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液黏度的影响

2013-01-22 12:27周水晶蒋剑平黄李法崔建军浙江省中医院杭州310018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脑细胞全血芳香

姜 涛 周水晶 蒋剑平 黄李法 崔建军 叶 强 浙江省中医院 杭州310018

芳香开窍药嗅吸剂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液黏度的影响

姜 涛 周水晶 蒋剑平 黄李法 崔建军 叶 强 浙江省中医院 杭州310018

颅脑创伤 芳香开窍药 鼻腔给药 血液黏度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临床救治的重点。颅脑创伤后出现的血液黏度增高会加重脑部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笔者采用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嗅吸剂微粉经雾化吸入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其对颅脑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住本院的颅脑创伤患者40例,均为受伤后12h内入院,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5~8分6例,9~12分25例,13~15分9例。经CT检查证实为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脑实质内血肿,无心、肝、肺、肾等脏器的严重合并损伤。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等。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7.50±7.25)岁;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4例,打击伤3例;硬膜外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3例,脑挫裂伤5例;行开颅手术5例。对照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36.21± 6.95)岁;交通事故伤15例,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2例,脑挫裂伤4例;行开颅手术4例。正常组10名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男7名,女3名,平均年龄(35.36± 6.74)岁。三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必要时采取手术去除血肿。包括24h后复查头颅

CT,静卧1~2周,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和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组于入院第2天起给予芳香开窍嗅吸剂,组成:白芷30g,细辛18g,辛夷15g,川芎24g,苍术12g,菖蒲10g,没药6g,麝香0.5g,薄荷脑、冰片各6g。将上药前8味经(CW1-8OA型)细胞级超微粉碎机共研为细末,与冰片、薄荷脑配研均匀,装于2号空心胶囊内(生药含量0.25g/粒)。使用时药粉溶于生理盐水10mL面罩氧气雾化吸入,雾化时调节氧气流量为5~7L/min产生雾粒,1次1粒,每次10~15min,1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入院次晨和1个疗程结束后采血,于清晨空腹时抽静脉血6mL,肝素(1:9)抗凝后,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高、低切变值,血浆黏度,血沉。同时用床旁监护仪进行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监测,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和GCS评分。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颅脑创伤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GCS评分第2、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8、10天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3.2 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颅脑创伤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沉、血浆黏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应用芳香开窍药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沉、血浆黏度等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 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mpa/s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研究发现,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伴随着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即血液黏滞异常综合症(hyperviseositysyndrom,HVS)。影响血液循环的主要因素是血液的流变性(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等)和血管功能,血黏度增高,可使血流速度减慢,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发生缺血缺氧性损害[1]。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因此HVS引起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脑部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研究发现[2],血液黏度增高可致脑细胞损伤,原因为血液黏度增高可使顶叶皮质、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内质网扩张,微丝微管减少、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不清,突触小泡减少等超微结构改变。血液黏度增高可使小鼠脑细胞内Ca2+明显升高,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降低;大鼠脑细胞氧自由基大量产生,脑细胞内Ca2+增加,细胞膜电位、MMP发生去极化,最终导致脑细胞死亡[3]。

颅脑创伤后除外力直接作用于脑产生的脑组织局部损伤外,还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包括血液流变学改变。有研究显示[4],颅脑创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代谢性酸中毒,使红细胞内黏度增加,增加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全血黏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更加剧血小板聚集,而血黏度增高又可导致组织进一步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本组资料显示,颅脑外伤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沉、血浆黏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说明颅脑损伤急性期确有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存在,也显示脑损伤后全血黏度明显增高。

芳香开窍药具有开窍醒神功效,主治闭窍神昏证,在中医急重症临床中应用广泛。该类药物具有穿透血脑屏障,兴奋中枢,抗缺氧,脑保护等作用,是其“辛香之气”开通闭阻心窍,醒神回苏的主要药效学基础[5]。研究表明,石菖蒲配冰片使脑组织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降钙素基因肽含量明显升高,有舒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作用[6]。人工麝香、天然麝香对脑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同时两者具有一定的抗脑水肿、脑梗塞作用[7]。

孩子们如饥似渴地弹钢琴、学画画,却欣赏不到音乐和绘画的美。“音色,就像没有云朵的晴空一样,无比透明;超凡的瞬间变化和动态响应,纯净无瑕。”这样的钢琴魅力是老师的说教。孩子的体验是“差不多练到‘皮开肉裂’才算修成正果”。为考级,为升学加分,从来没有感受到这是在追求自身的高尚,这是在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没有了美感,只剩下技巧、分数,那么,孩子成了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

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嗅吸剂(白芷、细辛、辛夷、川芎、苍术、菖蒲、薄荷脑、冰片、麝香、没药)用于缓解血管性头痛、牙痛,其中白芷、细辛、辛夷袪风散寒,开窍止痛;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并可引药上行头目巅顶;苍术、菖蒲化湿辟秽,可胜四时不正之气,且能总解诸郁;薄荷脑、冰片芳香清凉,可醒神开窍、清火止痛;麝香芳香开窍,可行血分之滞;没药活血通络、散表化湿、解郁清火、活血止痛。由于该药剂气香烈,善升浮而通至脑,故从鼻窍给药,可使药中气味由鼻至脑,直达病所而获速效[8-9]。用细胞级超微粉碎机将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嗅吸剂制成微粉,通过雾化使其更易经鼻腔吸收。

人类的嗅黏膜位于鼻腔顶部,含有嗅细胞,该细胞是一种双极神经元,一端与外环境相通,另一端在固有层内形成嗅神经,嗅神经穿过筛骨筛板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嗅球;另外,围绕嗅神经束的间质液又与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相通,药物通过此间质液经CSF进入CNS。正是由于嗅黏膜与脑存在直接转运通路,赋予了鼻腔给药途径独具的脑内递药特性。研究认为鼻腔给药后,药物除可以通过鼻黏膜及肺部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外,还可以直接通过鼻黏膜-脑脊液途径进入脑脊液,从而使药物快速入脑[10]。实践中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绝大部分药物的入脑转运,而经鼻给药可能较口服等给药途径的吸收和起效更迅速,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或常规给药途径下脑内浓度极低药物的疗效发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嗅吸剂显著改善颅脑创伤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能达到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减轻因血黏度升高引起的脑缺血缺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张翼.实用血液流变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5-67.

[2]马瑞生,白德成,齐社宁,等.高血黏度对小鼠脑细胞线粒体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6,29(6):747-750.

[3]樊勇,庞岚,白德成.血黏度增高致脑细胞膜电位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4):39-42.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专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8-236.

[6]方永奇,邹衍衍,李羚,等.芳香开窍药和祛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2002,18(3):40-42.

[7]沈强,刘亚敏.麝香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运用及其药理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杂志,2003,1(4):217-219.

[8]张正芳,傅凤霞,韩萍.辛香止痛吸入剂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6):62-63.

[9]朱新勇,张月娥,张龙雨,等.头痛嗅吸剂治疗血管性头痛78例[J].陕西中医,1998,19(9):404.

[10]Jogani V,Jinturkar K,Vyas T,et al.Recent patents review on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for CNS drug delivery[J]. Recent Pat Drug Deliv Formul,2008,2(1):25-40.

2013-03-19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No.2010ZA030)

猜你喜欢
脑细胞全血芳香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谁决定你的智商
脑细胞消失记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为自己调香,造一座精油芳香花园
为什么在睡觉时会做梦?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芳香欺骗后的幸福,恰似你的温柔