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滞柔肝颗粒联合阿昔莫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2013-01-22 12:27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新昌3125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B超

梁 丽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 新昌 312500

化滞柔肝颗粒联合阿昔莫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梁 丽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 新昌 312500

脂肪肝 非酒精性 化滞柔肝颗粒 阿昔莫司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10年珠江三角洲的患病率增加1倍,已达到15%,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日益接近[1]。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2]。甚至进展为原发性肝癌[3]。笔者应用化滞柔肝颗粒联合阿昔莫司治疗NAFLD,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确诊NAFLD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3~59岁,平均(45.7± 4.6)岁;病程10个月~8年,平均(2.5±1.6)年;病情程度:轻度12例,中度18例,重度20例;平均体质指数(BMI)(27.05±2.95)kg/m2。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34~58岁,平均(45.1±4.5)岁;病程1~8年,平均(2.5±1.3)年;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18例,重度19例;平均体质指数(27.02±2.93)kg/m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BMI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肥胖、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6.2mmol/L或甘油三酯(TG)≥1.8mmol/ L,或两者均增高。B超检查均为脂肪肝改变。排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戒烟禁酒、合理饮食、注意休息、控制体质量、适量运动、采取适合自身条件的有氧运动方式等。两组均予阿昔莫司胶囊(规格:0.25/粒)口服降血酯治疗,1次1粒,1天2次;护肝片(规格:0.35/粒),1次4粒,1天3次。治疗组同时加用化滞柔肝颗粒(成分:茵陈、决明子(清炒)、大黄(洒炖)、泽泻、猪苓、山楂、苍术(麸炒)、白术(麸炒)、陈皮、瓜蒌、女贞子(酒蒸)、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醋炙)、甘草,规格:每袋8g),1次1包,1天3次,开水冲服,每服6天需停1天,疗程8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指标(ALT、AST、TC、TG等)、肝脏B超检查等,肝脏B超由同一个B超医师完成。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或下降70%以上、肝脏B超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指标下降30%~70%、肝脏B超检查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实验室指标下降30%以下、肝脏B超检查无明显好转。肝脏B超疗效标准[5]:异常消失:肝脏B超检查无异常,原先的脂肪肝表现已消失;好转:肝脏B超检查脂肪肝表现较原先有明显改善;无效:肝脏B超检查仍有脂肪肝表现,无明显改善。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50例中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对照组50例中显效5例,有效2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0%,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08,P<0.01)。

3.3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比较 治疗组肝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血脂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ALT、AST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

3.4 肝脏B超检查结果 治疗组肝脏B超检查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5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腹泻、胃部不适各1例,口服胃苏颗粒后消失。对照组出现胃部不适1例,1~2天后自行恢复。

4 讨 论

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能以单一的机制解释,一般认为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和代谢应激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有脂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与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引起炎性反应因子的激活学说[6]。目前NAFLD的西医治疗疗效尚未肯定,且不良反应较多。

NAFLD属中医“积聚”、“痞满”、“痰浊”、“瘀证”等范畴,其发病机制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劳倦内伤致肝脾肾三者亏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引起痰湿瘀滞互结,进而积聚于肝而形成脂肪肝[7]。化滞柔肝颗粒以清热利湿、祛浊解毒、祛瘀柔肝原则组方而成,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特点,其中茵陈、决明子、泽泻清肝利湿,陈皮理气和胃,柴胡疏肝解郁,白术健脾益气化湿,主要适用于湿热中阻的NAFLD,有降脂和保肝作用[8]。本组结果显示,化滞柔肝颗粒联合阿昔莫司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减轻肝脂肪变程度,治疗NAFLD疗效优于单用阿昔莫司治疗。

[1]Fan JG,Farrell GC.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J Hepatol,2009,50:204-210.

[2]范建高,曾明德.脂肪肝[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26-232.

[3]李帆,杨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67-68.

[4]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1):161-166.

[5]林雨冬,徐方贵,吴德柱.化滞柔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3):75-76.

[6]胡晓娜,史冬梅,刘方,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中的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395-399.

[7]张应团,黄慕姬.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136例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09,17(1):79-80.

[8]林仕群.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9):19-20.

2013-04-30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B超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写字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