加用熟地、益母草、菟丝子各15g,茯苓、白术各10g,配合中药保留灌肠。随症又加减治疗2个月经周期,诸症消失。2012年6月25日,月经过期13日未行,查尿HCG阳性。孕后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7-361.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6.

2013-04-20

蒋学禄,Tel:13758212668;E-mail:jxl1208@163.com

猜你喜欢
胞宫桃仁川芎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桃仁和酒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清代医家傅青主治不孕十法
基于玄府理论浅析“畅情开玄通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研讨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拍打臀部防妇科病
嘴唇干裂用桃仁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