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3-01-22 12:27王豫巍张国娣杭州市上城区清波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310002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肌电图传导病程

王豫巍 张国娣 杭州市上城区清波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杭州 31000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王豫巍 张国娣 杭州市上城区清波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杭州 3100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受损神经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式各样。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平均(53.0±3.6)岁;糖尿病病程6~26年,平均(17.3± 4.1)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5~17年,平均(11.2±3.4)年。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37~78岁,平均(55.8±4.5)岁;糖尿病病程7~30年,平均(18.9±5.2)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20年,平均(11.7±4.0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1997年ADA和1999年WH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①肢体感觉异常,下肢远端、双足麻木或疼痛,或出现肢体无力;②神经系统检查: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深、浅感觉障碍,双侧内踝震动觉减退或消失,或出现“手套、袜套”样改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分类标准。排除:①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坏疽;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精神病史者;③合并严重感染者;④其他原因(如感染、化学物质损害、金属中毒、营养障碍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⑤依从性差,未按治疗方案用药及观察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教育,运动锻炼,量化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劝导戒烟、戒酒。予以常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弥可保片,1次0.5mg,1天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治疗,活血方加减:黄芪30g,川芎15g,广地龙、赤芍、当归、丹参、桑枝、川牛膝、熟地、白芍、路路通、枳壳各12g,炙甘草、水蛭各6g,鸡血藤15g;气血两虚加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2g;气阴两虚加麦冬12g,淮山药15g,生地12g;阳虚加炮附子、细辛各6g,干姜5g;阴阳两虚加炮附子6g,桂枝10g,怀山药15g;肝肾两虚加萸肉10g,怀山药15g,制黄精12g;血瘀甚加桃仁、红花、元胡各12g。水煎服,1天1剂,早晚分服。同时予中药足浴外洗:乳香、没药、丹参、红藤、附子、当归、红花各30g,冰片15g。上述药物,冰片除外,加水2 500mL左右,煎煮沸至1 500mL左右,滤去药渣,加入冰片,再加入清水至3 000mL左右。水温40~50℃,中药泡足熏洗约20min,1天2次。两组疗程各3个月,3个月后统计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肌电图情况。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2]。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膝腱反射好转,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膝腱反射和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3.2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肌电图显示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MVC、腓总神经MCV和SCV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m/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MCV 40.6±3.9 53.2±4.3**△39.7±4.1 46.3±4.7* SCV 41.2±5.1 43.6±4.3 40.4±4.5 42.2±3.8 MCV 30.9±3.2 40.4±4.5*△31.6±4.0 35.7±4.2* SCV 30.1±3.8 41.8±5.1**△29.6±4.1 33.9±4.8正中神经传导速度n/例34 34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4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痹症”、“血痹”、“痛证”、“痿症”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因消渴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以凉、麻、痛、痿四大主症为临床特点,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贯穿于DPN的始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病理因素参加,作用于多个环节[3],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和免疫因素等均发挥作用。其中氧化应激损伤在DPN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氧化应激可直接引起神经元DNA、蛋白质和脂质损害,阻碍轴索运输和信号转导[4]。此外,氧化应激还可导致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减少,从而减弱受损神经纤维的再生能力。氧化应激反应又与DPN发病的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在多个环节上导致DPN发生。

弥可保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通过甲基化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刺激神经内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索的再生[5],治疗DPN。但由于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单独用药,临床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方加减,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治之,同时用中药足浴外洗,疗效显著。方中川芎、当归、白芍、熟地乃是四物汤配伍养血活血;川芎、赤芍、当归、丹参乃活血药中的四金刚,补血行血;桑枝善达四肢经络;鸡血藤、路路通补血通络;水蛭、地龙活血化瘀;黄芪补气扶正;川牛膝通经络、补肝肾;枳壳理气行气;甘草调和诸药,缓解水蛭之药性。全方标本兼顾,配伍得当。中药足浴外洗方中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生肌;丹参、红藤、当归、红花养血活血;附子温补元阳;冰片有助于药物的吸收,起到活血化瘀、温阳通络,内病外治之效。同时据药理研究证实[6],川芎、丹参、红花等具有扩血管、降血脂、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溶解、抗血栓形成、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有效提高微循环灌注,改善神经组织的血供和氧供;黄芪能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自由基生成或增加自由基清除作用,对细胞缺氧性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

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采用弥可保片联合自拟活血方加减,同时配合中药足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1]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Jensen PG,Larson JR.Manage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J].Drug Aging,2001,18(10):739.

[4]施丽丽,任明山,吴元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研究现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94-96.

[5]Kuwabara S,Nakazawa R,Azuma N,et al.Intravenous methylcobalamin treatment for uremic and diabetic neuropathy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Inten Med,1999,38(6):472.

[6]高桂英.活血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J].陕西中医,2009,30(8):993-995.

修回日期:2013-06-10

2013-03-18

猜你喜欢
肌电图传导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